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区域化特征和诊断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00:12
【摘要】: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相关的慢性肠道疾病,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亚型,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明显上升。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漏诊和误诊,且现有的诊断方法操作复杂且有损伤。随着人体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深入,很多都研究证实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发生了紊乱,提示肠道菌群在炎性肠病的诊断和风险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此外,本课题组近期研究发现代谢性疾病的模型具有本地化特征,但炎症性肠病所呈现的肠菌紊乱强于代谢性疾病,那么炎症性肠病是否可以建立跨不同地区人群的诊断模型?目的:1.观察不同地区IB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识别跨地区变化一致的生物标志物,并探索其菌群功能变化特征。2.建立IBD的诊断模型,并验证模型外推效率。3.观察不同地区UC患者和C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建立IBD两种疾病亚型的鉴别诊断模型,并验证其外推效率。方法:在本课题组IBD患者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基础上,另外收集到西班牙、捷克、芝加哥、波士顿和美国(RISK)队列共533例IBD患者和276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16s rRNA基因序列。使用微生物组分析软件QIIME(v1.9.1)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指标,使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软件LEfSe比较IBD患者与健康对照有统计学差异的肠菌标志物。随机森林法建立诊断模型。PICRUSt预测菌群功能变化特征。结果:受地区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IBD患者菌群多样性和HC的差异具有不同表现,IBD患者肠道菌群存在地区特异性的失调模式,但不同地区间的菌群失衡仍然存在一致性。IBD患者肠道中产短链脂肪酸菌瘤胃球菌属显著下降是跨地区最为一致的生物标志物,杆菌纲和肠杆菌科增多也是跨地区较为一致的生物标志物。与致病菌的增多相比,有益菌的减少与IBD患者更为相关。人体重要的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其代谢在中国队列、西班牙队列、芝加哥队列和波士顿队列IBD患者肠道显著增强,提示氧化应激在多个地区IBD患者肠道中都有发生,可能是IBD患者肠道内共同的功能变化。代谢性疾病模型外推效率会受到地区因素的限制,但是IBD患者菌群的失调要大于地区等因素的影响,以西班牙队列建立的模型外推到中国、捷克、芝加哥和波士顿队列时的AUC分别为71.3%、75.9%、81.3%和95.4%,均值达到80.98%,是本研究中模型外推分类效率最好的模型,此外,IBD的综合诊断模型外推到中国、西班牙、捷克、芝加哥和波士顿队列的AUC分别为88.3%、77.5%、72.9%、71.1%和89.0%,提示IBD跨人群诊断模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虽然本研究中得了外推分类效率较好的模型,但也未完全避免地区等因素的影响,毕竟中国队列建立的分类模型外推平均AUC只有69.25%。不同地区队列UC患者和C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之间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变异,跨地区IBD亚型分类模型的外推受到限制。结论:IBD患者肠道菌群的紊乱模式受到地区、人群等因素的影响,但不同地区间仍然存在一致的变化信号,因此,建立跨人群IBD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图文】:

多样性指数,队列,多样性,物种


g「ouP1逦groupl逡逑图1-1总IBD和HC样品a多样性指数注,图A示shannon指数(依据物种所占比例计算逡逑其分布的平均程度);图B示PD_whdeJree邋(依据物种所覆盖的进化树范围评估总体菌群多逡逑样性)逡逑Figure邋1-1邋:邋Total邋sample邋a邋diversih邋index.邋Two邋indices邋were邋used邋to邋represent邋the邋a邋diversity邋of逡逑all邋sample邋which邋is邋(A)邋shannon.邋(B)邋PD邋whole邋tree邋(邋p\邋alue,,邋Wilcoxon邋matchcd_pairs邋sigend逡逑rank邋test)逡逑pvalue邋<0.001逡逑R2=邋0.2014逡逑s邋-逦^、^、逦卩=灥逡逑:丁土邋A逡逑U邋0逦M邋:邋I-邋v?3/逡逑11邋N逦?逡逑丫 邋?逡逑§.逦i逡逑5-逦N逦i逦_逡逑-04邋-02邋00邋02邋04邋06逡逑collection逦PC1邋(40.050%)逡逑图1-2各队列健康对照组a多样

多样性指数,队列,多样性,物种


collection逦PC1邋(40.050%)逡逑图1-2各队列健康对照组a多样性指数PD_svhole_tree邋(左)与基于Unifrac距离的肠道菌逡逑.逦群P多样性(右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艳;周云仙;;炎症性肠病患者过渡期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9年07期

2 孟庆阳;王志强;陈天星;梁锐;;干细胞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19年02期

3 冯巩;弥曼;李雪萍;刘曼玲;范立萍;牛春燕;;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与管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9年08期

4 宗晔;;常拉肚,警惕炎症性肠病[J];江苏卫生保健;2019年07期

5 陈友生;陈东;谢大泽;周南进;;2007—2016年中文期刊炎症性肠病文献的计量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7年06期

6 周文鹏;白爱平;;炎症性肠病常见基因多态性[J];胃肠病学;2018年03期

7 宣姣;;炎症性肠病整体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年08期

8 吴娜;孙剑经;陈文婷;袁殿宝;;自噬相关16样蛋白1、半乳凝集素9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8年17期

9 田雨;李俊霞;王化虹;;炎症性肠病的营养相关疾病[J];临床荟萃;2018年08期

10 滕静;;微信在炎症性肠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静华;单国栋;楼滨;陈洪潭;胡凤玲;杨铭;陈文果;陈李华;许国强;;血清学抗微生物抗体检测对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意义[A];2014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青年医师论坛暨内科常见病规范化诊疗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4年

2 欧阳钦;;顽固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3 夏冰;;炎症性肠病遗传学研究进展[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4 郑家驹;;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困惑与挑战[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5 欧阳钦;郑淑梅;;炎症性肠病的过去、现在与将来[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6 高永健;朱峰;钱家鸣;陈伟;;11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7 周峰;姜挺;葛柳青;蒋益;陈志涛;赵杰;夏冰;沈骏;冉志华;钱家鸣;;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基因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8 曹倩;雷敏;姒健敏;;中国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基于医院为基础的411例患者分析[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曹倩;朱琴;姒健敏;;硫嘌呤甲基转移酶多态性与酶活性检测在汉族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价值研究[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欧阳钦;;顽固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策略[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剑;炎症性肠病治疗须多方关注[N];健康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叶阳欢;反复腹泻 警惕“炎症性肠病”[N];中国医药报;2018年

3 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周红兵;腹泻久不愈 当心炎症性肠病[N];大众卫生报;2018年

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 主治医师 高辉;炎症性肠病为什么需要随访[N];家庭医生报;2016年

5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病中心 张发明 何植;粪菌移植会颠覆传统治疗观吗[N];健康报;2017年

6 通讯员 李晓姗 杨隽莹;让炎症性肠病不再被视为”绿色癌症“[N];家庭医生报;2017年

7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 张敏;炎症性肠病爱纠缠年轻人[N];保健时报;2016年

8 通讯员 李晓姗;不可小觑拉肚子 当心炎症性肠病损健康[N];家庭医生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朱国旺;当心炎症性肠病来袭[N];中国医药报;2014年

10 通讯员 高翔;炎症性肠病患者增多[N];湖北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一洁;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分析及其与饮食关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2 李晨;Cdc42对炎症性肠病中Thl7细胞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波;血浆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4 冯爵荣;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原发性不应答的分子机制及预测因子[D];武汉大学;2018年

5 张虹;电针调控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介导炎症性肠病的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王晓兵;NPSR1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基因多态性和表达及其对人CD4+T淋巴细胞调控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7 周长玉;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外源性IL-10和益生菌诱导粘膜免疫耐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应探讨[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丽英;炎症性肠病家系调查和HLA以及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遗传易感关系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9 曹倩;中国人群炎症性肠病遗传易感基因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赵颖;旋毛虫干预实验性炎症性肠病的效应及其免疫学机制探讨[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冰心;维多珠单抗治疗活动性炎症性肠病疗效和安全性系统性评价与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朱丹玲;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黄华新;炎症性肠病患者异常肺部CT表现的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8年

4 金爽;低剂量抗生素对幼年小鼠肠道菌群及炎症性肠病发病易感性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俊;211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D];兰州大学;2019年

6 王忠伟;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区域化特征和诊断模型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7 张鸣;多孔硅纳米粒载药体系在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中的药效评价[D];厦门大学;2018年

8 沈羽嘉;金荞麦片对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的改善作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9 徐小芳;PTGER4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10 郭祥;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中白介素35和白介素37的水平变化[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21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21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1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