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0-06-05 21:44
【摘要】: 研究背景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IBS患者病程长,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患者常反复就诊,影响生活质量。但目前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精神、饮食、胃肠动力障碍、肠道菌群失调及肠敏感性增强等因素有关[1]。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种可以定植在胃黏膜中,并可对胃黏膜造成损害的革兰氏阴性螺旋形致病菌[2]。它是否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否具有关联性进行了探讨。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 方法 1.入选病历:随机选取南昌大学一附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消化科病人数共373例。其中男184例,女189例,平均年龄46.3岁。全部病例均为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并有胃镜、HP检查结果。2、方法:A、HP诊断:采用14C或13C呼气试验法或尿素酶试验法检测胃幽门螺杆菌;B、IBS诊断:IBS罗马Ⅲ标准诊断IBS,有肠道症状者行结肠镜检查。C、HP根除及疗效判断方法:HP根除采用PPI+胃三联,疗程为1周;停药后1个月13C或14C呼吸试验复查HP阴性者为根除成功;D、IBS症状缓解标准:腹痛、腹泻、腹胀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视为IBS症状缓解。3、分组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267例;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病例106例;治疗组:HP根除成功18例,未成功7例。4、IBS诊断:符合IBS罗马Ⅲ标准并经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共133例,其中实验组便秘型( IBS-C)36例、腹泻型( IBS-D)41例、混合型( IBS-M) 18例、不定型( IBS-U) 10例。对照组:便秘型( IBS-C)8例、腹泻型( IBS-D)11例、混合型( IBS-M) 6例、不定型( IBS-U) 3例。5.统计分析:A、分别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分析。B.分别计算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不定型患者的发病率。C、分析HP根除成功患者与根除失败者IBS症状缓解率的差异。 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中IBS发病率 HP感染阳性者有267例,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5例,IBS发病率为39.3%; HP感染阴性者有106例,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8例,IBS发病率为26.4%;实验组IBS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HP感染与IBS分型 2.1实验组IBS组中IBS-D共有患者41例,其发病率为39.1%;对照组IBS组中, IBS-D共有患者11例,其发病率为39.2%;两组IBS-D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实验组的IBS组中IBS-C共有患者36例,其发病率为34.3%;对照组IBS组中, IBS-C共有患者8例,其发病率为28.5%;两组IBS-C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实验组的IBS组中IBS-M共有患者18例,其发病率为17.2%;对照组IBS组中, IBS-M共有患者6例,其发病率为21.4%;两组IBS-M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实验组的IBS组中不定型(IBS-U)共有患者10例,其发病率为9.4%;对照组IBS组中,不定型(IBS-U)共有患者3例,其发病率为10.9%;两组IBS-U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HP根除后对IBS治疗效果: HP根除成功18例,IBS症状缓解14例,缓解率为77.8 %;HP根除失败7例,IBS症状缓解3例,缓解率为42.8 %;HP根除成功患者IBS缓解率与根除失败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之间存在直接相关。 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BS分型无直接相关。 3. 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IBS均以腹泻型和便秘型为主 4.根除HP不能提高IBS症状缓解率
【图文】:

二维图,罗马


力学组于2007年对我国2003年“肠易激综合征诊治的共识意见”进行。根据罗马Ⅲ标准将IBS分为四型[19]:(1)便秘型IBS ( IBS with constipC); ( 2 )腹泻型IBS ( IBS with diarrhea, IBS-D) ; (3)混合型IBS ( IBS-M) ; ( 4)未定型IBS (Unsubtyped IBS, IBS-U) :指粪便的性状述IBS-C, D,M之中的任一标准。因为IBS 某些特异性症状在临床表现,因此,罗马Ⅲ工作组更倾向于使用IBS 伴腹泻、IBS 伴便秘取代原先和便秘型IBS[16、19、20]。在新的分型标准下,为了避免混淆,罗马Ⅲ委员IBS混合型来特指腹泻型和便秘型随时间而转换的患者[21]。※ 罗马Ⅲ标准中根据粪便性状使用二维图进行亚型分组(见下图):

量表,呼吸试验,成功标准


图 4-2 Bristol 粪便性状量表.4 HP 根除成功标准服用 PPI+胃三联 1 周后,停用所有抗生素及抑制 HP 的药物 1 个月,,素呼吸试验检查 HP 阴性者为 HP 根除成功..5 IBS 缓解标准腹痛、腹泻、腹胀消失,大便正常 1 个月视为 IBS 症状缓解. 统计学处理分别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以及各型的发病计分析。统计分析HP根除成功后IBS症状缓解率与HP根除失败的差异文中所用数据均采用卡方(χ2 )检验,并求出P 值,当P < 0. 0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亚涛,张迎春,齐洁敏;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病变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04年12期

2 李芳;反流性食管炎和幽门螺杆菌关系的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5年04期

3 于大海;李奎栋;高乃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4期

4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6年11期

5 牛月花,张爱国,焦健;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胃肠病[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09期

6 胡伏莲;胡品津;刘文忠;王继德;吕农华;萧树东;张万岱;成虹;谢勇;;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庐山)[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年01期

7 ;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J];中国消化内镜;2008年06期

8 李尚勤,孟丽秋;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综述;2005年10期

9 张希全;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J];中国医刊;2000年09期

10 成虹,胡伏莲;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J];中国医刊;2000年09期



本文编号:2698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98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