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胃动素、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对人类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机制

发布时间:2020-05-15 04:31
【摘要】:医学界对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是否存在及其结构特点的探讨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直到1979年,Liebermann-Meffert等学者通过对32例尸体标本的解剖研究,详细阐述了食管胃连接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平滑肌束的宏观排列,提出人类LES的肌肉系统由内层大弯侧的套索纤维(sling fibers)和小弯侧半环形的钩状纤维(clasp fibers)构成,这两束肌肉共同维持LES的关闭状态,并形成了LES高压带(high-pressure zone,HPZ)。这一理论为进一步研究LES的生理、病理和药理学特性奠定了基础。人类食管下括约肌类似一种单向阀门结构,正常状态下,LES持续保持收缩状态限制了胃内容物向食管的异常反流;另一方面,LES可以适时开放以允许营养物质进入胃体,或者是允许呕吐发生以及胃内气体的排出。因此,LES结构或功能状态的异常会引起多种食管疾病的发生。 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对不同动物LES的生理学特点和功能调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发现LES具有明显不同于其它平滑肌结构的特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构成LES的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在诸多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可以设想,对LES的深入研究将大大有助于对贲门失弛症、食管下括约肌高压症等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等食管良性疾病病因和病理学的理解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LES是食管胃连接部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调节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神经系统、体液因素以及自身肌源性因素等多种因素。药理学、电生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推动了对LES研究的发展。研究证明,LES的神经支配不仅涉及传统的肾上腺能和胆碱能神经系统,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NANC)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成分也参与了其动力调节过程。另一方面,体液系统对LES也具有极其重要而复杂的调节功能。胃肠肽类激素作为体液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青;陈世耀;;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下治疗概述[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10期

2 马新英;杨明会;;从肝脾论治胃食管返流病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1年05期

3 吴巧艳;周旭春;刘茂强;李章勇;刘纯伦;;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动力检测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杨晓伟;毋英;;胃食管反流病37例行为干预治疗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7期

5 赵润栓;高楠楠;;从“六腑以通为用”谈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J];中医杂志;2011年15期

6 邹梅芳;;西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0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年2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述天;;影响临时性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的若干问题分析[A];第八届全国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学组会议暨国家级介入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肿瘤介入治疗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谢胜;颜春艳;蒋应玲;张志杰;朱初良;宁庆云;曾均;杨文革;殷小兰;盛桂琴;;416例胃食管反流症患者24小时酸碱监测及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变化[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张泽伟;;小儿胃食管返流病[A];2004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江米足;汪天林;周雪莲;余金丹;欧弼悠;;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食管双pH监测的研究[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齐贺彬;徐慧媛;;贲门失弛缓症证治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杨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治疗现状[A];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成立大会、中国第十四届内镜医学学术大会、《中国内镜杂志》创刊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恩德思奖(Endoscopics Award)颁奖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5年

7 谢胜;颜春艳;蒋应玲;朱初良;梁宜深;宁庆云;张志杰;杨文革;;药穴指针结合黄连温胆汤治疗湿热内蕴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杨锦茹;张宝琴;艾红;;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小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刘善芝;;疏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附120例疗效分析[A];新世纪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李桂贤;黄勇华;陈国忠;谢胜;何慧;彭卓嵛;梁雪;张学松;;根除Hp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LESP及LESL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任医师 汪宏;频频“反酸”会殃及食道[N];保健时报;2005年

2 主任医师 孙清廉;反流性食管炎的防治经验[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3 徐海佳;如何减少胃食管反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汤林;我为什么餐后泛清水[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齐贺彬 徐慧媛;贲门失弛缓症证治探讨[N];健康报;2006年

6 河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 教授、主任医师 刘建平;烧心不一定都是胃酸多[N];河北科技报;2006年

7 ;贲门失弛缓除了吃药还咋治疗?[N];健康时报;2006年

8 施仁潮;俞尚德谈如何发挥“辨证治病”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马志高;频频“反酸”须警惕[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10 邸岩;你的食管生病了吗[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岩;乙酰胆碱、蛙皮素和P物质对人类食管下括约肌张力调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温士旺;人食管下括约肌舒缩功能的调节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3 高立平;胃动素、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对人类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4 刘新波;多巴胺受体在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5 王艳瑜;胃动素、胃泌素和促胰液素对人类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瑞锋;钙离子通道对人食管下括约肌舒缩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2 高庆敏;乙酰胆碱、P物质对人食管下括约肌细胞的收缩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强;人食管下括约肌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的表达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于士昌;应用膜片钳技术对人食管下括约肌钙离子通道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5 高杨;人食管下括约肌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中肝磷酯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及1,4,5-三磷酸肌醇受体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6 孙健;人食管下括约肌兴奋性和抑制性运动神经元特征[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7 张鑫;人食管下括约肌的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与食管环形肌、胃底环形肌的G蛋白表达规律[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云峰;血管活性肠肽介导人食管下括约肌舒张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范昭;人食管下括约肌三维压力图象构筑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10 张石英;应用膜片钳技术对人食管下括约肌L型钙离子通道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64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64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4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