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二甲双胍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05-17 10:27
【摘要】:研究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内脂肪蓄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在我国,NAFLD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其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肝脏的损害,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组分,它还是代谢紊乱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并能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缩短预期寿命。NAFL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是“二次打击”学说。该学说认为,NAFLD的初次打击是指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内脂肪沉积,而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所导致的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为二次打击。目前,治疗NAFLD的方法除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改进生活方式等基础治疗以外,药物治疗也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本研究主要观察两种药物——二甲双胍及熊去氧胆酸联合疗法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熊去氧胆酸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疗效并探讨其主要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09年至2011年在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门诊就诊及病房收住的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共96人,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由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根据患者是否存在体重超标将入选患者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组,其中肥胖组61例,非肥胖组35例。治疗前分别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身高体重指数(BMI),抽血化验肝功(以谷丙转氨酶为代表)及血脂水平(以甘油三酯为代表),并行肝脏B超或CT明确脂肪肝严重程度,根据无脂肪肝、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分别计分0分、1分、2分、3分。肥胖组给予二甲双胍0.5g bid,熊去氧胆酸250mgbid治疗,非肥胖组给予二甲双胍0.25g qd/bid,熊去氧胆酸250mg bid治疗,两组病例均配合适当运动、饮食控制。治疗期间患者每月测体重一次,首月体重下降不得超过3千克,以后每月不得超过1.5千克;每三个月对肝功、血脂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汇总评估,必要时可适当调整药物剂量,连续观察一年。 结果 1年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分别计算两组患者BMI并化验血生化指标及肝脏B超或CT,与治疗前作比较,肥胖组患者BMI、ALT、TG水平及脂肪肝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非肥胖组患者BMI、TG水平变化不明显,而ALT水平及脂肪肝评分显著下降(P0.05)。 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熊去氧胆酸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肝脏脂肪变程度并降低肝脏酶学水平。且该治疗方法可显著降低肥胖患者血脂水平并有明显的减肥作用,而对非肥胖患者体重及血脂水平影响不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春华;陈东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07年08期

2 方继伟,范建高;二甲双胍对NAFL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4年06期

3 弭希峰;黄子成;王木成;李水淼;;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测定[J];上海医药;2006年11期



本文编号:2668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68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