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胃动素与结肠动力紊乱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0-04-30 15:51
【摘要】: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世界范围内患病率病率最高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及其复杂,随着社会压力及竞争剧增,各种急慢性应激刺激在IBS的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随着对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深入,IBS患者体内的脑肠肽及胃肠道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如P物质(SP),褪黑素(MT)及胆囊收缩素(CCK)等。胃动素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的典型的脑肠肽,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体内中存在异常。胃动素与餐后胃肠道运动密切相关,并在生理功能及分泌水平方面与其他激素相互影响,IBS患者体内胃动素水平的异常与IBS的发生发展是否有关是有待研究的问题。胃肠动力紊乱是IBS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研究表明结肠收缩频率、幅度和峰电位发生频率,特别是在餐后或受刺激后,IBS患者与健康人比较显著增强。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胃动素在急慢性应激中水平变化及对结肠肠道动力的影响并探求其具体作用机制。 第一部分 目的:观察急慢性避水应激模型大鼠的排便异常,及其血浆内胃动(motilin,MTL)水平变化,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将2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慢性避水应激组,每组10只。观察两组大鼠粪便排泌颗粒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MTL的含量变化。 结果:慢性避水应激组大鼠应激期间的排便颗粒数显著多于假避水应激组大鼠[(5.4±1.0)Vs.(2.44-0.7)粒,P0.05];避水应激组大鼠排便颗粒数随应激时间呈缓慢下降趋势,假避水应激组大鼠则无此现象。避水应激组大鼠血浆总体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假避水应激组[(135±35)vs.(89±24)pg/ml,P0.05]。 结论:IBS模型组大鼠其结肠收缩幅度增强,其血浆内胃动素水平增高,胃动素水平的相对变化与其结肠动力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动素(motilin, MTL)对大鼠近端结肠平滑细胞(proximal colon smooth muscle cells PCSMs)膜电压依赖钾通道及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以探讨其增强结肠运动的机制。 方法:采用胶原酶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近端结肠平滑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近端结肠平滑肌细胞的快速激活型钾电流、延迟整流型钾电流和L-型钙电流。 结果:胃动素对快速激活型钾电流和延迟整流型钾电流无显著的作用;(0.5-10)*10-5mM/L浓度依赖性地激活L-型钙通道,6*10-5mM/L MTL在-10mv,0mv及lOmv刺激电压下,使最大电流密度分别增加154.61%(p0.05,n=8),62.69%(p0.05,n=8)及21.02%(p0.01,n=8),使激活动力学曲线明显左移,半数激活电压由给药前的(2.74±1.211)mV降至(-25.29±0.614)mV(p0.05,n=10);然斜率常数则无显著差异。 结论:胃动素通过促进钙离子内流而增强结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但其并不能改变平滑肌细胞的平衡电位及动作电位频率而导致结肠平滑肌收缩频率的改变。 目的:探讨胃动素(MTL)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慢性避水应激法(WAS)构建1BS大鼠模型。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避水应激组和假避水应激组,每组10只。观察每组大鼠应激时的排便颗粒数,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内MTL浓度,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两组大鼠PCSMsL-型钙电流(ICa,)及MTL对其的影响差异。 结果:应激组大鼠排便颗粒数高于假避水应激组(5.36±1.00粒vs.2.44±0.67粒,p0.01,n=10);应激组大鼠血浆内MTL高于假避水应激组(135.47±35.23pg/m1vs.89.37±24.46pg/m1,p0.01,n=10);应激组大鼠ICaL与假避水应激组大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Omv下,MTL使得应激组大鼠ICaL幅度明显增加(-167±18.49mv vs.-133±21.71mv,p0.05,n=11)。 结论:应激可以增加血浆内MTL水平,MTL通过促进Ca2+内流使结肠平滑肌收缩性增强,与IBS胃肠动力异常有密切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鹿勇;孔晓霞;关真民;王军;段旭艳;;胃动素受体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16期

2 阎桂香;;胃动素[J];河南医药;1982年03期

3 余爱琴;麦坤仪;刘冬年;肖立群;于宪;;糖尿病人胃动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4 王志刚,刘凤林;胃动素受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1年06期

5 徐珞,Theo Peeters;胃动素受体突变对胃动素和红霉素激活作用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尹立新;陈鹏;李琳;;胃动素与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05期

7 赵一方;徐珞;;胃动素对大鼠下丘脑胃牵张敏感神经元和胃运动的影响(英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3期

8 谭康联;陈志强;;胃动素用于胃肠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年02期

9 朱良法;;胃动素对人类胃排空葡萄糖和脂肪的影响[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82年01期

10 石宣政,张经济;红霉素——胃动素受体激动剂[J];生理科学进展;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子燕;张晓春;;中医药对胃动素影响的研究概况[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梅;;胃动素受体在大鼠脑内分布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管延芳;蒋正尧;唐明;;海马胃动素对胃运动的兴奋作用及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徐珞;Theo Peetersb;;胃动素受体突变对胃动素和红霉素激活作用的影响[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冯鑫;唐明;;杏仁核内源性胃动素及其受体对胃动力的中枢调控[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蔡立勉;王辛;邓思珊;章丽金;;胃电活动与血清胃动素、5-羟色胺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马卫卫;黄志坚;曾东林;陈义杰;;牡蛎多糖对热应激小鼠消化道胃动素影响[A];2012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蒋正尧;孙向荣;唐明;;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对下丘脑葡萄糖反应神经元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周吕;袁勃;王礼建;王玲;;Cajal细胞介导胃动素和促胰液素对胃起搏区电活动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阎春玲;王守彪;唐明;;消化道传入信号激活室旁核Motilin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傅俊英;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机制部分探明[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增yP;胃动素与结肠动力紊乱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杨春敏;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的调节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3 王艳瑜;胃动素、胃泌素和促胰液素对人类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方;胃动素对大鼠弓状核胃扩张反应神经元放电活动和胃运动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0年

2 冯鑫;杏仁核胃动素对大鼠胃运动的中枢调节作用[D];青岛大学;2001年

3 陈求招;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粘膜胃动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王志明;胃动素对豚鼠胃平滑肌舒缩活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5 高志胜;红霉素中枢拟胃动素作用及其诱导室旁核c-Fos蛋白表达[D];青岛大学;2001年

6 钟凤;新发现甲状腺胃动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7 孙向荣;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红霉素对大鼠下丘脑葡萄糖反应神经元的作用[D];青岛大学;2002年

8 许文达;Cajal间质细胞培养、传代及胃动素受体的表达[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9 王敏飞;胃动素及P物质在胆石病病人血浆和胆囊组织中的含量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王东昕;腹腔镜二氧化碳气腹对胃动素、胃泌素影响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5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45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a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