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发酵豆乳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08:16
【摘要】:目的:观察豆乳和发酵豆乳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作用,并通过检测血清或结肠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肠组织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 p65(NF-KB p65)mRNA表达,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的机制。方法:将64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中、高剂量豆乳干预组和低、中、高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8组。干预组分别用豆乳和发酵豆乳灌胃干预,其余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wk。干预1wk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进行造模。实验期间,观察大鼠活动状况、体重变化、粪便形状及便血等一般状况,3周后颈静脉采血处死各组大鼠。评价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疾病活动度指数、组织学损伤,HE染色后观察结肠组织的炎症程度等,按试剂盒说明检测大鼠血清或结肠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或结肠组织中TNF-α、 IL-10、IL-6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均出现腹泻、粪便松散、粘液便及粪便带血等症状,体重下降显著(P0.01), DAI评分升高(P0.01),观察结肠组织,局部组织溃烂严重,溃疡、炎症、充血等损伤明显,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和大体形态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 2.高剂量豆乳干预组和各发酵豆乳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体重下降程度明显好转,腹泻及便血等症状缓解,DAI评分显著降低(P0.01),大鼠结肠黏膜溃疡、充血、炎症细胞的浸润等损伤明显改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和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5),以中、高剂量发酵豆乳组最为显著(P0.01)。 3.模型对照组MDA含量和MPO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和T-AOC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血清和结肠MDA含量降低(P0.01), MPO活性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T-AOC升高(P0.01);高剂量豆乳干预组和低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SOD活性升高(P0.05), MDA含量降低(P0.05),其余干预组无显著差异。 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血清中的促炎因子TNF-α水平和大鼠结肠组织中的促炎因子IL-6水平,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抑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大鼠TNF-α和IL-6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豆乳干预组和低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也明显下降(P0.05),IL-10水平仅中、高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明显升高(P0.05)。 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仅发酵豆乳各干预组‘TNF-α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豆乳干预组TNF-α mRNA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mRNA表达,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较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其余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1.用5%DSS水溶液成功建立了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 2.中剂量的发酵豆乳可以减轻DSS诱导的大鼠UC临床症状,改善大鼠结肠损伤,对大鼠炎症症状的缓解作用明显。 3.发酵豆乳对UC大鼠的防治作用是显著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发酵豆乳的抗氧化损伤及阻断NF-κB p65的活化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喜梅;包艳;张勇;刘勇;王水泉;孙天松;张和平;;国内外发酵豆乳研究发展现状[J];大豆科学;2010年05期

2 赵平,董蕾,罗金燕,马卉,管海涛,商鹤玲;葡聚糖硫酸钠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9期

3 张雪燕,韩涛;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4年06期

4 侯庆芬;王欣妮;;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外医疗;2009年20期

5 吕永慧,陈文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02期

6 刘迪群;吴成秋;石巍;谭杰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及黏膜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的变化[J];临床荟萃;2006年02期

7 朱峰,钱家鸣,孙钢,潘国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0年01期

8 杜意平,叶红军,王俊萍,宋晨,邹兵,李坚,李伏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QA_1基因关联的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3年06期

9 杨妍;;IL-6、IL-10、TNF-α联合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社区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10 张连峰,田曙光,王国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2666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66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