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体表胃肠起搏联合多潘立酮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23:11
【摘要】:目的:探讨体表胃肠起搏联合多潘立酮对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胃电图、胃排空率、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浓度的影响。 方法:以符合纳入罗马Ⅲ标准的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从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随机观察167例,每个患者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将Hp阴性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40例,给予多潘立酮(10mg,Tid 2周);第二组40例,给予体表胃肠起搏(每次30分钟,Bid 2周),多潘立酮(10mg,Tid 2周);Hp阳性患者87例分为三组:第三组30例,给予多潘立酮(10mg,Tid 2周);同时予以抗Hp 1周治疗,方案为枸橼酸铋钾片(0.6 Bid)、甲硝唑片(0.4 Bid)、阿莫西林胶囊(1.0 Bid);第四组30例,给予体表胃肠起搏(每次30分钟,Bid 2周),多潘立酮(10mg,Tid 2周),同时予抗Hp 1周;第五组27例,予抗Hp 1周;第四组及第五组抗Hp方案同第三组。 各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于空腹及餐后1.5小时采血2 ml后置4℃冰箱放存,3小时内4000rpm离心10min,吸取血浆分装,-40℃保存,统一进行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检测,胃电图记录仪测记接受治疗前后的餐前、餐后胃电,记录餐后/餐前功率比、反应面积、胃电节律;不透X线标志物法检测治疗前后的 胃排空率。结果:Hp阴性的第一组与Hp阳性的第三组中:(1)胃电节律、餐后/餐前功率比、波形反应面积、胃排空率四个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胃动素、胃泌素浓度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的第二组与Hp阳性的第四组中:胃电节律、餐后/餐前功率比、波形反应面积、胃排空率、胃动素、胃泌素浓度六个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二组与第一组之间,第四组与第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胆囊收缩素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p阳性的三组中:第五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胆囊收缩素外,其余各指标第三组与第五组之间,第四组与第五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1)胃电节律、餐后/餐前功率比、反应面积、胃排空率、四个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与体表胃肠起搏及多潘立酮治疗的使用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应用体表胃肠起搏仪治疗后效果更加显著;(2)胃动素、胃泌素与体表胃肠起搏仪的治疗存在相关性;(3)胆囊收缩素治疗前后的差值与体表胃肠起搏及多潘立酮治疗无显著相关;(4)Hp感染与抗Hp治疗七个指标的差值均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1)体表胃肠起搏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能显著提高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胃电节律、餐后/餐前功率比、反应面积、胃排空率,并能提高胃动素、胃泌素浓度,从而有效促进胃动力;(2)体表胃肠起搏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前后胆囊收缩素浓度无明显变化;(3)Hp感染、抗Hp治疗与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胃动力改善无显著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7
【图文】:

图片,患者,图例


第二组同一患者治疗后胃排空检查图片

图片,患者,图例


第二组某患者治疗前胃排空检查图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建喜;张景显;;多潘立酮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999年01期

2 陈达勇,李钊,袁远程,罗伙娣;多潘立酮混悬液在新生儿破伤风治疗中的运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周蕙卿,陈爱文;氟西汀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年03期

4 刘嘉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22期

5 彭厚贵,李小超;多潘立酮治疗难治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J];医药导报;1994年04期

6 阮利群;多潘立酮、普瑞博思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估[J];医学综述;1995年06期

7 闻生康;多潘立酮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1例[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1997年03期

8 张桂玉,张玮,邵丽萍,傅风珍;婴儿口服过量多潘立酮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年08期

9 侯云芬!山东262600,侯孝坤!山东262600,窦时华!山东262600;多潘立酮引起震颤1例[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年04期

10 ;多潘立酮引起溢乳的综合报道[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宏地;蔡维国;朱凌;;多潘立酮致溢乳40例[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宋萍秀;陈湘玉;;胃肠起搏仪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评价及健康教育[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徐肇敏;宋萍秀;张晓琦;刘明东;;胃肠起搏治疗消化系疾病的评价[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梁雁;田硕涵;路敏;孙培红;赵侠;周颖;刘玉旺;崔一民;;联用抑酸药对马来酸多潘立酮和多潘立酮在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崔秀娇;;多潘立酮致溢乳1例[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唐小平;;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7 叶惠珍;高艳青;刘俊;;帕罗西汀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8 周吕;袁勃;王礼建;张春s

本文编号:2721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21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