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慢性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04-30 02:53
【摘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揭示了宿主免疫系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c B virus,HBV)感染中的重要作用。疾病发展和转归的主要因素在于宿主的免疫功能,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我所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动物和患者所伴之IETM与肝脏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然而,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IETM阳性与阴性对慢性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第二部分:IETM相伴之高组胺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第三部分:IETM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一部分:探讨IETM阳性与阴性对慢性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一、二:选取慢性乙肝患者80例,根据测定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将其分为内毒素(ET)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12(IL-10、IL-1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并结合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以及总胆红素(TBIL)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肝炎患者(total patients)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在慢性肝炎患者中,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为41/80(51.25%),内毒素阳性组(ET positive)与阴性组(ET negative)比较,ALT、TBIL、IL-4、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L-12水平和Th1/Th2比值明显降低。2.HBeAg阳性组IL-4与IL-10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而IL-12和IFN-γ水平明显低于阴性组。HBVDNA阳性组ET、IL-4与IL-10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而IL-12水平明显低于阴性组,提示HBeAg阳性与HBVDNA阳性也与IETM有关。3.乙肝患者内毒素水平分别与IL-4、IL-1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IL-12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在内毒素阳性组患者,内毒素水平分别与IL-4、IL-1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IL-12、Th1/Th2比值呈负相关,而在阴性组则无此相关性。 结果提示:IETM是引起Th1/Th2比值下降的原因之一。IETM可以引起IL-12水平降低即Th1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即Th2升高而导致Th1/Th2失衡,病毒难以清除导致乙肝慢性化。 实验三:连续收集31例患者,根据临床分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15例,丙肝后肝硬化(HCV-related liver cirrhosis,CLC)10例,丙肝相关性肝癌(HC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6例,选取18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采血检测血浆内毒素(ET)、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细胞介素10、12(IL-10、
【图文】:

大鼠肝组织,肥大细胞


图 18 NC 大鼠肝组织(HE×100)Fig18 The histology of liver in NC图 19 CH 大鼠肝组织(HE×100)Fig19 The histology of liver in CH图 20 AH 大鼠肝组织(HE×100)Fig20 The histology of liver in AH图 21 NC 大鼠肝脏肥大细胞 (T-B×200)Fig21 Mast cell of liver in NC

大鼠肝组织,博士学位论文


山西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图 18 NC 大鼠肝组织(HE×100)Fig18 The histology of liver in NC图 19 CH 大鼠肝组织(HE×100)Fig19 The histology of liver in CH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5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艳红;;芪蛭粉治疗慢性肝炎30例[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8期

2 王平;;慢性肝炎的饮食调理[J];食品与健康;2011年09期

3 刘洁奎;;一贯煎治疗53例慢性肝炎的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5期

4 吕震;张友祥;;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临床研究现状[J];肝脏;2011年03期

5 赵凤玲;;自我护理是病毒性肝炎治疗的重要环节[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6 ;图书信息[J];中医外治杂志;2011年03期

7 王新华;;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0期

8 傅晨;张允岭;常富业;刘雪梅;王新祥;郑宏;陶冶;闫妍;黄启福;;利开灵对脑出血大鼠继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干预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年08期

9 容小翔;;肝脏病患者的饮食调理[J];食品与健康;2000年03期

10 陈岚;;浅谈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兼血瘀证[J];黑龙江中医药;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栾洲;唐漾波;张惠忠;陈志浩;;HGV在肝细胞癌组织及慢性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韩彩霞;;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肝炎病人中的应用[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王晓晶;严伟明;陈韬;韩梅芳;郭威;王洪武;覃小敏;张江国;邹勇;陆玉蕾;吴迪;武泽光;习东;罗小平;宁琴;;CD4-CD8-双阴性T细胞在鼠慢性肝炎模型中的作用[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符俊;;对慢性肝炎三期论治的临床体会[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5 刘方;邢纪中;张俊义;;慢性肝炎合并肝癌介入治疗致肝功能损害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李贵华;;B型超声波检测对慢性肝炎纤维化早期诊断价值探讨[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徐弘君;何山林;王学敏;张达荣;程新;;低聚木糖在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中应用的统计信息分析[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徐洪涛;耿爱文;咸建春;王开林;肖蔚;;45例病原未定慢性肝炎的病理分析[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严润民;;王灵台教授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罗芳兰;;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肝炎的体会[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治慢性肝炎方[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2 副主任医师 董卫国;慢性肝炎应忌什么[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3 刘思平;治慢性肝炎便方[N];民族医药报;2005年

4 何草;治慢性肝炎[N];民族医药报;2005年

5 汤岳龙;慢性肝炎≠必然肝硬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谌宁生;治慢性肝炎重在调养[N];大众卫生报;2005年

7 广州南方医院感染内科肝病 郭亚兵;慢性肝炎病人为何要定期随访[N];家庭医生报;2005年

8 全俊;慢性肝炎者如何饮食[N];大众卫生报;2003年

9 袁秉qC;慢性肝炎为何表现像胃炎[N];健康报;2006年

10 邢斌;治疗慢性肝炎勿忘扶正[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拉迪;大承气颗粒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2 许翠萍;肝大部切除大鼠所致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损伤及肝再生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李红;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慢性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4 赵正保;抗肠源性内毒素药物《双利肝》的药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陆定波;乳黄制剂对肝硬化模型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6 苗宇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脂肪性肝病中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王洪;HBV感染抗原表位特异性CTL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8 林芳;Th17在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特点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9 王锋;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罗文政;红曲拮抗高脂膳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分子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慢性肝炎患者血清TBA.GLDH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对比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3年

2 张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的肝细胞再生[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谌翠容;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D];浙江大学;2005年

4 易韬;中医清泻法治疗大鼠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6年

5 张婷;乳黄制剂对肝硬化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6 冯俊燕;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在慢性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杨晴;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TGF-β_1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张志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发展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张素珍;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表达水平与循环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张晓玲;血清生化指标与慢性肝炎病理相关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5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45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5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