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在未成熟肠道粘膜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18:08
【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未成熟肠道粘膜损伤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未成熟肠道粘膜损伤与修复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新生1日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母乳喂养组);B组为模型组(NEC+母乳喂养组),C组为干预组(NEC+母乳喂养+皮下注射EGF200μg/kg·d组)。建立NEC(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新生鼠置入缺O_2箱中给予100%N_2流量15L/min缺氧90s,随后置入冰箱给予4℃冷刺激,持续10min,结束后放回保育箱,每天2次,连续3天,放回母鼠身边喂养,最后1次缺氧、冷刺激后24h空腹处死新生鼠。取回盲部近端回肠2~3cm肠道组织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比较三组间的小肠粘膜组织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肠粘膜细胞增殖(PCNA法)与凋亡(TUNEL法)的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 time PCR)检测三组间肠道粘膜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的表达。 结果(1)NEC建模过程中,B和C组新生鼠不同程度出现活动度下降、嗜睡、摄食下降、胃潴留、腹胀、腹泻及消瘦表现;B组体重增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C组与B组体重增加值也有明显差异(P=0.006),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85)。(2)B组小肠粘膜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A组,粘膜损伤严重;C组小肠粘膜损伤较B组减轻,表现为其平均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B组,但仍高于A组。(3)B组肠隐窝区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A组(P=0.000);C组肠隐窝区PCNA阳性细胞数较B组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7)。(4)B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A组(P=0.000);C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B组(P=0.001)。(5)B组肠粘膜细胞EGFR mRNA水平低于A组(P=0.029),有显著性差异;C组外源性EGF增加肠粘膜细胞EGFR mRNA的表达(P=0.042),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未成熟肠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时,其粘膜损伤严重,肠粘膜细胞除发生细胞坏死以外,细胞凋亡亦增加、细胞增殖却减慢。外源性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可减轻肠粘膜损伤程度,减少粘膜细胞凋亡同时也增加细胞增殖。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还可影响未成熟肠道粘膜损伤时其受体的表达。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增加受损粘膜EGFR的表达,可能与其导致粘膜细胞增殖增多、凋亡减少密切相关。
【图文】:

曲线,测定标准,肠粘膜细胞,曲线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五、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肠粘膜细胞EGFRInRNA表达NEC组新生鼠小肠粘膜细胞EGFR1ll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29)(表3、图5);补充外源性EGF组新生鼠肠粘膜细胞EGFRniRNA表达较NEC组升高(P=0.042),,与对照组的EGFRrnRNA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二0.745)。表3各组肠粘膜细胞EGFRmRNA相对含量组别相对含量对照组0.100NEC组0.088*NEC+EGF组0.101**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NEC组t匕较P<0.05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鹏;付小兵;陈伟;张建强;闫颖;;PCNA,EGF,EGFR在正常口腔粘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感染.炎症.修复;2003年02期

2 阴怀清,石岩,王阿琚,范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理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683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83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6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