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IETM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5-26 00:34
【摘要】: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 IETM)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之间的关系,研究IETM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1. 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按随机区组设计,分配雌雄两个区组的大鼠为4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以正常饲料喂养,不饱和脂肪酸组(unsaturated fatty acid;NSFA)以不饱和脂肪酸饲料喂养,饱和脂肪酸组(saturated fatty acid;SFA)以饱和脂肪酸饲料喂养,高糖高脂组(high sucrose and high-fat dict;HSF)以高蔗糖高饱和脂肪酸饲料喂养,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造模9周形成NAFLD模型。肝脏苏木素-伊红(HE)、sudanⅣ染色观察肝脂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肝脏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超微结构变化。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含量,外周血浆游离脂肪酸(FFA),肝匀浆甘油三酯(TG),外周血浆及肝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实验2.动物和分组同实验1,测定外周血浆内毒素(LP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浆及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肝脏和腹部脂肪组织TNF-α,检测各组动物肝脏和腹部脂肪组织免疫组化TNF-α的表达。 结果:1.NAFLD大鼠模型建立情况: 肝脏HE、sudanⅣ染色结果证实:造模九周后,NSFA大鼠为单纯性脂肪肝,SFA、HSF大鼠为脂肪性肝炎。电镜下观察肝脏线粒体肿胀变形,嵴排列紊乱,甚至断裂消失,说明存在肝损伤。 2.血浆FFA、FINS、肝匀浆TG、血浆及肝匀浆TNF-α测定及IRI、ISI计算结果:三个模型组各指标与NC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外周血浆FFA:NSFA高于SFA,HSF高于SFA,但无统计学差异;肝匀浆TG:SFA组显著高于NSFA组,HSF组显著高于SFA组,有统计差异;FINS、IRI:SFA组高于NSFA组,HSF组高于SF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ISI:SFA组低于NSFA组,HSF组低于SFA组,但无统计差异;血浆及肝匀浆TNF-α:SFA组高于NSFA组,无统计差异,HSF组显著高于SFA组,有统计差异。 3.外周血浆LPS、ALT、血浆及肝匀浆MDA测定结果: 除NSFA组血浆ALT与NC组比无统计差异外,其他各组指标均有统计差异;血浆ALT、LPS、肝匀浆MDA:SFA组显著高于NSFA组,HSF组显著高于SFA组,有统计学差异;血浆MDA:SFA组高于NSFA组,HSF组高于SF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4.肝组织及脂肪组织免疫组化TNF-α蛋白表达结果:肝组织TNF-α:NSFA组与NC组比虽有增高,但无统计差异;SFA组、HSF组在统计学上均显著高于NC组;SFA组显著高于NSFA组,HSF组显著高于SFA组,有统计学差异。 脂肪组织TNF-α:NSFA组、SFA组、HSF组均显著高于NC组,有统计学差异;SFA组高于NSFA组,HSF组高于SFA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5.电镜结果: 三个模型组肝细胞线粒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变形、嵴断裂消失等,SFA较NSFA严重,HSF较饱和组严重。 6.相关分析结果: ⑴IR与体重、血浆FFA、血浆及肝匀浆TNF-α间存在正相关。 ⑵LPS与体重、血浆ALT、FFA、血浆及肝匀浆TNF-α、MDA、肝组织及脂肪组织TNF-α蛋白间存在正相关。 结论:1.肝脂肪变、脂肪性肝炎大鼠发生了胰岛素抵抗,FFA、TNF-α与胰岛素抵抗形成有关。 2.肝脂肪变、脂肪性肝炎大鼠发生了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LPS可能通过FFA、TNF-α启动IR,导致肝损伤。 由此可以认为:肠源性内毒素通过促进TNF-α的释放,进而引起FFA大量增多启动IR,导致脂肪肝的形成,继而向NASH发展。
【图文】:

肝脏,光镜,HE染色,苏丹Ⅳ


网轻度扩张,有脱颗粒现象(图 11);HSF 组线粒体肿胀变形,并可见少量炎症坏死区(图12)。图2 正常组肝脏光镜下观(HE染色×100) 图3 不饱和组肝脏光镜下观(HE染色×100)Fig.2 Photomicrographs of HE section of Fig.3 Photomicrographs of HE section of liverliver from control group (HE×100) from unsaturated fatty acid group (HE×100)图4 饱和组肝脏光镜下观(HE染色×100) 图5 高糖高脂组肝脏光镜下观(HE染色×100)Fig.4 Photomicrographs of HE section of liver Fig.5 Photomicrographs of HE section of liverfrom saturated fatty acid group (HE×100) from high sucrose and high-fat group (HE×100)图6 正常组肝脏光镜下观(苏丹Ⅳ×200) 图7 不饱和组肝脏光镜下观(苏丹Ⅳ×200)Fig.6 Photomicrographs of liver from Fig.7 Photomicrographs of liver fromcontrol group (SudanⅣ×200) unsaturated fatty acid group(SudanⅣ×200)

肝脏,光镜,HE染色,不饱和


网轻度扩张,,有脱颗粒现象(图 11);HSF 组线粒体肿胀变形,并可见少量炎症坏死区(图12)。图2 正常组肝脏光镜下观(HE染色×100) 图3 不饱和组肝脏光镜下观(HE染色×100)Fig.2 Photomicrographs of HE section of Fig.3 Photomicrographs of HE section of liverliver from control group (HE×100) from unsaturated fatty acid group (HE×100)图4 饱和组肝脏光镜下观(HE染色×100) 图5 高糖高脂组肝脏光镜下观(HE染色×100)Fig.4 Photomicrographs of HE section of liver Fig.5 Photomicrographs of HE section of liverfrom saturated fatty acid group (HE×100) from high sucrose and high-fat group (HE×100)图6 正常组肝脏光镜下观(苏丹Ⅳ×200) 图7 不饱和组肝脏光镜下观(苏丹Ⅳ×200)Fig.6 Photomicrographs of liver from Fig.7 Photomicrographs of liver fromcontrol group (SudanⅣ×200) unsaturated fatty acid group(SudanⅣ×200)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壮;猝死小儿的脂肪肝就是瑞氏综合征吗?[J];国际儿科学杂志;1987年02期

2 张孝源,邓泽南,涂秋华;脂肪肝与血脂的关系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0年03期

3 邱洁,黄江平;脂肪肝患者合并胆结石的调查报告[J];中原医刊;1994年03期

4 谭永港,干兆芬;169例脂肪肝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1995年06期

5 陈洪祥;36例脂肪肝临床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6年01期

6 高静,刘海鹰;慢性乙型肝炎并发脂肪肝30例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7 王力建,王淑玲;脂肪肝的超声直方图像定量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7年05期

8 胡坚文;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与治疗探赜[J];湖北中医杂志;1998年03期

9 袁本泉;;脂肪肝34例临床分析[J];工企医刊;1998年04期

10 费小强;中国纺大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贞慧;庄静萍;陈功辉;;茵藤姜黄汤治疗湿热痰瘀型脂肪肝42例[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徐列明;胡义扬;;脂肪肝的中药治疗[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韩丽;白和平;刘丽宁;;血脂与脂肪肝相关分析[A];第三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李振汉;邹中华;文志军;;补气健脾、活血祛瘀方治疗脂肪肝58例[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计成合;;超声对弥漫均匀性脂肪肝诊断的再认识[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唐海江;张诚;;超声检查脂肪肝与饮酒程度的相关性[A];2006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康德;;体重指数与脂肪肝、血脂的关系探讨[A];2007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徐亮;李萍;宓余强;张弘;平蕾;;体重超重且饮酒超量的脂肪肝临床特征研究[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查国芬;姚水洪;;衢州市农村健康体检人员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熊锋莉;黄晓光;;脂肪肝患者血液生化17项指标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大刚;怎样预防鱼类脂肪肝[N];中国渔业报;2005年

2 刘士敬;不可小视脂肪肝[N];家庭医生报;2005年

3 仲崇山 嵇旭东;要重视脂肪肝的危害[N];新华日报;2005年

4 安阳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苏东平;亦重亦轻脂肪肝[N];安阳日报;2006年

5 湖南省儿童医院 唐艳英;“另类”脂肪肝[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赵晴晴;懒、馋的人易得脂肪肝[N];健康时报;2006年

7 程守勤 林婕;脂肪肝成为第二大肝病[N];江苏科技报;2006年

8 陈黎明;脂肪肝[N];家庭医生报;2006年

9 明秀;脂肪肝防治问题[N];民族医药报;2007年

10 ;为何会有脂肪肝[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毫军;腹腔或静脉注射全氟化碳对大鼠急性肺损伤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2 伏建峰;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的定向分离及其拮抗细菌脓毒症的生物学活性评价[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3 凌宁生;基于现代中药的胃肠安丸的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刘骏峰;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在猪脓毒血症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苗晋锋;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内毒素(LPS)诱发实验性乳腺炎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张德志;四环素对激素联合内毒素所致骨坏死的预防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7 崔晓辉;硫化氢在大鼠内毒素休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8 李晓东;解毒化瘀方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线粒体能量代谢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9 郭毅斌;白鲜皮抗内毒素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10 傅颖s

本文编号:2680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80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5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