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18例血清学阴性乙型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病理特征

发布时间:2020-06-18 03:2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学阴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病理特征。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活检诊断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和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的病例。根据血清学特点把HBV-GN分为血清学阴性组18例,血清学阳性组11例,分别比较这三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结果 (1) 18例血清学阴性HBV-GN患者中,男女比为1.25:1,77.78%(14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2.22%(4例)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均以蛋白尿为主;血清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0%、0%、61.11%、5.56%、16.67%,血清学阴性组HBV-DNA阳性率为0%,阳性组为45.46%;肾脏病理100%表现为膜性肾病(MN),其中非典型膜性肾病83.33%(15例),典型膜性肾病16.67%(3例);免疫荧光检查肾组织HBsAg、HBcAg和HBsAg+HBcAg阳性率分别为94.44%、38.89%、33.33%。(2) HBV-GN中两组均表现为多种免疫复合物、多部位、高强度沉积,免疫复合物沉积无统计学差异;病理学光镜和电镜特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清学阴性组与阳性组相比,后者肾功能损害、补体水平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Cr=0.004,PC3=0.001)。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学阴性组中仅抗体阳性亚组与全阴性亚组比较,补体C3明显下降(PC3=0.048)。(3) 74例IMN患者均以蛋白尿为主,86.48%(64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与血清学阳性组HBV-GN比较,其Cr和C3水平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Cr=0.018,PC3=0.008;在68例IMN患者中,主要以IgG、C3荧光沉积为主,阳性率分别为100%,73.5%;血清学阴性组HBV-GN与IMN组肾组织免疫荧光沉积比较IgA、C1q、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而其IgA、C1q、Fib的P值分别为0.001、0.003、0.005,而IgG、IgM、C3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血清学阴性组HBV-GN以男性多见,病理类型主要为膜性肾病,且以非典型膜性肾病为主。 2、血清学阴性HBV-GN与阳性组相比,阳性组肾功能损害和补体C3水平下降更明显,与IMN相比无明显差异。 3、血清学阴性的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炎综合症患者,肾活检时应常规行肾组织病理乙肝抗原检测,以免漏诊HBV-GN。 4、血清学乙肝抗体阳性或乙肝全阴性的膜性肾病患者,若肾组织乙肝标志物阳性,我们认为可考虑诊断HBV-GN。
【学位授予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692.3;R51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力,陈香美,赵威,崔岩;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05年03期

2 孙莉静;于建平;袁伟杰;许静;于光;崔若兰;;Bcl-2和Bax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蔡玉梅,沈世忠,吴建平,杨维群;39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5年04期

4 姚兴梅;汪年松;;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9年06期

5 蒙陆丹;史官茂;刘海涛;;血清学标志物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4例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广西医学;2008年07期

6 刘云海;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年08期

7 李玉斌,叶朝阳,栗金艳,孙田美,梅长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62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年08期

8 占永立,李秀英,李军;血清HBV阴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年07期

9 杨青,庄捷秋,林瑞霞,杨宇真,王哲雄;小儿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年12期

10 占永立;李秀英;李深;王丽;赵宇;岳玉和;周静媛;;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2718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18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