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梅州市某高校10年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携带状况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0-06-27 09:14
【摘要】:目的 调查梅州市嘉应学院梅州生源入学新生10年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及携带状况,分析青年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当地乙肝的防治措施,降低HBV的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方法 收集梅州市嘉应学院2000~2009年所有梅州生源新生体检资料中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检测的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学指标(HBsAg, HBsAb,HBeAg, HBcAb, HBeAb)数据,所有资料录入EpiData3.1数据库后,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对入学新生HBV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并比较分析不同入学时间、来源地、性别等入学新生HBV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 结果 1.2000~2009年梅州市嘉应学院新生HBsAg总阳性率为15.90%。10年间,HBsAg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19.13%下降至2009年的11.75%;前5年HBsAg阳性率平均水平(18.41%)明显高于后5年HBsAg阳性率平均水平(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男、女入学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9.93%和15.18%,男生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城镇和农村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77%和17.54%,农村显著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在HBV血清标志物的统计分析中,HBsAg阳性入学新生中以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俗称“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俗称“小三阳”)两种模式所占比例最高,为HBV感染的主要血清标志物模式,五种模式在前后五年两个阶段中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梅州地区大学新生具有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2.梅州地区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率呈现出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镇等特点; 3.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物模式主要为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俗称“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俗称“小三阳”)。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梅,金晓辉,李丽,邹琼文,黄绍琴,缪凯,疗茂盛,钟水仙;自贡市大安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0年04期

2 晁萍;大学新生HBsAg携带状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3 李建敏!300072;大学教师HBsAg携带状况普查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00年01期

4 余滚林;卢济亨;楼连杰;曹小华;付琴琴;翟伟;;萧山区招工体检者HBsAg携带状况[J];浙江预防医学;2008年05期

5 杨克趋;林燕;黄育敏;;海南省9市县农村人群HBsAg携带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13期

6 黄素霞;肖中波;;固安县1990年小学生蛔虫卵携带状况监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1年06期

7 贾志智,刘德发,王栋梁,叶秀霞;商州山区五所中小学校师生HBsAg携带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1994年05期

8 刘建平,卢登明,江文森;1116名新兵HBsAg携带状况调查[J];疾病监测;1995年07期

9 赵美英,贾丽丽,刘玉春;1452名健康人HBSAg携带状况调查[J];黑龙江医学;1997年05期

10 佟丽华,李墨华,赵财;乙型肝炎感染人群血清标志物携带状况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凌彩业;;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宁淑敏;;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建杰;高月求;王灵台;;乙肝病毒感染的预后影响因素[A];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李福山;;乙肝病毒感染临床经过与肝细胞癌变——附189例HBV持续感染者临床经过观察[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姜艳;;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者肝功能的影响[A];结核与肺部疾病论文集[C];2006年

6 王甫能;郎江明;蒋开平;叶建红;李建鸿;劳美玲;陈苹;魏爱生;;胰岛素泵短期治疗乙肝病毒感染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7 邹移海;张薇;张奉学;邝幸华;董伯振;郭学军;周红燕;朱宇同;;广东南海两个绿头鸭种鸭场DHBV自然携带状况的调查[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林云华;尹燕耀;宗亚力;吴林;;水林佳对脂肪肝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干预研究[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邹愚;邓存良;;博尔泰力对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疗效观察[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林云华;尹燕耀;宗亚力;吴林;;水林佳对脂肪肝有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国根 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首次发现抗乙肝病毒感染新机制[N];科技日报;2009年

2 孙国根;复旦发现抗乙肝病毒感染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鲁凤民 庄辉;预防乙肝病毒感染[N];北京科技报;2010年

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李海 贾继东;乙肝病毒感染基础研究带来的启示[N];健康报;2010年

5 依 瑞;消除乙肝病毒感染有望成现实[N];大众科技报;2004年

6 陶春祥;乙肝病毒感染药物治疗近况[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经过[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祝连勇;瞒病结婚是否无效?[N];检察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马飞;恩替卡韦扩容 国产品种露头[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笑阳;癌症将成为人类第一杀手[N];工人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新星;HBV感染者中抗原特异性CTL免疫应答状况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卞广林;基于汉逊酵母细胞的新型乙肝表面抗原疫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王梅颖;夫妇双方乙肝病毒感染之亲子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及基因型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高学军;KIR和HLA-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肝的相关性及HBV转基因鼠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5 胡振华;肝切除与补救性肝移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研究与进展[D];浙江大学;2012年

6 王成;YAP蛋白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短期复发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于士颜;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抑制Ⅰ型干扰素诱生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吴健林;HLA-DRB1等位基因在广西肝癌高发区民族分布状况及其对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亚峰;梅州市某高校10年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携带状况的调查[D];暨南大学;2010年

2 李春生;乙肝病毒感染与Ⅱ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郭宝玲;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合并亚临床型乙肝病毒感染的病理和免疫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4 孙燕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感染外周单个核细胞的关系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5 唐琨;黑龙江林区蜱和鼠中三种病原的携带状况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高彬;HBx介导的p16甲基化及其在肝癌早期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滕建万;麻阳县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张清;他汀类药物在乙肝病毒感染人群中的肝脏安全性[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9 贾琳;口岸出境人员出国前归国后健康状况对比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10 贲海静;鸭乙肝病毒感染鸭原代肝细胞差异蛋白质组的研究及DMSO维持鸭原代肝细胞易感性差异膜蛋白组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1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31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