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γ、KLF6在大鼠NASH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干预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9 13:34
【摘要】: 第一部分:PPARγ、KLF6在大鼠NASH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PPARγ、KLF6在大鼠NASH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以及与肝星状细胞活化、TGFβ1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1、建立NASH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选用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70~210g)60只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对照组,C组)、高脂饲料组(模型组,F组),分别于喂养第8、12、16、24周4个时相点,称重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留取肝组织标本,部分制成石蜡切片,行HE和Masson染色;部分-70℃储存备用。 2、动态观察各组:①体重变化;②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③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sferase,AST)的变化;④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C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CⅣ)水平;⑤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PARγ、KLF6、α-SMA的阳性表达率。⑥RT-PCR检测肝组织PPARγ、KLF6、TGFβ1、α-SMA的mRNA表达; 结果: 1、体重情况:各组大鼠体重随造模时间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但同一时相点比较模型组体重均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 2、HE和Masson染色结果:C组大鼠肝脏无异常发现;F组大鼠肝脏8周时出现单纯性脂肪肝(F2-3)的病理变化,即以小泡性为主的混合性脂肪变性,无炎症和纤维化;12周时除脂肪变性外,尚可见腺泡3带少数气球样肝细胞,小叶内炎细胞浸润,点灶样坏死,部分已演进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达NASH-F(2-4)G(0-1)S0诊断标准;16周时大鼠肝组织小叶内炎症进一步加剧,汇管区亦可见炎细胞浸润,腺泡3带明显的气球样肝细胞,部分大鼠肝组织出现窦周/细胞周纤维化,达NASH-F(3-4)G(1-3)S(0-1)诊断标准;24周大鼠仍呈中-重度脂肪肝,但部分大鼠炎症程度较16周时有所减轻而均出现窦周/细胞周纤维化,尚可见明显桥接样纤维化,达NASH-F(3-4)G(0-2)S(1-3)诊断标准; 3、血清学指标:F组血清TG、FFA水平8周起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71±0.08 vs 0.48±0.04;0.54±0.06 vs 0.34±0.04,P0.05),并随高脂饮食的延长逐渐升高;12周血清AST、ALT亦开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116±7.08 vs64.88±8.58;80.23±3.40 vs 44.35±3.38,P0.05),16周达到高峰(148.2±8.33、101.6±6.79,P0.05),24周略有下调(138.4±9.73、90.4±7.68); 4、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F组12周时HA含量开始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86.45±11.94 vs 63.57±9.49,P0.05),并随高脂饮食的延长逐渐升高;16周血清LN、C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4.15±24.43 vs 71.93±11.84;59.41±8.89vs 27.87±8.49,P0.05),24周增高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31.67±59.96 VS71.93±11.84;86.31±32.78 vs 27.87±8.49,P0.01): 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PARγ在C组肝细胞胞核中着色浅淡,呈散在分布、弱阳性表达,F组8周时在脂肪变性明显的肝细胞核中表达开始增多,12周几乎所有脂肪变性肝细胞核均可见棕黄色表达,16周随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出现,PPARγ阳性表达细胞较12周开始减少,24周PPARγ阳性表达细胞数进一步减少,染色变浅呈浅棕褐色,尤其是肝纤维化形成部位PPARγ阳性染色细胞明显减少;KLF6在C组肝脏中未见阳性表达,自12周起在脂肪变的肝细胞核中可见部分阳性表达,16、24周阳性表达逐渐增多;C组α-SMA仅在血管壁有少量表达,呈浅棕黄色染色,F组12周时,除血管壁可见阳性表达外,小叶内可见少量阳性细胞表达,呈散在分布的浅棕褐色染色,16周阳性表达细胞数开始逐渐增多,并在纤维束沉积部位着色深,24周阳性表达细胞数最多、染色深,呈棕褐色,阳性细胞多位于汇管区、肝血窦周围以及纤维间隔等处; 6、RT-PCR结果:F组大鼠8周时肝组织KLF6、TGFβ1、α-SMA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4周KLF6 mRNA表达逐步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0.62±0.10、1.01±0.08、0.96±0.07 vs 0.24±0.05,P0.05),16周TGFβ1、α-SMAmRNA表达开始上调,24周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62±0.19、0.91±0.07 vs 0.36±0.16;0.77±0.12、1.08±0.19 vs 0.30±0.07,P0.05);而PPARγmRNA于高脂喂养8周即明显上调(0.84±0.07 vs 0.54±0.02,P0.05)),12周表达最为明显(1.06±0.14),16周脂肪性肝炎明显时表达开始下降(0.73±0.01),24周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36±0.02 vs 0.54±0.02,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发现:高脂24周NASH肝纤维化时KLF6mRNA与TGFβ1、α-SMA mRNA以及肝纤维化分级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48、0.859、0.706,P0.01)。 结论: 1、我们构建的NASH肝纤维化模型是研究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理想模型之一; 2、高脂饮食能够诱导肝组织KLF6、TGFβ1、α-SMA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且其高表达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形成关系密切,在单纯性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进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高脂饮食诱导NASH大鼠肝脏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先升高后下降,推测高脂饮食诱导肝细胞损伤使脂肪变的肝细胞代偿性合成PPARγ增加,抑制增高了的各种促炎、促纤维生成因子如KLF6、TGFβ1等的释放;而当损伤因素持续存在,损伤与抗损伤动态平衡失调后PPARγ合成减弱,而KLF6、TGFβ1等促纤维生成因子则明显增加,激活HSC导致肝纤维化形成。 第二部分: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NASH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干预对NASH肝纤维化大鼠核转录因子KLF6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的抗炎、抗肝纤维化效果及机制。 方法: 12只Wistar雄性大鼠高脂喂养8周后,给予4mg/kg/d罗格列酮干预(干预组,T组),同时设立对照组(C组)和高脂模型组(F组),24周末称重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血清及肝脏进行血脂、肝功、肝纤维化标志物、肝组织病理学染色以及RT-PCR检测肝组织PPARγ、KLF6、TGFβ1、α-SMAmRNA和免疫组化检测PPARγ、KLF6和α-SMA的表达。 结果:①HE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24周末均可见典型脂肪性纤维化,治疗组炎症、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减轻和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其炎症、纤维化程度仍有差异(P0.01);②血清学指标显示罗格列酮干预16周后可明显降低高脂饲料喂养诱导的TG、FFA、AST、ALT、HA、LN、CⅣ等的增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③RT-PCR显示24周后模型组KLF6(0.96±0.08)、TGFβ1(0.91±0.07)和α-SMA(1.07±0.19)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则显示增高的上述基因呈不同程度的下调,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④免疫组化显示干预组KLF6、α-SM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PARγ的表达则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罗格列酮可以激活PPARγ,下调NASH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LF6及其下游靶基因TGFβ1的表达,抑制HSC的活化,阻止肝纤维化形成过程,这可能是其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2、罗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NASH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通过降低血脂,改善脂肪酸代谢紊乱,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图文】:
300bP150bp图2一l罗格列酮对人鼠肝组织 KLF6mRNA表达的影响:、2对照组,3、4高脂模型组,5、6罗格列酮组900bP600bP450bP300bPp一ad功 TGFpl452bP298bP150bP图2一2罗格列酮对大鼠肝红{织丁GF甲mRNA表达的影响:、2对照组,3、4高脂模型组,5、6罗格列酮织以一S拟5时bP IPPPp obDbobob门 CUU工匕nOJ匕月4巧」150bP900bP600bp450bP350bP150bPp一 actIn45乃p图2一3罗格列酮对大鼠肝织织a一SMAmRNA表达的影响:、2对照组,3、4高脂模型组,5、6罗格列酮组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575.2
本文编号:2670963
【图文】:
300bP150bp图2一l罗格列酮对人鼠肝组织 KLF6mRNA表达的影响:、2对照组,3、4高脂模型组,5、6罗格列酮组900bP600bP450bP300bPp一ad功 TGFpl452bP298bP150bP图2一2罗格列酮对大鼠肝红{织丁GF甲mRNA表达的影响:、2对照组,3、4高脂模型组,5、6罗格列酮织以一S拟5时bP IPPPp obDbobob门 CUU工匕nOJ匕月4巧」150bP900bP600bp450bP350bP150bPp一 actIn45乃p图2一3罗格列酮对大鼠肝织织a一SMAmRNA表达的影响:、2对照组,3、4高脂模型组,5、6罗格列酮组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5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艾正琳;陈东风;;SREBP-1c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2 王晓敏;陈东风;;核转录因子KLF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J];消化外科;2006年05期
3 徐正婕 ,范建高 ,王国良 ,丁晓东 ,田丽艳 ,郑晓英;高脂饮食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模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年04期
4 赵彩彦,姜玲玲,李建梅,梁保丽,李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07期
5 冯爱娟,陈东风;肝细胞L-FABP、FATP4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10期
6 曾民德 ,王泰龄 ,王宝恩;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J];肝脏;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670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709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