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一部分:MSCT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术前量化评价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进行量化评价,以确定其在临床手术可切除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胰腺癌患者,扫描前饮水500ml,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常规10mm层厚平扫后,经周围静脉3ml/秒高压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300 mg I/ml)80ml,注射造影剂后延迟25秒、50秒以10mm层厚分别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并将得到的图像重建为1.25mm,应用多层面容积重建法(Multiplanar volume reconstruction,MP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分别对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1.25mm薄层图像进行重建,结合原始图像和1.25mm薄层图象分析,并进行量化检测,根据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做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价,并以手术结果作为对照。结果:探查42例胰腺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252只血管,其中76只血管不同程度的侵犯。其中腹腔干受侵9例(敏感度88.9%,特异度90.6%),肠系膜上动脉受侵13例(敏感度92.3%,特异度86.2%),肝动脉受侵8例(敏感度75%,特异度93.9%),门静脉主干受侵16例(敏感度93.3%,特异度92.6%),下腔静脉受侵犯7例(敏感度71.4%,特异度97.1%),肠系膜上静脉受侵23例(敏感度82.6%,特异度97.4%)。在侵犯长度方面,仅肠系膜上动静脉各有3例欠准,其余各主要血管分支分别各有1—2例不准。在受侵段与血管分支部位的距离测量方面,各主要血管分支分别各有1—2例不准。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在术前评价胰腺癌及其周围血管侵犯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正确性,能够准确量化地反映血管侵犯的范围和程度,对于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第二部分:轻症急性胰腺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轻症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将53例患者分两组进行16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扫描。对照组30例,为临床上无胰腺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1.6岁。实验组为23例临床上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CT诊断为A级11例,B级12例。增强扫描前先行常规腹部平扫,然后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患者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总量50ml,流率3.5ml/s,延迟5s扫描,数据采集45s,共获得5毫米厚的396幅原始图像,原始图像在CT机上重建成为10mm层厚,获得198幅重建图像。随后立即进行常规胰腺实质期扫描。结合CT平扫和胰腺实质期扫描的情况,将观察组患者CT分级,并对正常组和观察组不同部位胰腺组织的BF、BV、PS和MTT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在胰腺炎组织中,23例患者平均BF为4751.5±2239.9ml·min~(-1)·kg~(-1),BV为421.9±215.9ml·kg~(-1),PS为439.7±262.3ml·min~(-1)·kg~(-1)。当观察组中CT评级为A级时,胰腺炎组织的BF为6532.2±1867.3 ml·min~(-1)·kg~(-1),BV为569.2±223.2 ml·kg~(-1),PS为642.7±227.0 ml·min~(-1)·kg~(-1),MTT为3.93±1.56秒。观察组中CT评级为B级的胰腺炎组织的各项指标中,BF为3119.3±887.5 ml·min~(-1)·kg~(-1),BV为286.8±79.3 ml·kg~(-1),MTT为6.27±2.54s,PS为253.6±108.2ml·min~(-1)·kg~(-1)。本研究结果提示轻症急性胰腺炎CT表现为较高的灌注,对于A级胰腺炎高灌注更为明显,而B级病变由于水肿的存在局部产生了“等灌注”或“低灌注”的效应。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是一种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方法。 第三部分:胰腺癌MS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测量评价胰腺癌组织的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本研究对46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16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扫描。对照组30例,皆为临床上无胰腺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1.6岁。观察组26例,皆为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进行16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扫描,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36~69岁,平均48.9岁。先行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的中心层面,然后进行灌注扫描,扫描层厚为5mm/4i,120kv,电流60mA。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快速团注非离子造影剂300mg/mI,总量为50ml。并传送到GE work station 4.0工作站,应用perfusion 2软件包计算获得伪彩色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图,并进行分析。结果:胰腺CT灌注的各项指标个体差异较大。胰腺癌组织BF(t=5.85)、BV(t=4.45)值较无胰腺疾病的胰腺组织明显减低,PS(t=5.40)值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MTT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96,P>0.05)。结果发现胰腺癌组织比胰腺癌周围的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的BF(t=5.02)、BV(t=4.31)低,PS(t=6.16)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MTT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0,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可较好地诊断胰腺癌,胰腺癌主要表现为低灌注和较高的PS值。但由于CT灌注值个体差异较大,在同一患者中,比较不同部位的CT灌注值的差异,并由此判断病变性质,这样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意义。 第四部分:胰腺癌MSCT灌注成像与CD34、VEGF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胰腺癌与CT灌注、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26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进行16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扫描,先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的中心层面,然后进行肿瘤的灌注扫描,扫描层厚为5mm/4i,120kv,电流60mA。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快速团注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总量为50ml。并传送到GE workstation 4.0工作站,应用perfusion 2软件包计算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图,并进行分析。同时肿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肿瘤组织的VEGF的表达。CD34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微血管,测定微血管密度。HIF1-α染色反映肿瘤血管的生成。结果:(1)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6例,高分化腺癌8例。(2)低分化腺癌表现为更低的灌注,高分化腺癌表现为稍高灌注,高、中、低分化的腺癌BF值t检验,t值为6.88、6.79和13.19,P均小于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BV值t检验,仅高分化和低分化腺癌间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t=3.78,P<0.01),与中分化腺癌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TT各项比较值均无统计学差异(t=1.17,t=0.89,t=0.16,P>0.05),肿瘤的分化程度与MTT无关。低分化腺癌PS值较高,高分化腺癌PS值较低。(3)低分化腺癌MVD,VEGF和HIF-1α值分别为53.6±12.0、72.3±17.3和64.4±16.4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的35.1±12.8、49.3±16.1和40.6±13.6,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3.29,t=2.99和t=3.39,P<0.01)。(4)MSCT各灌注参数与肿瘤MVD值,HIF-1α值和VEGF平均光密度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胰腺癌的BF,BV值与肿瘤的MVD值,VEGF平均光密度值和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MTT值与肿瘤的MVD值,,VEGF平均光密度值和HIF-1α的表达无相关(P>0.05),PS值与肿瘤的MVD值,VEGF平均光密度值和HIF-1 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1)胰腺癌的MSCT能准确反映胰腺癌的病理学基础。(2)胰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与VEGF、HIF-1α的表达及肿瘤MVD计数存在着内在联系,可以据此评价其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并预测其远处转移、局部侵犯的可能性。(3)MSCT灌注成像能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血管灌注及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助于术前分级,并在胰腺肿瘤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图文】: ;图4d;图4a~4d:低分化胰腺癌的BF、BV、MTT、PS灌注图,可见肿瘤相对低灌注;
;图4d;图4a~4d:低分化胰腺癌的BF、BV、MTT、PS灌注图,可见肿瘤相对低灌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735.9;R57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震,胡道予,肖明,宋金梅;16层螺旋CT胰腺癌灌注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5年10期
2 金志发;罗良平;;CT肺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06年02期
3 李震;胡道予;肖明;宋金梅;;轻症急性胰腺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J];放射学实践;2006年05期
4 余永强;多层螺旋CT在肝胆胰疾病诊断中的优势[J];肝胆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5 刘斌,纪鹏,李军功,张曙明,陈明荀;多层螺旋CT的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5年01期
6 王西昌,王凯,魏正清,马丽梅,王志军,陈勇;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年07期
7 金观桥,苏丹柯,朱小东,谢东,黄臣养;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年10期
8 周小燕;苏丹柯;刘剑仑;谢东;李强;黄伟丽;;肝脏MSCT去卷积法灌注技术及正常阈值的初步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年06期
9 何蓉;周伟生;杨贤卫;;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陈胜利;黄子诚;陈国东;;支气管肺癌血液供应研究:回顾与思考[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秀宇;叶兆祥;肖建宇;;多层螺旋CT对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灌注成像初步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强;胰腺癌CT灌注成像和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邢宁;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3 施海彬;重组葡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动物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4 王琦;正常胰腺和胰腺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吴安乐;转移性肺癌动脉血供及经肺动脉栓塞治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梁宗辉;多层螺旋CT胰腺病变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马树华;CyclinD1、nm23-H1基因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与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及CT灌注成像在肺内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任方远;肾细胞癌CT灌注成像和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9 秦海燕;CT灌注成像和MR弥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表现对照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徐健;动态增强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观桥;鼻咽癌的多层螺旋CT灌注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宋秀宇;多层螺旋CT对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灌注成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3 王华;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及其在甲状腺病变的应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4 季立标;脑CT灌注成像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剂量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5 王欣;胰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周英;胰腺囊(实)性病变的CT诊断[D];山东大学;2005年
7 程万里;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的检查及可切除性判断[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8 朱明霞;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乳腺疾病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9 杨友;前列腺癌CT表现及与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6年
10 金志发;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内结节/肿块的诊断价值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656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5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