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疾病155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筱筱;高青;;经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疾病155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06期
2 赵坚敏;郑萍;;原发性小肠疾病28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09年10期
3 王崇文;黄缘;;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与评价[J];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01期
4 郑民华;马君俊;;小肠疾病诊治中的某些问题与对策[J];腹部外科;2006年06期
5 智发朝;;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与评价[J];腹部外科;2006年06期
6 朱艺艺;张永;;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作用的初步研究[J];健康之路;2016年11期
7 夏忠胜,詹俊,钟英强,张世能,王凌云,苏红,朱兆华;综合医院原发性小肠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5年04期
8 詹俊,甘小玲,吴小铃,李劲高,曾志勇;224例小肠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09期
9 蔡志民,余佩武;小肠疾病并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医师进修杂志;1997年02期
10 刘敏芝;李运泽;;提高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病变检出率的研究进展[J];内科;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飞;;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应用[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1年消化系病学术交流会暨消化系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2 陈洁;;小肠疾病的诊断[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马阿火;;小肠疾病的诊治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红灵;;重视对小肠疾病的内镜诊断[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5 殷士蒙;黄惠茹;杨皓;孙荣跃;宋恬;;小肠疾病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6 智发朝;岳辉;白杨;徐智民;姜泊;肖冰;周殿元;;双气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7 智发朝;;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闻;杨云生;卢忠生;孙刚;毛永平;黄启阳;彭丽华;王向东;孟江云;杜红;;双气囊内镜在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中操作难易性和安全性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9 陈洁;李兆申;;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10 夏宣平;陈浩;王文星;;小肠疾病的胶囊内镜检查[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林楠;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2 戈之铮;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安全可靠[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张蕊 通讯员 吴玉华;腹痛也可能是小肠病[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培源;磁共振对正常小肠肠壁结构及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何琼;双气囊小肠镜(DBE)和胶囊内镜(CE)对可疑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晶晶;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与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李倩;80例小肠疾病临床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3 范金花;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黄小青;胶囊内镜和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Meta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5 毕宁;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154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杨玉堂;280例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随访[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7 黄华省;大小肠双充盈法CTE联合肠系膜CTA对小肠疾病的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6年
8 庞丽兴;61例小肠疾病的临床病例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许镇;胶囊内镜临床应用及其与其他小肠检查手段的对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海红;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00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0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