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核自噬参与肝细胞脂变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07:32
【摘要】:目的:探讨核自噬与肝细胞脂变的相关性,从核自噬的新角度阐明肝细胞脂变的发病新机理,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新的切入靶点。方法:1.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WRL68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油酸:棕榈酸=2:1)诱导WRL68细胞脂肪变,选出最佳诱导浓度及时间,建立脂肪肝细胞模型;2.将WRL68细胞分为两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及FFA诱导肝细胞脂变组;分别于不同时间段用自动生化仪检测甘油三脂及胆固醇的含量,结合油红“O”染色结果,以评估肝细胞脂质沉积程度;3.电子透射镜观察各组肝细胞中核自噬现象;4.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在不同时间段分别检测胞质中及胞核中LC3、LaminB1蛋白的表达。结果:1、肝细胞脂质沉积结果显示:用不同浓度FFA(0mmol/l、0.25mmol/l、0.5mmol/l)分别处理WRL68细胞6h、24h及48h,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成功建立肝细胞脂变模型,结合油红染色结果及细胞内TG、TC值,FFA诱导浓度以0.5mM为最佳,且诱导后24h为观察表型现象最佳时间。2、透射电镜下可见:无法很清晰地看到核内的自噬情况。但在胞质中,培养1h观察,与对照组相比,0.5mM FFA处理组出现少量囊状小泡,部分小泡内可见细胞器。在处理24h后,FFA处理组细胞质内含细胞器的囊状小泡基本不可见。3、Western blot检测WRL68细胞中LC3、LaminB1的表达结果显示:在胞核中,经FFA诱导后,LaminB1表达量较control组明显升高,而LC3II表达量较control组比呈下降趋势。在胞质中,LaminB1几乎不表达;在培养6-24h后,FFA诱导组较control组LC3II表达量呈增加趋势,而LC3II/I的值明显呈下降趋势;在培养48h后,FFA诱导组LC3II蛋白的表达量control组降低,但LC3II/I值升高。结论:核自噬受抑参与肝细胞脂变过程,可能成为干预肝细胞脂变的新靶点。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75.5
【图文】:

质变,浓度,情况,红色


第 3 章 实验结果第 3 章 实验结果3.1 FFA 处理细胞后油红染色检测脂质变化情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 FFA(0mmol/l、0.25mmol/l、0.5mmol/l)诱导 WR胞脂肪变,浓度为 0.25mMFFA 处理 24h 后,WRL68 细胞内可见许多红色脂浓度为 0.5mMFFA 处理 24h 后,WRL68 细胞可见大量红色脂粒;用不同浓度处理 48h 后,趋势一致。(见图 1)结果表明:以 0.5mM FFA 诱导为最佳诱导浓度,24h 为观察表型现象所佳时间。0mM 0.25mM 0.5mM

直方图,相对变化,直方图,统计学意义


检测 FFA 诱导组肝细胞 TG 及 TC 含量,与 control 组相比较,TG 及 TC 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即诱导 24h 后较control 组相比,TG 及 TC 含量明显升高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结果表明,经 FFA 诱导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肝细胞内脂质沉积进一步加重。(见表 1、图 2)表 1 不同处理组 TG 及 TC 值的变化(mmol/l)( x±s,n=3)分组 TG TCcontrol 0.0167±0.0058 0.0367±0.00586h FFA 0.0367±0.0058* 0.0630±0.0058*24h FFA 0.0867±0.0058# 0.1300±0.0100#注:与 control 组相比,*p<0.05;与 control 组相比,#p<0.01。

自噬,电子透射,自噬体


图 3.电子透射镜下观察核自噬(X5000-20000):第一列图片(X5000);第二列图片(X10000);第三列图片(X20000)WB 检测 LC3B、LaminB1 蛋白表达情况噬相关基因 LC3 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核和核膜相关的 LC3 蛋白似乎C3-II 形式存在[21]。而当自噬形成时,胞浆型 LC3(即 LC3-I)会酶解多肽,转变为(自噬体)膜型(即 LC3-II),因此,LC3-II/I 比值的大自噬水平的高低[23]。且 LC3-Ⅱ水平与自噬体数量密切相关,是自噬体好标志[24]。而 LaminB1 可以与 LC3 相互作用,因此,LC3-II 及 Lamin达量可估计核自噬水平的高低。在上面的电镜下在细胞核中未观察到自小体的形成,为了检测核自噬的情况,我们通过分别检测细胞质及细胞中 LC3B、LaminB1 的水平来评估核自噬的情况。同时因 LC3B 抗体对II 又更高的亲和力,通常 LC3B I 的减少并不与 LC3B II/I 的增加同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红宇;阳学风;;两种建立肝细胞脂变模型方法的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17期

2 付翔;陈薇;;四环素诱导肝细胞脂变模型的建立观察[J];临床荟萃;2010年14期

3 谢三英;王勇芳;陈泳如;;大鼠脂肪肝药膳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08年28期

4 田东昌;黄明;于志强;;脂肪肝的中医研究概述[J];湖北中医杂志;2013年03期

5 曾民德;茅益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若干临床关注问题[J];肝脏;2008年03期

6 张雄;甘爱萍;李鸣;杨春娣;;消瘀化痰方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2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8年05期

7 卢荣华;梁旭方;孙君君;杨峰;王敏;李玺洋;白小丽;;草鱼肝细胞脂变模型的建立及脂代谢基因表达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5年01期

8 申京哲;;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05期

9 赵静波,王泰龄,张道明,张晶,程福祥;酒精性肝脂变的病理特点[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王倩;曾涛;于丽华;谢克勤;;大蒜油对大鼠实验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J];毒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红宇;阳学风;;两种建立肝细胞脂变模型方法的对比[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2 杨景林;;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疔[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年消化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柯旖旎;硒蛋白P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血清学特点和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李檬;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全宏军;甲状腺素受体β1的SUMO修饰参与肝细胞脂变的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2 黄又娇;核自噬参与肝细胞脂变的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3 赵伟;几种植物多酚抑制肝细胞脂变及促进胆固醇流出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69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69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