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乙肝病毒基因型与应答反应关系及逆转录酶和全基因组变异位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6 20:09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呈世界范围广泛流行,全球仅慢性HBV携带者就有近四亿人。如果不经过恰当治疗的话,至少有6千万人会过早地因肝病而死亡。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8%的界线,可将HBV分为A~H八种不同的基因型。这些基因型反映了HBV自然感染时发生变异的特点,是病毒变异进化的结果。现有研究表明HBV基因型与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密切的联系。 HBV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由于其复制需通过逆转录机制,且其逆转录酶缺乏3’→5’外切核酸酶活性,故HBV变异较为常见。并且,在内源性(宿主免疫清除)和外源性(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性压力作用下,更容易选择出逃避突变株。 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HBV感染的重要抗病毒药物,此类药物通过直接抑制HBV DNA复制,进而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延缓乙肝病情进展,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但长期治疗发生病毒耐药是此类药物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抗病毒药物耐药可导致病毒学反弹及病情恶化。因此,具有强效、低耐药及无交叉耐药的抗HBV药物对于预防肝病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阿德福韦(ADV)是基本符合上述3个条件的药物。 本项研究针对我院ADVⅢ期临床5个项目238例慢性乙肝患者,所有患者均为HBeAg阳性,阿德福韦酯每天10mg,疗程48周(具体方案详见相关章节)。我们首先对所有HBV标本进行基因分型,了解本地区基因型的分布状况;然后分析ADV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基因型在治疗过程中病毒学、生化学指标等方面反应的差异;最后对临床耐药毒株进行HBV DNA逆转录酶(RT)区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筛选耐药毒株的变异位点,从分子层面解析HBV耐药的机制。 在第一部份研究内容中我们首次通过对GenBank中所有S基因900余条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找出了各基因型的型特异核苷酸,并根据GenBank中HBV 12株G型、11株H型序列自行设计扩增G型、H型的型特异引物(国内目前没有HBV G型、H型的报道),采用A~H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分型法成功对218株HBV进行分型,结合S区测序,型特异核苷酸分析对余下20株也完成了分型。结果表明:B基因型159例、C型69例、B+C和B+D混合型分别有6例和4例。B型、C型、B+C和B+D混合型检出率分别为66.8%、28.9%、2.5%和1.6%。本地区基因型分布以B型和C型为主,少量D基因型以混合感染方式存在,未检出A、E、F、、G和H基因型。 对其中3株HBV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No.21和No.55 nt1838位均为a,按Ba与Bj定义划分No.21和No.55属于Ba亚型。进一步作序列比对分析显示No.21、No.55与Ba亚型差异最小(≤0.16%),属于Ba亚型,No.124与C基因型差异最小(≤2.0%),属于C基因型。这两种方法的划分结果与型特异引物PCR法相一致。 对41株B基因型pol酶RT区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其中40株某些氨基酸位点与Bj(日本亚型rt153R、rt207V和rt272C)亚型高度一致,而与Ba(亚州亚型rt153W、rt207M、rt272W)亚型不相符。由于RT区负责HBV前基因组RNA逆转录为负链DNA并指导正链DNA的合成,在进化上相对保守,说明本地区HBV病毒株与Bj亚型具有遗传学同源性,同时又具有与该地区之外的其它Ba亚型不相同的遗传学特性,据此,我们认为可以从Ba亚型进一步细分出Bac亚亚型,c代表重庆地区首次分离到的该型病毒株。 在第二部份研究内容中我们在基因分型基础上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研究了阿德福韦酯Ⅲ期临床4个项目177例(B基因型102例,C基因型65例,10例为B+C和B+D混合型)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病毒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48周时基因型B组和基因型C组HBV DNA下降均值分别为3.6log10copies/ml和3.1log10copies/ml,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而第12周、24周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48周时基因型B组和基因型C组分别有43例(42.2%)和22例(33.8%)出现血清HBV DNA阴转,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两组HBeAg阴转率和抗HBe血清转换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各时间段两组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果表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48周时,部份病毒学指标(如血清HBV DNA下降均值和HBV DNA阴转率)基因型B可能优于基因型C。但由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作用起效较缓慢,因此,需要更长的观察时间来证实这一现象。 在第三部份研究内容中根据HBV DNA值筛选出原发性耐药毒株21株及继发性耐药毒株9株。对HBV pol酶RT区进行PCR扩增、测序、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我们首次发现多态性位点rtN118H、rtM271L和rtY141F,其发生率分别为:23.8%、14.3%和14.3%。未发现rtN236T和A181V/T突变。1例患者出现1个RT区C保守区氨基酸变异(rtM207V);6例患者出现9个HBV RT非保守区氨基酸变异。我们还成功构建了3条耐药毒株治疗前全基因序列,分析发现X基因、Core/e基因及BCP区均有重要位点发生变异。上述研究提示阿德福韦酯耐药株的氨基酸变异不仅见于RT B区181和D区236位点, C区207位点、RT非保守区和调控区也可发生多个变异,从而对HBV的耐药性产生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12.62;R4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扬;王爱平;潘金顺;周锦勇;唐勤;;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基因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J];江苏医药;2011年11期

2 李晓斐;王丽娜;;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基因分型及临床关系的研究[J];检验医学;2011年07期

3 葛长勇;孙茂盛;;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避机制研究进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3期

4 王丽晶;熊伍军;;乙型肝炎肝硬化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年03期

5 王琳;张蓉;金玉琴;曹英川;殷建华;马旭华;;144例HBsAg携带者HBV基因型分布及PreS区位点的突变[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6期

6 颜丙玉;张丽;纪峰;李漫时;徐爱强;宋立志;;山东省社区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年04期

7 陈美娅;周飞;毛乾国;卢雅丕;陈建民;王琳;任建林;董菁;;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缺失突变的初步观察[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1期

8 汪杨;王峰;辛桂杰;牛俊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及耐药突变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9年01期

9 史立伟;向瑜;黄世峰;文阳安;张莉萍;;中国西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HBV基因型和定量血清学标记物的特征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年07期

10 李伟;李颖;;HBV基因型与替比夫定疗效的关系[J];肝脏;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延昌;郝友华;田拥军;孟忠吉;王宝菊;田德英;赵西平;杨东亮;;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黄素园;张欣欣;;乙型肝炎病毒特性对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影响[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郭晓凤;梁伟峰;孟樱;张永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刘永梅;李静;;193例乙肝病毒B型与C型感染者有无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较[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郭晓凤;梁伟峰;张永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流行病学的相关性[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潘小平;李兰娟;杜维波;李敏伟;曹红翠;陈智;;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的病毒水平、YMDD变异类型、前C区/核心启动子突变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丁静娟;张权;彭亮;刘悦晖;李忠;刘三都;胡莲;;贵州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意义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庄辉;;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及挑战[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殷继明;李卓;刘芳;刘道洁;郝娃;牛京勤;严艳;;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王梅;丁静娟;刘悦晖;;乙型肝炎病毒前S基因变异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朱宝申;浅谈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婴传播[N];石家庄日报;2009年

2 周欣;乙型肝炎病毒检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李跃军 周旭娅;国内首张“基因型身份证”问世[N];医药经济报;2002年

4 本报特约通讯员 殷永哲;白血病儿童中与治疗抗性有关的基因型[N];保健时报;2008年

5 ;核甘类药治乙肝通过临床试验[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李跃军 周旭娅;我国首张“基因型身份证明”在武汉问世[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通讯员  廖信伟 记者  王绍雄;江西发现人芽囊原虫新基因型[N];光明日报;2006年

8 本版编辑邋于乃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迟春花;哮喘药疗效与患者基因型无关[N];健康报;2008年

9 刘云涛;TP53基因R72P多态又嗜酒者易患结直肠癌[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中原;检测触珠蛋白基因型[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晓擘;新疆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准种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2 孙晓风;新疆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亚型、变异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3 乔森;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肝细胞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高英堂;肝炎病毒(HBV、HCV)基因诊断芯片的研制和新型肝炎病毒SENV的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5 张岩;应用RNAi技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张秋;TRAIL及其相关分子在HBV感染所致凋亡改变中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光泽;复制型HBV转基因小鼠的建立、生物学特性、应用及无免疫耐受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8 彭仙娥;乙型肝炎病毒在非酒精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9 纪冬;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区基因突变的监测与突变对病毒复制力影响的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10 潘金水;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与跳跃断裂易位蛋白相互作用的验证[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和斌;α/β干扰素受体在外周血单核细胞、肝脏组织内表达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许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及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罗凯;改良HBV型特异性引物PCR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4 葛善飞;核苷类药物抗乙肝病毒的早期病毒学应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闫道杰;莱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6 谢琴秀;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7 林万松;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MDR1基因的反式激活能力不同[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8 辛桂杰;吉林地区HBV基因分型及其与阿地福韦酯的疗效相关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9 徐红;新疆汉族人群HBV基因型与临床类型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10 叶琳;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型和重组检测[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2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82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5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