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消化道出血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06:39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的DSA表现并评价DSA检查对其的诊断价值,探讨提高DSA阳性检出率的有效方法。评价经导管灌注及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针对常规DSA阴性病例的介入止血措施。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本院介入科行介入治疗的9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3例,女17例。年龄在15~79岁之间,平均年龄(47.2±15.7)岁。90例研究对象均行常规DSA检查,其中84例行内镜检查,对比其阳性检出率的差异;以33例DSA阳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外科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DSA定位、定性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的差异;对33例常规DSA阴性病例行进一步超选插管造影,探讨此措施是否可提高阳性诊断率。共有62例患者行栓塞止血治疗,另28例予以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治疗,比较止血效果在DSA阴性与DSA阳性、灌注与栓塞、介入止血前后失血程度之间的差异;术中针对7例可疑上消化道出血但常规DSA检查阴性的病例采取试验性栓塞,评价止血效果。对比术前及术后48h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并作描述性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7.2±15.7)岁,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1、诊断准确性观察:90例研究对象中:内镜检查84例,阳性39例(46.4%,39/84);常规DSA阳性结果57例(63.3%,57/90),两种诊断方式对出血阳性率的检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SA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内镜组。以33例DSA阳性病例的外科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DSA定位诊断符合率为78.8% (26/33),DSA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2.7%(24/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33例常规DSA阴性病例行进一步超选插管造影,发现阳性征象12例,总体阳性率:76.7%(69/90),高于单纯常规DSA阳性率:63.3%(57/9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选插管造影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纯常规DSA组。2、疗效观察:介入止血治疗总体有效止血率为77.78%(70/90),其中DSA阴性及阳性患者有效止血率分别为66.67%(22/33)和84.21%(48/57),DSA阳性组止血率较阴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灌注及栓塞术的有效止血率分别为57.14%(16/28)和87.10%(54/62);介入术后48h内再出血20例,相比术前失血程度减轻9例,失血程度加重3例,治疗后无明显变化8例,术后与术前失血程度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Z=-2.425;P=0.015),术后较术前失血程度减轻;针对7例可疑上消化道出血但常规DSA检查阴性的病例采取试验性栓塞的有效止血率为71.4%(5/7),但因样本量小没有行统计学分析。3、介入止血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观察:90例研究对象中,未见肠管坏死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及术后48h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及(或)轻度腹膜炎表现,穿刺处血肿3例,弹簧钢圈异位栓塞2例,2例行肝动脉栓塞后出现轻度到中度的肝功能损害。结论:1、DSA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2、行超选插管造影可提高DSA阳性率的检出。3、经导管灌注及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措施,且术后较术前失血程度及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4、DSA阴性病例行试验性栓塞亦可控制部分消化道出血。5、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较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做为内科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之外的第三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泸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鹏,陈荔川,高雪梅;选择性血管造影(DSA)在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4年02期

2 熊雪峰;匡晓芳;;DSA对消化道出血的作用及临床意义(附7例报告)[J];九江医学;2008年02期

3 孙美琴;陈燕;;9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行急诊DSA诊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年25期

4 赵年;李春华;李德秀;张维珍;;DSA以及栓塞术在治疗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年07期

5 顾永红;;消化道出血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104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年20期

6 宋锦文;杨艳;刘晓红;王志宏;印建国;李中华;贾雄;白庚申;;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一种DSA新分型法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年08期

7 孟庆民;李守强;孟庆华;;消化道出血DSA诊疗中影响图像质量因素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杨健;杨敏玲;;医源性胆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治疗[J];当代医学;2014年07期

9 薛宏元;李宁;彭庆兰;熊新艳;;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4年02期

10 王露平;陈宏山;吴宇旋;蔡进中;于惠芳;窦永充;陈旭东;;普通家犬颈内动脉DSA及栓塞实验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民;谢冬波;吴承键;;DSA诊断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附15例报道)[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2 黄新阶;曹野;陈华;李丹;陈立岩;;DSA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应用价值[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3 杨浩;邹文英;尹家保;吕瑾玉;宋庆安;余岚;;颈动脉超声和DSA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岚;李文献;刘宇峰;王敏;;DSA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出血评价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宋来昌;王文辉;李奋强;苏东君;李博;;DSA影像监视下鼻肠营养管置入的技术与技巧[A];第六届西部介入放射学术会议宁夏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四届年会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张小征;莫雪红;华莎;;经颅多普勒及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与DSA对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诊断的比较分析[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秦超;;92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孔庆霞;李继锋;安孔君;吴昭英;冯勋刚;;青年脑卒中DSA检查的临床意义及病因分析[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9 杜海军;;130例DSA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体会[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孟惠民;;清洁生产用DSA电极[A];环渤海表面精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DSA评价与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贾晓军;颅内外动脉硬化的DSA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3 张p

本文编号:2666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66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