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杭州社区人群功能性肠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主观乳糖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19:19
【摘要】: 背景: 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FBDs)是指各种腹痛和/或不适,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为特点的综合征,是一组表现为中、下段消化道症状的功能性胃肠道紊乱疾病,具有慢性和复发性的消化道症状,而没有结构和生化异常的一组症状群,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综合病征。其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3以上。FBDs的分类是以临床症状为基础的。按照罗马Ⅲ标准可分为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IBS),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胀和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在许多功能性肠病患者中,可见某些特定的食物摄入与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相关,如乳糖以及乳果糖或其他可酵解低聚糖、双糖、单糖、多元醇等(Fermentable Oligo-,Di-and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FODMAPs)。 在中国,虽然乳糖酶缺乏普遍存在,但是因为以往含乳糖食品消费较少等原因一直未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而引起关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目前中国乳制品以及富含乳糖的商品化方便食品的供应和普及率正迅速增长;由此引发的乳糖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受累个体因症状求医,要求得到诊疗,带来巨大的直接或间接卫生保健费用支出。研究发现IBS的患病率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美国从1990年~2000年,IBS患病率从16.0%上升至20.4%;英国从1992年的16.8%上升至2000年的21.6%;新加坡从1998年的2.3%上升到2000年的3.2%;而国内对于该类疾病至今仍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为此我们对杭州社区居民FBDs的患病率及其与主观乳糖不耐受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目的: 调查杭州社区人群FBDs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与主观乳糖不耐受的相关性。 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期间,按照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原则,对杭州市社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面对面询问或自我填写的方式回答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症状问卷量表(按照罗马Ⅲ标准设计)和乳糖摄入量相关量表。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完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数据表示方式以均数±标准差,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数据表示方式以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 test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调查660人,有35人因调查问卷资料填写不完整而剔除出本研究,最后纳入分析的有效调查问卷有625份,其中男性209例,女性418例,年龄50±37岁。FBDs 193例(30.88%),男性58例,女性135例,年龄16-75岁,平均51±39.5岁,FBDs组和Non-FBDs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随着年龄增高,FBDs患病率逐渐上升,但66-75岁年龄段患病率较低(22.0%),各年龄组之间FBDs患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9)。乳糖摄入量在病例组[147.8(38.6,361.4)克/月]与对照组[160.3(27.0,363.2)克/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主观乳糖不耐受者明显高于对照组(28.0%对比12.3%,p0.001)。 结论: 杭州社区人群中FBDs的患病率较高,FBDs组的乳糖摄入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FBDs组中主观乳糖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FBDs可能与乳糖不耐受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钦,易智慧;功能性肠病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5年02期

2 金汉珍;乳糖不耐受症[J];临床儿科杂志;1997年04期

3 李好兰,孙艳红,隋娉,马丽菡;婴幼儿腹泻与乳糖不耐受症的关系[J];临床误诊误治;2001年03期

4 陈达民;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乙酸Leuprolide对中至重症功能性肠病患者的疗效[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5年01期

5 贞子;婴儿乳糖不耐受症[J];健康必读;2000年10期

6 孙晶;;早产儿乳糖不耐受症1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7 王玉芳,张虎,欧阳钦;住院的功能性肠病发病情况分析[J];胃肠病学;2003年S1期

8 张中平,李丽;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症41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3年12期

9 张尚志,付明明;功能性胃肠病研究之我见[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年04期

10 王诗雅;;我为什么一喝牛奶就拉肚子?[J];中老年保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曾果;黄承钰;肖玉桦;林宇光;R.J.Vonk;;应用~(13)C-乳糖技术研究中国成人乳糖吸收不良和不耐受症[A];四川省营养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暨1998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8年

2 孙雨;童国元;潘秋莎;颜世军;缪东幸;;影响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乳糖不耐受症康复的相关因素[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3 赵显峰;尹进;陈炜林;马征;张莹莹;胡余明;荫士安;;长期饮奶与小学生身体发育的关系以及影响学生奶饮用推广的因素调查[A];妇幼与青少年营养进展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孕妇、乳母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宣传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乔蓉;黄承钰;曾果;付佳;;某高校大学生25g奶粉耐受情况调查[A];“全国老年营养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营养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会议录[C];2008年

5 王茵;赵显峰;荫士安;;小学生长期饮用学生奶效果的跟踪检测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陈燕;杨咏涛;崔越;刘力;;衡生力与普通匀浆膳的比较研究[A];四川省营养学会1999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7 黄承钰;钟燕;;益生菌与乳糖不耐受[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欣;乳糖不耐受症患者能喝牛奶吗[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继红;乳糖不耐受症 牛奶业面临的新课题[N];市场报;2005年

3 江青 记者  李国梁;伊利营养舒化奶:专为国人制造[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4 记者 田泓;乳糖不吸收也能喝牛奶[N];人民日报;2006年

5 记者 姜虹;科学检测 健康饮奶[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6 记者 李斌;为什么有人喝牛奶会拉肚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柯易;“科学检测健康饮奶”营养干预工程启动[N];科技日报;2006年

8 何雨欣;你懂得科学食用牛奶吗?[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魏开敏;蒙脱石散剂还可以这样用[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侯力明;国内奶业面临两难抉择[N];江苏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乔蓉;祖孙三代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及膳食改善措施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丛衍群;乳糖、应激性生活事件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张伟;利用生物技术开发一种新乳糖酶及其高效生产途径[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靖娟;功能性肠病病人乳果糖氢呼气试验结果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2 张敏;β-半乳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其在低乳糖奶生产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鹏;痛泻药方煎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吕培蕾;低乳糖奶酶解和低乳糖奶粉生产工艺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5 张晓敏;5-羟色胺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功能性肠病的关系及功能性肠病患者的心理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6 许可;来源于节杆菌的β-D-半乳糖苷酶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燕艳;乳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克隆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8 郭志华;产β-半乳糖苷酶芽孢杆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淑娟;黑曲霉乳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段文娟;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sp.中性β-半乳糖苷酶新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693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93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0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