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基于塑性复合材料“变形与撞击”的兔肝脏损伤评估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00:45
【摘要】:肝脏是道路交通伤中最容易受损的腹腔脏器,也是腹部损伤引起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对肝脏损伤的评估是车辆安全设计和降低伤亡率的必要基础。目前,车辆的安全评估采用的碰撞假人,是在早年尸体“加速性损伤”碰撞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研发的一种高度简化的物理模型。而在实际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肝脏损伤多为“减速性损伤”。肝脏“加速性损伤”与最大压缩量和最大变形速度的乘积密切相关,“减速性损伤”主要是惯性损伤,两者致伤机制有明显差别。因此现有碰撞假人难以评估肝脏损伤,急需寻求新的肝脏损伤评估方法。 因肝脏位于腹腔内,难以获知其损伤时从腹壁外侧传递到肝脏的损伤参数。在交通事故重建中,可根据车辆变形分析车辆碰撞受力方向,并可计算车辆碰撞能量;在固体材料力学领域,可以通过材料的变形研究材料的受力和变形能量。为此,本课题拟通过塑性复合材料的研制;利用塑性复合材料受力变形特点,感知兔肝脏减速性损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致伤机制;并通过变形量的大小分析兔肝脏损伤能量,建立基于塑性复合材料“变形与撞击”的兔肝脏损伤评估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和结论: 一、研制出一种新型塑性复合材料 以Instron8871测定材料力学性能,以极限变形量、变形抗力和裂纹形态作为材料塑性指标,筛选出由硬脂酸钾78份,液体石蜡22份,酚醛环氧树脂4份组成的塑性复合材料,只要在室温条件下搅拌混合3小时即可,条件简单,方便,经济,易于控制,可再生使用。该材料由微小均匀的鳞片状堆积重叠而成,鳞片状之间的滑移使得本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性能。该材料具有以往不同的强化特性(幂强化模型),本研究提出用“对数强化模型”描述更加准确。 二、建立了准确的塑性复合材料数字模型 利用闪光银涂覆解决了FARO Laser Scanner Photon120的红外激光对复合材料的穿透问题和提高了反射率,建立一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得高精度塑性复合材料的数字模型的有效方法,为准确测定塑性复合材料的受力方向和撞击变形量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塑性复合材料变形量与撞击能量的量效关系 采用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该塑性复合材料的体积变形量、质量和撞击冲量之间的关系式:-,相关系数2,以动量冲量守恒定律为基础,进而从体积变形量获得准确的撞击能量。本实验建立了一种通过单一材料变形量计算撞击能量的方法。 四、兔肝脏减速性损伤分析 在相同撞击速度下,兔A组和球形塑性复合材料模型置换肝脏的兔B组以俯卧位撞击复制出减速伤模型,其撞击损伤特点为:在撞击减速度波形为近似梯形波,峰值约为22.65g(g为重力加速度),在撞击速度为35.0km/h~41.3km/h速度区间,即下落撞击高度在4.82m~6.70m之间时,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加,对应的损伤能量从0.283J增加到1.299J,兔肝脏从无损伤,发展为重度损伤;球形塑性复合材料模型在撞击后的变形情况验证了兔肝脏减速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惯性损伤;在撞击速度不高于40.0km/h时,只有不到22%的外部撞击能量传递到肝脏,从而量化了胸腔和腹壁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课题首先研制了一种新型塑性复合材料,该材料不仅可以感知任意受力方向、致伤物形状、致伤方式、而且可以计算撞击能量,另外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材料塑性强化机制,丰富了塑性力学的理论研究;其次,验证了兔肝脏减速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惯性损伤。再次,率先建立基于塑性复合材料“变形与撞击”的兔肝脏损伤评估方法,不仅适用于惯性损伤评估,而且可以用于挤压伤、穿刺伤的评估。本方法的运用,使得胸腹部脏器损伤致伤机制从腹壁外侧延伸至腹部内侧;开启了腹部内脏器在损伤能量的研究;使得胸腔和腹部对脏器保护从定性走向定量化研究。 由于受时间限制,以上所开展的工作只是腹腔脏器损伤领域的初步研究结果,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塑性复合材料模型变形是一个无时间关联的结果,无法了解其变形过程;球形塑性复合材料替换兔肝脏,而不是跟肝脏形状完全相同的材料模型,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深入、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5;TB33
【图文】:

动态疲劳,压缩实验,材料,裂纹


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料为塑性材料,夹具无法夹紧并进行拉伸实验,将采性能,在压缩实验的圆柱型压缩试件要求圆柱高度约25mm 的圆柱试件,其高度需要在 37.5mm~75mm 的范 8871 动态疲劳材料拉伸压缩试验机(美国)来研究塑性压力传感器的范围为±5000N、压缩速度为 10mm/min,输限压缩应变。

固相组分,材料成型,硬脂酸钾,硬脂酸钠


a) 含硬脂酸钠材料 b) 含硬脂酸钾材料 c) 含硬脂酸铝材料图 2-2 固相组分材料成型对比2.2.2.2 材料力学该实验只对含有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的材料进行了压缩实验,其应力-应变曲线 2-3 所示,材料力学参数见表 2-2,在固相组分(硬脂酸钠或者硬脂酸钾)含量相同体石蜡,聚乙烯醇-124 含量相同,制备工艺相同的条件下制备的材料,两者的材学性能却有明显的差异。含硬脂酸钠材料的变形抗力(0.118Mpa)是含硬脂酸钾材.025Mpa)的 4.72 倍;极限压缩应变(7.270%)却是含硬脂酸钾材料(17.013%)的 0.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玉娇;杨红军;骆丁胜;丁兴艳;李清江;;PP/纳米SiO_2/PP-g-MAH复合材料的研究[J];塑料;2007年02期

2 魏刚,余燕,黄锐;PBT/E-MA-GMA/碳酸钙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05年08期

3 吕志平;姚丽;赵永琴;吴岚;;分子筛粒度对PU/4A分子筛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温变英;唐文光;屈冲;叶志殷;;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填充改性聚丙烯研究[J];塑料科技;2009年08期

5 李军伟;;废胶粉填充改性ABS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上海塑料;2010年03期

6 于海蛟;周新贵;周长城;;短Cf增强SiC基复合材料及制备压力和C_f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1期

7 雷文;卢斌;任超;顾大询;王世明;;高密度聚氨酯硬泡塑料/玻纤粉复合材料的研究[J];聚酯工业;2008年05期

8 刘宇;邓永茜;;纤维增强铝硅酸盐陶瓷[J];中国陶瓷;1991年02期

9 赵稼祥;张敏;朱达能;张瑞珠;丁光安;;碳纤维/双马来酰亚胺(BM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J];热固性树脂;1992年01期

10 刘竟艳;夏峰;苗壮;白新房;许飞;;Al-14Si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J];钛工业进展;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锦龙;李建龙;孟凡颢;陈福林;;木粉增强回收HDPE复合材料研究[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2 何九领;鲁金华;;复合材料失效分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3 刘时风;王勇;陶雪荣;陈显锋;;AU2000声-超声复合材料检测系统研制[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佟景伟;沈珉;王世斌;李鸿琦;穆祥新;;复合材料变形与损伤的光力学细观实验系统[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郜永娟;刘正英;杨鸣波;;注塑成型CB/iPP/HDPE复合材料电性能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马寒松;;纤维型Microstretch复合材料的面内有效弹性模量预测[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张昌天;李晶晶;江大志;肖加余;;二维点阵复合材料圆筒结构软模辅助缠绕成型及轴向压缩性能研究[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8 益小苏;王震;刘志真;杨慧丽;丁孟贤;李宏运;;高韧性树脂转移模塑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技术[A];航空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C];2009年

9 郑媛心;王言伦;王孝军;杨杰;;环氧树脂/AlN复合材料导热性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王先平;王伟国;李春;程帜军;方前锋;;Li_5La_3Ta_2O_(12)/Al基高阻尼复合材料的制备和阻尼性能[A];第九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亚兰;亚什兰在华代理TA公司PVC复合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郑英;江阴自主研发产品获JEC复合材料展创新奖[N];江阴日报;2010年

3 黄丽娟邋胡伟滨 记者 王方遒;亚洲最大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在哈建成[N];哈尔滨日报;2007年

4 朱剑红;中国建材收购德国企业[N];人民日报;2007年

5 记者 刘棉柳;EPMC复合材料发展进入新阶段[N];广东科技报;2005年

6 记者 杨静;中国复合材料集团锁定“三高”产品[N];中国建材报;2006年

7 尔基;专注指向成功[N];现代物流报;2007年

8 朱江;帝斯曼复合材料树脂集团推出两个新产品[N];中国建材报;2008年

9 广文;秦皇岛奥体中心获赠“复合材料轻型抗爆炸容器”[N];人民公安报;2008年

10 洋洋;澳大利亚将试飞模块化全复合材料无人机[N];中国航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文娇;废弃环氧树脂再生技术及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袁辉;碳/碳复合材料刚度与强度预测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袁磊;利用反应烧结法制备Si_3N_4复合材料及其多孔材料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聂军武;CoFe_2O_4-BaTiO_3磁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尹昌平;共注射RTM制备承载/隔热/防热一体化复合材料[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康建立;铜基体上原位合成碳纳米管(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D];天津大学;2009年

7 庄健;Cu/TiC复合材料的制备,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行为[D];吉林大学;2011年

8 韩相华;铁基微粉/粘合剂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王宝来;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尺寸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张云龙;短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断裂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少旭;含孔隙复合材料的强度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卜军;含端乙焕基硅/氮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石品品;碳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沈艳萍;高介电常数氰酸酯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蔡国锋;竹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国琴;泡沫来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和阻燃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盛嘉喜;碳纤维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其性能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滕祥萌;复合材料闭合薄壁梁的模态阻尼预测[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姜舜;复合材料的多平面加强柱壳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于长荣;功能性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2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32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d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