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利用家系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基因易感性

发布时间:2020-05-12 23:03
【摘要】: 背景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主要是由免疫紊乱介导,引起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胆管炎,以肝内小胆管损伤和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进而发生肝内胆汁淤积,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随着人们对PBC的认识和诊疗水平的提高及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PBC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然而大多数病人在早期无症状,发现时已属肝硬化的晚期,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PBC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PB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PBC发病呈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不同国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PBC一级亲属的PBC患病率在1.0%-7.1%之间,而正常群体PBC患病率仅为0.001%-0.2%,一级亲属PBC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PBC患病率[1];PBC在同卵双胞胎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3%;PBC患者一级亲属其中有61%发现有免疫异常,有14%合并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这三方面的资料说明PBC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提示基因易感性与PBC的发病密切相关。目前主要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基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PBC发病机制与免疫调节紊乱密切相关,尤其与T细胞阳性选择及Th1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甚为密切,其信号通路包括IL-12信号通路、Th1分化信号通路等。其中参与T细胞增殖、阳性选择的分子包括CTLA-4、PTPN22以及MHC类分子。参与Th1细胞分化的分子包括IL-12、STAT4、IRF5、INF-γ及Tyk2。 目的 利用家系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基因易感性。主要针对免疫调节相关基因即与Th1细胞分化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的单核甘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进行研究,寻找与PBC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为研究PBC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收集PBC家系(包括PBC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血液样本,部分用于收集血清,部分用于DNA提取,储存并建立血清库及DNA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对这些样本的血清库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利用芯片SNP的方法对DNA库基因SNP位点易感性进行检测。结果 共收集80个家系的血液样本300份,结合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测,共确诊94例PBC患者与206例正常的一级亲属。本实验研究发现,80个PBC家系中,10个家系的一级亲属中诊断有PBC患者,得出PBC家系患病率为12.5%,明显高于正常群体PBC患病率。 在所有一级亲属中,发现14例在本实验研究中自身抗体检测异常,均为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阳性,且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现为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AMA)阳性,并且免疫印迹法测定ANA谱为抗线粒体抗体M2型(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M2, AMA-M2)阳性在+~++++。初步筛查认为此14例一级亲属为可疑PBC患者,结合进一步临床诊断,最终均确诊为PBC患者。 利用家系相关性分析方法,对IL-12RB2基因上三个SNP位点(rs3790567, rs3790565, rs6679356)和STAT4基因上三个SNP位点(rs6748358, rs16833239, rs7574865)进行分析。得出位于IL-12RB2上的rs3790567位点和位于STAT4上的rs6748358位点与PBC密切相关。 结论 本实验获得我国人群中PBC家系患病率约为12.5%,充分说明了PBC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IL-12RB2基因上的rs3790567位点A等位基因和位于STAT4基因上的rs6748358位点T等位基因,在病人与其一级亲属之间有显著差异,这两个位点可能与PBC易感性密切相关。PBC发病可能与Th1分化信号通路高度相关。
【图文】:

诊断标准


文献回顾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与免疫功能相关。主要引起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胆管炎症,,造成肝内小胆管肝内胆汁淤积,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但是,多数 PBC 患无症状,造成该病的漏诊并延误治疗,而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化晚期阶段,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重要的作用[3, 4]。BC 的诊断标准2000 年加拿大学者提出的 PBC 的诊断标准为[5]:

结构示意图,发病机制,肉芽肿,门脉


1期:主要是门脉的炎症和胆道的非特异性肉芽肿。但通常这种肉芽肿很少能看到。2期:主要是门脉周围的肝炎和胆管的增生。3期:肝组织内有桥接样坏死和纤维间隔的形成。4期:肝硬化期。病理检查出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患者比无纤维化患者的预后差。二 PBC 的发病机制随着人们对 PBC 的认识及诊疗水平的提高,PBC 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 PBC 发病的复杂性、环境因素的影响、病人及其家属相关样本很难获得, PBC 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现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PBC 是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图2)[9]。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芳娟,刘军,胡世红,彭名淑,陈钦达,许火根;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变化的研究[J];临床荟萃;2004年09期

2 王水生,曹丽卿,丁俊,李跃;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性格特征的对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5年03期

3 T銉r銉k H.P.;Glas J.;Hollay H.C.;C. Folwaczny;尹勇;;炎症性肠病患者一级亲属的血清抗体能否作为疾病易感性的标志物:一项随访7年的初步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6年02期

4 于文娟;谭立文;;神经心理学测验与精神分裂症内表型[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年01期

5 杨传梅;郝清顺;费大东;周晶;;个体化干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7年01期

6 于健;苏珂;龙艳;周素娴;周燕;;糖尿病患者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脂联素、瘦素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06期

7 韩晓芳;戴武;;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J];医学综述;2008年18期

8 张秀丽;崔玉珍;杨秀双;闫业喜;;抑郁症及其一级亲属人格特征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23期

9 郝亚华;张凡;;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非糖尿病者脂联素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年05期

10 曹莉萍;林鄞;李p

本文编号:2660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60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9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