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拉米夫定耐药的慢乙肝患者救援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的演化及其对治疗疗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28 14:46
【摘要】:研究背景: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治疗的关键。拉米夫定(LAM, lamivudine)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它能有效的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显著的降低血清中HBV DNA (hepatitis B virus DNA)的水平,促进HBeAg (hepatitis B e antigen)的血清学转换,改善肝脏的炎症活动,延缓或阻止肝脏疾病的进展,降低肝癌(HC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发生率。由于其相对较低的价格,拉米夫定仍然是很多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但是长期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是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难题。拉米夫定治疗一年的基因耐药率是14-32%,治疗2年、3年和4年后分别上升到38%、49%和66%。有些病人在出现病毒学突破后发生肝炎的急性恶化,导致肝脏失代偿,甚至是死亡。耐药后继续拉米夫定的治疗将不能获得临床益处。所以及时进行救援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阿德福韦(ADV, adefovir)是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的一种,无论体内研究还是体外研究都证实:阿德福韦除了能有效抑制HBV野生株复制外,对拉米夫定耐药的YMDD (tyrosine-methionine-aspartate-aspartate)变异株的复制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变异株复制的抑制作用可能优于野生株。由于以上的特性,阿德福韦被广泛应用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救援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Pegasys)是一种长效干扰素,其半衰期长,给药方便,优于传统干扰素。欧洲肝病指南建议聚乙二醇干扰素作为慢乙肝(不论E抗原阴性还是阳性)的一线用药,虽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作为万能治疗方法仍然有一些未解决的疑问,但有研究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能为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抗病毒治疗的选择。 阿德福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均可用做为拉米夫定耐药的救援治疗。但不论是哪种方法,其治疗疗效均不理想,总的来说表现为HBV DNA下降缓慢、耐药率升高、停药后快速反弹等。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对救援治疗有良好的应答反应。对于应答不佳的这部分患者,不少研究曾从病毒学方面探索其应答不佳的原因。有研究报道拉米夫定耐药的慢乙肝患者在阿德福韦单药救援治疗过程中,大部分YMDD变异株在治疗48周内逆转为野生株。也有研究表明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演化可能是影响救援治疗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来阐明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逆转在临床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而且,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的演化尚无报道。 所以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探讨YMDD变异的逆转对救援治疗疗效的影响;并观测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是否也会发生快速逆转。 研究目的: 1.研究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的演化; 2.探讨影响YMDD变异逆转的因素; 3.探讨YMDD变异的逆转对救援治疗疗效的影响。 研究方法: 1.样本来源 样本来自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www.controlled-trials.com, ISRCTN79659320)。该临床试验的设计如下:入组的患者均经过INNO-LiPA耐药检测,证实为YMDD变异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所有患者均为HBeAg阳性,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B(阿德福韦组)两组。A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次/周治疗48周,停药后继续随防24周;B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10mg/次/天治疗72周;所有患者在前12周均联合使用拉米夫定100mg/次/天的治疗。由于部分患者血清样本不足或缺失,本实验最终纳入了124例患者。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a-2a组45例,阿德福韦组79例。 2.HBV DNA抽提 取基线、12周、24周、48周、72周等时间点的系列血清,使用DNA抽提试剂盒(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严格按照说明从血清(每个血清样本使用量为200μl)中提取HBV DNA以备下一步实验使用。 3.HBV聚合酶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巢式PCR(Sugauchi et al)扩增HBV RT区,使用第二轮PCR纯化产物进行直接测序(Invitrogen Ltd.ShangHai China) 4.测序结果的分析 从Gen-Bank中下载所有基因型的HBV DNA全序作为参考序列,使用CLUSTAL-W的方法将测序的结果与A-G基因型的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用HBV S基因做进化树来进行基因分型。所有序列的比对均使用MEGA5.0软件分析包进行,序列峰图检验采用Chromas软件进行,RtM204V/I变异的判断采用Mutation surveyor3.0软件识读并进行人工确认。 5.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version17.0,SPSS Inc.,Chicago,IL)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定量资料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分析。累积YMDD变异逆转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累计YMDD变异逆转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Mantel-Cox)检验进行分析。所有结果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救援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的演化 1.1救援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的逆转率 YMDD变异的逆转定义为在某个时间点,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到病毒准种以HBV野生株为优势株。如果检测到野生株和变异株混合感染,则按照优势株的结果进行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患者12、24、48和72周的YMDD变异逆转率分别为:7%(3/45)、53%(24/45)、73%(33/45)、91%(41/45)。阿德福韦组患者12、24、48和72周的YMDD变异逆转率分别为:6%(5/79)、38%(30/79)、52%(41/79)、57%(45/79)。 1.2YMDD变异的逆转和adefovir耐药突变的发生 在救援治疗过程中,阿德福韦组患者有4例发生了A181T/V耐药突变,其中3例为A181T变异,1例为A181V变异,救援治疗1年的耐药发生率大概为5.1%。值得注意的是4例A181T/V耐药变异均发生在YMDD变异逆转后。 1.3YMDD变异与补偿变异的同步逆转现象 救援治疗过程中,rtL80V/I、rtL180M等补偿变异位点会随着YMDD变异株的逆转而消失。提示补偿变异与YMDD变异存在于同一条序列上。2.基线期影响YMDD变异演化的因素 2.1rtL80V/I对YMDD变异逆转的影响 按照基线期rt80位点的补偿变异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rt80L组(66例)和rt80V/I组(58例)。12周、24周、48周和72周rt80L组的累积YMDD变异逆转发生率为6.1%(4/66)、45.5%(30/66)、65.2%(43/66)、75.8%(50/66);rt80V/I组的累积逆转发生率分别为6.9%(4/58)、41.4%(24/58)、53.4%(31/58)、62.1%(36/5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694,P=0.405)。 2.2rtL180M对YMDD变异逆转的影响 按照基线期rt180位点的补偿变异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rt180L组(40例)和rt180M组(84例)。12周、24周、48周和72周rt180L组的累积YMDD变异逆转发生率为7.5%(3/40)、50.0%(20/40)、67.5%(27/40)、75.0%(30/40);rt180M组的累积逆转发生率分别为6.0%(5/84)、40.5%(34/84)、60.0%(47/84)、66.7%(56/8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3.098,P=0.078)。 2.3治疗方法对YMDD变异逆转的影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45例)在12周、24周、48周和72周的累积YMDD逆转率分别为7%(3/45)、53%(24/45)、73%(33/45)和91%(41/45);阿德福韦组(79例)分别为6%(5/79)、38%(30/79)、52%(41/79)和57%(45/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876,P=0.049)。 2.4不同的YMDD变异(YIDD、YVDD)对逆转的影响 测序结果显示46例为YVDD变异,60例为YIDD变异,其余17例为YV/IDD混合变异。为了分析不同YMDD类型逆转率的差异,将这17例按照测序峰图主峰处理,其中7例以YVDD为主,按照YVDD处理;10例以YIDD为主,按照YIDD处理。最终YVDD共53例,YIDD共71例。YVDD组(53例)在12周、24周、48周和72周的累积YMDD逆转率分别为7.5%(4/53)、50.9%(27/53)、71.7%(38/53)、79.2%(42/53),YIDD组(71例)分别为5.6%(4/71)、38.0%(27/71)、50.7%(36/71)、62.0%(44/7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509,P=0.113)。 2.5常见补偿变异(rtL80V/I、rtL180M)的数目对YMDD变异逆转的影响 按照基线期补偿变异位点个数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A组13例:无补偿变异位点,B组81例:有一个补偿变异位点,C组30例:有2个补偿变异位点。A组(13例)在12周、24周、48周和72周的累积YMDD逆转率分别为15.4%(2/13)、38.5%(5/13)、61.5%(8/13)、69.2%(9/13);B组(81例)分别为3.7%(3/81)、49.4%(40/81)、66.7%(54/81)、76.5%(62/81);C组(30例)分别为10.0%(3/30)、30.0%(9/30)、40.0%(12/30)、50.0%(15/30)。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214,P=0.04)。 2.6不同基因型对YMDD变异逆转的影响 本研究患者均为B基因型和C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32例,C基因型92例。B基因型患者(32例)12周、24周、48周和72周的累积YMDD逆转率分别为9.4%(3/32)、56.3%(18/32)、75.0%(24/32)、84.3%(27/32);C基因型患者(92例)分别为5.4%(5/92)、39.1%(36/92)、54.3%(50/92)、64.1%(59/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194,P=0.023)。 2.7基线HBV DNA水平对YMDD变异逆转的影响 根据基线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39例:HBV DNA7.0log10IU/mL;B组54例:7.0log1o IU/mL≤HBV DNA8.0log1o IU/mL;C组31例:HBVDNA≥8.0log10IU/mL。A组(39例)在12周、24周、48周和72周的累积YMDD逆转率分别为7.7%(3/39)、48.7%(19/39)、66.7%(26/39)、74.4%(29/39);B组(54例)分别为9.3%(5/54)、44.4%(24/54)、57.4%(31/54)、68.5%(37/54);C组(31例)分别为0.0%(0/31)、35.5%(11/31)、54.8%(17/31)、64.5%(20/31)。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295,P=0.043)。 2.8YIDD与YVDD在选择补偿变异位点上的差异 71例YIDD变异的患者有70%(50/71)伴有rtL80V/I变异,而53例(?)YVDD变异的患者有15%(8/53)伴有rtL80V/I变异,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7.314,P0.001)。71例YIDD变异的患者有44%(31/71)伴有rtL180M变异,而53例YVDD变异的患者100%(53/53)伴有rtLl80M变异,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0.078,P0.001)。 3.YMDD变异的逆转对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的影响 为了分析逆转对应答的影响,将患者分为早期逆转组和非早期逆转组。早期逆转定义为:在救援治疗24周内患者体内的HBV准种从以YMDD变异株为主逆转为以野生株为主。而在24周内尚未发生逆转的患者归为非早期逆转组。最终,124例患者有110例可以纳入到此项分析,其中70例为阿德福韦治疗的患者,40例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患者。剩余14例由于24周PCR阴性而不能纳入分析。 3.1.阿德福韦治疗组YMDD变异的逆转对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的影响 基于上述定义,阿德福韦治疗的患者有30例为早期逆转组,40例为非早期逆转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因型、YMDD变异类型、补偿变异个数和基线期HBV DNA及ALT水平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早期逆转组和非早期逆转组患者HBV DNA下降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3.255,P=0.002)。非早期逆转组的ALT复常率高于早期逆转组,虽然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χ2=3.717,P=0.054)。另外,非早期逆转组治疗结束HBV DNA检测不到率显著高于早期逆转组(χ2=4.057,P=0.044)。 3.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YMDD变异的逆转对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的影响 基于上述定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患者有24例为早期逆转组,16例为非早期逆转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因型、YMDD变异类型、补偿变异个数和基线期HBV DNA及ALT水平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早期逆转组和非早期逆转组患者HBV DNA下降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0.883,P=0.383)。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778,P=0.182)。两组患者的HBV DNA检测不到率亦无显著性差异(χ2=0.462,P=0.681) 结论: 1.在阿德福韦治疗48周内,大部分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会发生YMDD变异株向野生株的逆转;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也有同样的现象,证明干扰素与阿德福韦一样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V变异株亦无选择压力。 2.与初治患者相比,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阿德福韦治疗一年的耐药率明显升高,而且阿德福韦耐药突变都发生在YMDD变异逆转之后。 3.补偿变异和YMDD变异在同一病毒株上,随着YMDD变异的逆转补偿变异也会发生逆转。 4.影响YMDD变异逆转的因素有救援治疗方法、补偿变异的个数、基因型和基线期HBV DNA水平。总得来说,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患者YMDD逆转率更高;合并的补偿变异个数越多YMDD变异越不容易逆转,故补偿变异可以延缓YMDD变异的逆转;C基因型的患者YMDD变异不易逆转;基线期HBVDNA水平较高的患者YMDD变异不易逆转。 5. YMDD逆转对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的影响取决于救援治疗方法的不同。阿德福韦治疗过程中,YMDD的早期逆转不利于应答,提示发生早期逆转的患者要及时更改救援治疗方案。而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逆转对应答似乎没有明显的影响。另外,本研究结果提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不适合用于拉米夫定耐药的救援治疗。 6. YIDD和YVDD在补偿变异的选择上有明显差异。YVDD变异的病毒株均合并有rtL180M变异,少部分也合并有rtL80V/I变异;而YIDD变异的病毒株常合并rtLS0V/I变异,少部分合并rtL180M变异,亦有一部分为rtM204I单点变异。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钰,曹利,张汉荣;PCR熔解曲线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株[J];临床检验杂志;2004年06期

2 赵蕊,吴晓枫,陈阳;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YMDD变异10例的临床治疗体会[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年02期

3 张岩,王平忠,张颖,李羽,魏欣,洪沙,李光玉,白雪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YMDD自然变异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4 王迎秋;普冬;;HBV YMDD自然变异的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4期

5 汪小娟,刘香萍,罗晓都,叶国强,谢春英,潘春燕;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YMDD变异发生与HBV DNA水平的关系[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6 周强;张文;丁海明;梁伟雄;;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病毒基因型患者的疗效[J];广东医学;2006年08期

7 林莲英;张文;邱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YMDD变异关系[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年02期

8 屈军校;曾庆磊;徐光华;;慢性HBV感染YMDD自然变异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年09期

9 王砚冰;石铭;;影响乙型肝炎患者HBV 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01期

10 綦盛麟;宋连平;石铭;祝英华;徐永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快速检测[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雄;汪梦;陶冶;;拉米夫定联合医用臭氧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其对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影响[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汤雄;汪梦;陶冶;;拉米夫定联合医用臭氧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其对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影响[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3 张永华;冯慧;;健脾补肾法抗贺普丁致YMDD变异及免疫学机理探讨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静;徐维家;王青;;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HBV 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张永华;冯慧;;健脾补肾法抗贺普丁致YMDD变异及免疫学机理探讨研究[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张永华;韩颖;;健脾补肾法抗贺普丁致YMDD变异及免疫学机理探讨研究[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肝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丁昌平;张敏;严志刚;杨建国;曹春梅;柳健;;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YMDD变异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8 张友定;徐朝峰;;慢性乙肝患者HBV YMDD变异临床相关因素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李文鹏;李彤;庄辉;;乙型肝炎病毒对拉米夫定耐药的研究进展[A];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科技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徐朝峰;张友定;张凌燕;田义州;;拉米夫定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万同己;抗乙肝病毒的联合用药[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傅俊英;中药可抑制拉米夫定诱发的乙肝病毒变异[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胡永忠 王勇;贺普丁的中国遭遇[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陶钧;核苷类似物抗HBV的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崔昕;合用中药补肾方可提高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周晓东 王树华;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N];健康报;2004年

7 王振坤;治乙肝阿得福韦 拉米夫定各有千秋[N];健康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魏平;乙肝肝硬化:放宽抗病毒指征[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石铭;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株变异率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孙剑;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毒株的分子病毒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3 吴健;肝移植病人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张瑞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析及其与抗病毒疗效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5 周霞;阿德福韦酯耐药模式及其免疫选择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6 周林福;模拟肽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朱明添;叶下珠复方联用ADV治疗LRHB的疗效及抗病毒免疫机制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武;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检测及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2 王怡;乙肝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所致YMDD变异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迎迎;利用PNA-PCR法早期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YMDD耐药变异[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景博琼;拉米夫定联合清肝解毒汤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吴超飞;拉米夫定耐药的临床与病毒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白克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株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7 李春明;HBV YMDD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的检测及临床治疗相关因素的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8 兰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9 董莉;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10 吕贯廷;基于TDI-FP技术的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系统的建立和初步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73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73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f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