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肾上腺素β受体在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09:32
【摘要】: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是位于食管胃结合部的约2-3厘米的特殊的增厚的环形肌束。1979年,Liebermann-Meffert首次提出了人食管下括约肌是由位于胃大弯侧斜行的套索纤维(sling fibers)与胃小弯侧的半环形的钩状纤维(clasp fibres)共同构成。钩状纤维,套索纤维与膈脚一起,在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调解下,保持持续收缩状态,从而在食管胃交接部形成高压带,构成人体内生理性抗返流屏障,防止胃内容物的返流。 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和舒张的调节机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多种神经递质、激素和自身肌源性因素共同参与完成的。迷走神经的输出神经末梢和食管下括约肌的肠道运动神经元共同构成了抑制性和兴奋性运动传导通路。兴奋性运动传导通路由节前胆碱能运动神经元与节后胆碱能运动神经元共同构成。抑制性运动神经元由节前胆碱能运动神经元与节后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共同构成。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通路的激活导致胆碱能节后神经元或肠道神经元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正是通过这些释放的神经递质来实现对食管下括约肌收缩或舒张的调节。目前比较明确的是兴奋性神经传导通路的激活可以释放乙酰胆碱和P物质,从而引起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抑制性传导通路的激活,引起肠道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和血管活性肠肽等神经递质,导致食管下括约肌的舒张。 研究表明,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弥漫性食管痉挛、贲门失弛缓症以及胡桃夹食管等疾病中均表现有食管下括约肌的异常。因此,对于食管下括约肌调节机制的研究对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食管下括约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氧化氮,乙酰胆碱,血管活性肠肽以及P物质等神经递质,受体以及信号传导通路。 肾上腺素β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肾上腺素β受体有β_1、β_2和β_3受体三种亚型。研究表明,肾上腺素β受体广泛地分布于动物的胃肠道之中。 本实验拟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电场刺激(Electrical field stimulation, EFS)以及离体肌张力测定技术等方法,对肾上腺素β受体在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表达及功能进行研究,探讨人肾上腺素β受体在人食管下括约肌调节机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机制,治疗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肾上腺素β受体在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表达规律 目的:肾上腺素β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重要的受体之一。本实验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人食管下括约肌中的肾上腺素β受体三种亚型在套索纤维、钩状纤维、食管和胃底环形肌中的表达规律。 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自2011年1月到2011年10月因食管中段癌行食管大部切除术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62岁。在手术室收集新鲜食管胃结合部标本,制备套索纤维、钩状纤维、胃底和食管环形肌肌条。提取组织总RNA,分别应用三种肾上腺素亚型的引物行RT-PCR,用Gel Pro软件分析扩增产物的光密度值(IOD),用肾上腺素β亚型与β-actin的IOD的比值来表示肌条中mRNA的相对含量。提取组织总蛋白,将蛋白调整至相同浓度,电泳分离出肾上腺素β受体的各个亚型后转膜,再分别应用肾上腺素β受体的各个亚型抗体进行孵育,经Gel Pro软件分析各反应条带的光密度值(IOD)。 结果:紫外分光度计测定显示,总RNAA260/A280比值为1.8-2.0。三种β受体亚型的mRNA在各肌条均有表达:分别是β_1-AR, β_2-AR, β3-AR。β_3-AR表达量最高,它在索纤维、钩状纤维、食管平滑肌和胃底平滑肌表达水平分别为1.442±0.056;1.451±0.041;1.471±0.027;1.432±0.054;β_1-AR表达水平次之,依次为1.129±0.044;1.137±0.049;1.126±0.043;1.120±0.053;β_2-AR表达量最低,依次为0.469±0.038;0.465±0.032;0.469±0.042;0.460±0.060;在同一种肌条中,三种受体亚型的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F=4100, P=0.00).。同一种受体亚型,在各肌条间mRNA的表达无差异(F=0.78, P=0.30)。同一种受体亚型,在各肌条间mRNA的表达无差异(F=0.78, P=0.30)。三种β受体受体亚型均有其相应蛋白条带的表达:分别是β_1-AR, β_2-AR, β_3-AR。β_3-AR表达量最高,它在套索纤维、钩状纤维、食管平滑肌和胃底平滑肌表达水平分别为0.526±0.017;0.510±0.013;0.524±0.014;0.535±0.016;β_1-AR表达水平次之,依次为0.399±0.014;0.386±0.019;0.383±0.017;0.386±0.024;β_2-AR表达量最低,依次为0.162±0.132;0.151±0.014;0.164±0.016;0.152±0.016;在同一种肌条中,三种受体亚型的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F=39, P=0.00)。同一种受体亚型,在各肌条间蛋白的表达无差异(F=0.30, P=0.54) 结论:人LES中存在着三中肾上腺素β亚型,分别是肾上腺素β1-AR,β_2-AR,β_3-AR。其表达水平依次是β_3-ARβ_1-AR β_2-AR。可能在人LES的功能调解中发挥着作用。 第二部分肾上腺素β受体在人食管下括约肌调节机制的作用 目的:研究非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以及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人离体LES肌条的作用,探讨肾上腺素β受体在人LES收缩和舒张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胸三科因食管中段癌行食管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3岁。在手术室采取新鲜食管胃结合部标本立即放入4℃Krebs中,冲洗干净的标本粘膜面向上固定在盛有Krebs液体的蜡盘中,并持续通有含5%CO和95%O_2的气体。沿胃大弯侧切开标本,锐性剥离贲门部及食管下段的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发现位于食管胃交界处的发白增厚的肌环即为食管下括约肌,肉眼识别出套索纤维与钩状纤维。套索纤维位于标本的两端并呈斜行分布,而钩状纤维则位于标本的中央。游离钩状纤维和套索纤维,制备成(2~4) mm×(8~12) mm的肌条。 用丝线扎紧肌条两端,置于含Krebs液37℃恒温的10毫升浴槽中,并持续通以含5%CO和95%O_2的气体。肌条上端与JZ101型肌肉张力换能器固定,经由Medlab信号采集器记录肌条的张力变化情况。缓慢牵拉肌条使之张力稳定于200mg,此时的肌条长度即为初始长度L0.然后多次缓慢牵拉肌条,每次增加长度约为初始长度的25%左右,直至肌条长度拉伸至初长度的200%作为最适初长度。 待肌条最适初长度稳定约30分钟后,然后以浓度累计方式分别向恒温浴槽中加入非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以激活各受体亚型。给药浓度为(10~(-9)、10~(-8)、10~(-7)、10~(-6)、10~(-5)、10~(-4)、10~(-3)mol/L)。观察给药后肌条张力的变化情况,待张力稳定后再增加一个浓度,每次加药前都要等前一浓度达到最大反应且稳定后再加入下一浓度药物。每次加药与前一浓度稳定的时间间隔为10分钟。据此绘制累计给药的浓度-反应量效曲线。观察拮抗剂效应时,在加入激动剂前30分钟,加入拮抗剂,拮抗剂的浓度与激动剂诱导肌条产生最大效应的激动剂浓度相同。选择性的β-AR受体激动剂,选择性的β-AR拮抗剂的加药方法同前。药物诱发的肌条反应以肌条收缩或舒张的百分比的均数±标准误(x±SE)来表示。 结果 1非选择性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在10-4mol/L的浓度可以诱导人食管下括约肌肌条产生舒张效应。应用非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对异丙肾上腺素产生的舒张作用无效。但此作用可以被选择性肾上腺素β_3受体选择性拮抗剂L748337所阻断。 2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_1受体激动剂多巴酚丁胺和β_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对食管下括约肌肌条均没有作用。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_3受体激动剂BRL37344在(10~(-9)、10~(-8)、10~(-7)、10~(-6)、10~(-5)、10~(-4)mol/L)浓度下可以诱导人食管下括约肌肌条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效应,在10-4mol/L时,肌条均达到最大收缩百分比,为((80.4±0.6))%。应用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_3受体拮抗剂L748337后,BRL37344诱导肌条产生收缩的能力明显下降,肌条均达到最大收缩百分比,为(54.6±0.5)%。应用拮抗剂前后两肌条间收缩效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非选择性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在10-4mol/L的浓度可以诱导人食管下括约肌肌条产生舒张效应。应用非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对异丙肾上腺素产生的舒张作用无效。但此作用可以被肾上腺素β_3受体选择性拮抗剂L748337所阻断。提示肾上腺素β_1和β_2受体可能没有参与对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作用,肾上腺素β_3可能参与了对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 2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_1受体激动剂多巴酚丁胺和β_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对离体食管下括约肌肌条无作用。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_3受体激动剂可以诱导人食管下括约肌肌条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效应,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_3受体拮抗剂L748337可阻断BRL37344的作用。进一步提示肾上腺素β_1和β_2受体可能没有参与对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作用,肾上腺素β_3可能参与了对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 第三部分肾上腺素β受体在电场刺激引起的人食管下括约肌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选择性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剂在电场刺激下对人食管下括约肌的作用,探讨肾上腺素β受体在人食管下括约肌舒张调节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三科因食管中上段癌,行食管大部分切除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0岁。食管下括约肌肌条的制备方法同前。将肌条置于37℃恒温含Krebs液的10毫升浴槽中,并持续通以含5%CO_2和95%O_2的气体。肌条的上端与肌肉张力换能器相连,下端固定于带有铂金电极的L形固定架上,利用Medlab信号采集器记录肌条的张力变化情况。肌肉张力信号经Medlab信号采集系统采集。牵拉肌肉至最适初长度方法同前。然后在持续通以含有5%CO_2和95%O_2的混合气体的Krebs液中再次温浴1小时。 EFS刺激参数:单脉冲方波,波宽5ms,电压50V,频率1-512Hz以倍数递增。加入阿托品后,按频率从小到大行EFS,计算刺激后产生的最大效应。刺激停止后待肌条回复平衡后,分别加入河豚毒素,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_1受体拮抗剂Nebivolol,选择性的β_2受体拮抗剂ICI118551和选择性的β_3受体拮抗剂L-748337,在加药20分钟后再给予EFS。EFS诱发的肌条反应均以肌条的收缩或舒张百分比的均数±标准误(x±SE)来表示。 结果: 1EFS可以诱导食管下括约肌(钩状纤维和套索纤维),产生频率依赖性舒张反应,最大舒张电刺激频率为64HZ。EFS诱导食管下括约肌舒张的最大舒张百分比为(22.1±0.4)%。 2河豚毒素能明显降低EFS引起的人食管下括约肌频率依赖性舒张比较用药前后肌条的舒张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EFS诱导产生的人食管下括约肌频率依赖性舒张反应,选择性β_1受体拮抗剂Nebivolol(P0.05)和选择性的β_2受体拮抗剂ICI118551(P0.05)对其无抑制效应,比较用药前后舒张效应无统计学意义。选择性的β_3受体拮抗剂L-748337对EFS引起的人食管下括约肌产生的频率依赖性舒张反应有抑制作用,用药前后舒张反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河豚毒素能明显降低EFS引起的人食管下括约肌频率依赖性舒张。比较用药前后肌条的舒张效应有统计学差异。提示EFS诱导产生的人食管下括约肌频率依赖性舒张是神经来源的。 2EFS诱导产生的人食管下括约肌频率依赖性舒张反应,选择性的肾上腺素β_1受体拮抗剂Nebivolol和选择性的β_2受体拮抗剂ICI118551对其无舒张效应,比较用药前后舒张效应无统计学意义。选择性的β_3受体拮抗剂L-748337对EFS引起的人食管下括约肌产生的频率依赖性舒张反应有抑制作用,用药前后舒张反应有统计学差异。提示EFS诱导产生的人食管下括约肌频率依赖性舒张可能有肾上腺素β_3受体的参与,可能没有肾上腺素β_1受体和β_2受体的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健;乔瑞敏;尚杰;;食管括约肌上下缘位置与身高、年龄的关系[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年02期

2 吕礁;肖正达;金冠球;谢宇野;潘溪柳;张明福;王唯坚;林向阳;陆新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胃食管动力性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3 刘文彪,张玉和,汪超,潘曦东,贺智;成人食管胃连接部的解剖学观测[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刘元山;;用药不当 食管遭殃[J];药物与人;2008年07期

5 旷小春;程英升;朱悦琦;李烽;王卫国;;新型暂时性贲门支架治疗犬贲门失弛缓症的实验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年08期

6 陈达民;正常人食管下括约肌短暂松弛及食管体肌肉收缩性反应[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6年04期

7 Cicala M.;Gabbrielli A.;Emerenziani S. ;陈云茹;;对食管下括约肌行内镜下扩张对酸反流性疾病的食管内动力学特征的影响[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07期

8 Iwakiri K.;Hayashi Y.;Kotoyori M. ;雷小英;;短暂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是胃食管反流的主要机制但不是其原因[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10期

9 张锦坤,陆廉贞,肖澍荣,彭汉臣,关紫霞,刘淑菁,何锁陆,陈珍重,王平明,向捷颖;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年05期

10 Bredenoord A.J.;Weusten B.L.A.M.;Timmer R.;Smout A.J.P.M. ;赵天智;;膈肌和食管下括约肌的间歇性空间分离促进酸性和轻度酸性反流[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述天;;影响临时性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的若干问题分析[A];第八届全国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学组会议暨国家级介入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肿瘤介入治疗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谢胜;颜春艳;蒋应玲;张志杰;朱初良;宁庆云;曾均;杨文革;殷小兰;盛桂琴;;416例胃食管反流症患者24小时酸碱监测及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变化[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张泽伟;;小儿胃食管返流病[A];2004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华南;郑建全;;胆碱拮抗剂R2HBJJ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G0/G1期阻滞并抑制细胞增殖[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李俏;任义胜;;组胺H_2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A];全国医院药事工作研讨会暨2005临床药师论坛——在职临床药师实践与培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江米足;汪天林;周雪莲;余金丹;欧弼悠;;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食管双pH监测的研究[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齐贺彬;徐慧媛;;贲门失弛缓症证治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田莉;鹿群;沈浣;陈曦;韩红敬;;GnRH拮抗剂配伍HMG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IVF-ET治疗结局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陶克;陈璧;胡大海;李学荣;李志远;;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对深Ⅱo烫伤大鼠早期创周组织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郑恒;方淑贤;金满文;钱家庆;;新一代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_1)拮抗剂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任医师 汪宏;频频“反酸”会殃及食道[N];保健时报;2005年

2 主任医师 孙清廉;反流性食管炎的防治经验[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3 徐海佳;如何减少胃食管反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汤林;我为什么餐后泛清水[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齐贺彬 徐慧媛;贲门失弛缓症证治探讨[N];健康报;2006年

6 施仁潮;俞尚德谈如何发挥“辨证治病”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河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 教授、主任医师 刘建平;烧心不一定都是胃酸多[N];河北科技报;2006年

8 ;贲门失弛缓除了吃药还咋治疗?[N];健康时报;2006年

9 关月;抗炎药疗效不尽如人意 白介素(IL—1)拮抗剂再度受宠[N];健康报;2008年

10 马志高;频频“反酸”须警惕[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涛;肾上腺素β受体在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岩;乙酰胆碱、蛙皮素和P物质对人类食管下括约肌张力调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新波;多巴胺受体在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4 温士旺;人食管下括约肌舒缩功能的调节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5 高立平;胃动素、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对人类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6 汪志刚;烟碱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Aβ蛋白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陈丽娜;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机制和意义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8 陈瑞林;Treg/Th17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失衡表达及TNF-α拮抗剂对其影响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9 陈丽娜;TNF拮抗剂治疗对RA患者外周血Th亚群的影响其机制的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10 李继文;粘附分子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AT_1受体拮抗剂的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杨;人食管下括约肌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中肝磷酯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及1,4,5-三磷酸肌醇受体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高庆敏;乙酰胆碱、P物质对人食管下括约肌细胞的收缩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强;人食管下括约肌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的表达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鑫;人食管下括约肌的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与食管环形肌、胃底环形肌的G蛋白表达规律[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5 李云峰;血管活性肠肽介导人食管下括约肌舒张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范昭;人食管下括约肌三维压力图象构筑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7 张石英;应用膜片钳技术对人食管下括约肌L型钙离子通道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吕会来;乙酰胆碱对人食管下括约肌细胞收缩作用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9 吴瑞锋;钙离子通道对人食管下括约肌舒缩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10 张健;放射配基法研究胆囊收缩素(CCK)受体在人的食管下括约肌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9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19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4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