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SK通道在雌二醇抑制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中的作用及机制

发布时间:2020-07-18 23:56
【摘要】:[背景]便秘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和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便秘的症状和发病均存在明显的性别相关性,女性的症状更严重、发病率更高,提示雌激素可能在便秘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此外,动物实验发现雌激素可使大鼠结肠扩张,离体肌条实验也证实雌激素可抑制人结肠平滑肌收缩,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离子通道是影响胃肠运动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小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2+ activated K+ channels, SK)的作用倍受关注,它是一种Ca2+高敏感性、非电压依赖性的选择性K+通道,可参与抑制结肠平滑肌收缩作用。在中枢神经元、子宫平滑肌细胞等研究中发现,雌激素不仅直接影响SK通道的功能,还影响其表达。但SK通道是否介导了雌激素(17p-雌二醇)对结肠平滑肌的舒张作用仍不清楚。[目的]1.探讨SK通道在17p-雌二醇(17p-estradiol, E2)抑制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中的作用。2.探讨E2对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 SMCs)上SK3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取雄性成年SD大鼠结肠制备肌条(1)E2和SK通道阻断剂对卡巴胆碱(carbachol, CCh)诱导的结肠收缩的影响:CCh刺激结肠平滑肌肌条产生瞬时收缩后,分别给予溶剂DMSO、E2和SK通道阻断剂蜂毒明肽,观察各自对肌条收缩的影响。(2)SK通道阻后,E2对结肠收缩的影响:CCh刺激肌条产生瞬时收缩后,立即予蜂毒明肽预处理10 min,再加E2刺激,观察肌条收缩情况。2.酶解法分离培养雄性成年SD大鼠结肠SMCs(1)检测SK通道在大鼠结肠SMCs中的表达:①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SK2.SK3与a-Actin共表达情况;② qRT-PCR检测SK2、SK3的基因表达情况。(2)E2对大鼠结肠SMCs上SK3表达的影响:以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E2刺激SMCs后,以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MCs上SK3的mRNA和蛋白水平。(3)雌激素核受体在E2调节SK3表达中的作用:分别给予E2、雌激素受体拈抗剂(ICI 182780)以及BSA结合的E2)BSA-E2,非细胞膜通透性)刺激SMCs,用Western blot检测SK3的蛋白水平。(4)雌激素Ⅸ受体在E2调节SK3表达中的作用:分别给予E2、α受体激动剂(PPT)及p受体激动剂(DPN)刺激SMCs,用Western blot检测SK3的蛋白水平。[结果]1.与溶剂DMSO组比,E2刺激后肌条张力迅速降低(P=0.019);而给予SK通道阻断剂蜂毒明肽后,肌条张力迅速增加(P=0.047)2.蜂毒明肽预处理后再加E2刺激,肌条的收缩张力较DMSO组明显降低(P=0.014),但仍显著高于E2组(P=0.026)3.细胞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大鼠结肠SMCs上SK2、SK3均与a-Actin共表达,且在SMCs内,SK3 mRNA表达水平高于SK2 mRNA水平(P=0.021)。4.E2可促进体外培养的SMCs上SK3 mRNA和蛋白表达,50 nmol/L是最大有效浓度(P0.05);在E2作用下,SK3表达的高峰时间为第12 h和24 h(P0.05)。5.予ICI 182780预处理后加入E2,SK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E2组(P0.05),而BSA-E2对SK3的表达无影响。6.α受体激动剂PPT可显著促进SK3表达(P0.05),作用基本与E2一致;p受体激动剂DPN对SK3无影响。[结论]1.E2抑制大鼠结肠环肌收缩的作用,部分通过激活蜂毒明肽敏感的SK通道完成。2.大鼠结肠SMCs上存在SK2、SK3,且SK3的mRNA水平高于SK2。3.体外E2刺激能上调大鼠结肠SMCs内SK3表达,该作用通过ERα完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4.62
【图文】:

结肠,卡巴胆碱,大鼠,收缩张力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 果一、E2 及蜂毒明肽对 CCh 诱导的大鼠结肠环肌收缩的影响10-4mol/L CCh 致大鼠结肠环肌收缩达最大值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1%DMSO 刺激,肌条张力无明显变化(数据未给出)。由于各肌条间收缩变化差异大,结果均以占 CCh 诱导最大收缩值的百分比表示。发现与溶剂 DMSO 组比,1 μmol/L E2 刺激使肌条收缩张力迅速降低(50.68% ± 24.78% vs 7.29% ± 4.65%,P=0.019);而给予 1 μmol/L SK 通道阻断剂蜂毒明肽后,肌条收缩张力迅速增加(50.68% ± 24.78% vs 84.67% ± 14.28%,P=0.047)(见图 1)。证实 E2、激活的 SK 通道均可抑制大鼠结肠环肌收缩。

结肠,大鼠,雌激素,通道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蜂毒明肽在 E2 抑制大鼠结肠环肌收缩中的作用为明确 SK 通道是否参与 E2 抑制大鼠结肠环肌收缩的过程,在 CCh 致肌条收缩达最大值后,先予 SK 通道阻断剂蜂毒明肽预处理 10 min,再加 E2 刺激,肌条的收缩张力较溶剂 DMSO 组降低(30.95% ± 4.09% vs 58.64% ± 16.19%,P=0.014),但仍显著高于 E2 组(30.95% ±4.09% vs 6.97% ± 4.37%,P=0.026)(见图 2)。提示 E2 抑制大鼠结肠环肌收缩的作用部分是通过蜂毒明肽敏感的SK 通道完成的。

大鼠,结肠,荧光反应,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 果一、SK 通道在大鼠结肠 SMCs 的表达文献报道,SK 家族的 3 个亚型在胃肠道分布不一,SK1 表达极弱,SK2 和SK3 则分布较广[4, 5]。因此对培养的结肠 SMCs 进行 SK2、SK3 与 α-Actin 的免疫荧光双标,显示:α-Actin 荧光反应阳性(大部分细胞浆内见红色荧光),SK2、SK3 也分别呈阳性反应(绿色荧光),细胞核 Hoechst 染色呈蓝色,即 SK2、SK3分别与 α-Actin 存在共表达(图 1A,B)。提示培养的细胞为 SMCs,且该大鼠结肠 SMCs 表达 SK2、SK3。将 SMCs 提取 RNA,分别对 SK2 和 SK3 进行 qRT-PCR,发现 SK3 mRNA水平明显高于 SK2 mRNA 水平(0.951 ± 0.103 vs 0.690 ± 0.331;P=0.021)(图1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仕云;;结肠平滑肌瘤病一例报告[J];江西医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2 鞠占福;结肠平滑肌肉瘤一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1985年03期

3 万邦显;结肠平滑肌肉瘤一例报告[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5年02期

4 许广照,王浩声;自体游离结肠平滑肌片人工肛门括约肌成形术4例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5 吕涛;魏睦新;王海宝;;二甲基亚砜对体外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年04期

6 吕涛;魏睦新;;槟榔促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的量效及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年01期

7 ;应激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性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S1期

8 王亚旭 ,时德 ,刘宝华;慢传输性便秘结肠平滑肌肌动蛋白改变[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9 黎俊;罗和生;何小谷;;维生素K_3通过钙依赖钾通道影响豚鼠结肠平滑肌收缩[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28期

10 刘振清;魏睦新;;防风对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袁建业;谢建群;吴大正;郑昱;潘相学;费晓燕;徐海珍;;痛泻要方抑制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的钙动员机制[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2 戴芸;刘新光;;应激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性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王燕斌;杨昭徐;;盐酸小檗碱对大鼠结肠平滑肌肌电和收缩性能的影响[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吕晓光;余保平;徐龙;;白细胞介素6对豚鼠近端结肠平滑肌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祝捷;胆囊收缩素对结肠平滑肌及其细胞膜通道电流和膜电位影响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微微;SK通道在雌二醇抑制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中的作用及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2 梁宁霞;槟榔碱对结肠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3 杨小军;白芍总甙对豚鼠结肠平滑肌及胃肠激素释放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4 吕涛;莪术、槟榔促结肠运动的量效关系、作用机制及中药助溶剂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王宇;654-Ⅱ对烫伤后大鼠结肠平滑肌增殖性细胞抗原阳性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761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61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6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