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量CT碘定量参数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灌注重分布及肝功能的临床价值
发布时间:2020-05-17 20:56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患者双能量CT碘定量参数肝动脉供血比重碘分数(AIF)及门静脉血流碘含量(PVIC)改变,探讨AIF及PVIC反映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分布情况及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5例经临床确诊肝硬化患者(研究组)及26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上腹部CT扫描,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为能谱成像(GSI)模式扫描,应用能谱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分别在动脉期、静脉期物质分离碘基图上于肝脏左外叶、左内叶及右叶各取1个直径10mm的ROI,测得ROI的碘浓度均值为增强扫描动脉期碘浓度(Ia)及门静脉期碘浓度(Ip),计算AIF、PVIC。对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AIF、PVIC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均数两两比较;肝硬化组AIF、PVIC分别与肝功能CTP分级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硬化组Child-Pugh B级、C级AIF与正常对照组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650,P0.01),且Child-Pugh B级、C级AIF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1.70±5.07)%,(47.74±5.75)%vs(21.06±4.29)%,AIF与肝硬化CTP分级评分呈正相关(r1=0.780,r2=0.848,P0.01)。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PVIC与正常对照组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4.949,P0.01),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72±0.51)、(1.37±0.38)、(0.94±0.27)和(2.08±0.54)mg/mL;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PVIC呈逐级递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硬化CTP分级评分呈负相关(r1=-0.608,r2=-0.548,P0.01)。结论:双能量CT参数AIF及PVIC的改变反映了肝硬化后门静脉对肝脏的血流灌注相对减少,且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呈逐级递减,Child-Pugh B级、C级出现肝动脉血流灌注增多;AIF及PVIC与肝硬化的临床分级相关,可作为评估肝功能储备状况的参考依据。
本文编号:26691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连军;用非侵入性表面电极作术中肝脏血流灌注持续监测[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1年01期
2 周建华;韩峰;李安华;刘隆忠;陈芳;;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动脉相血流灌注参数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海清;超声造影评价肝纤维化血流灌注特征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69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691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