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益生乳双歧杆菌V9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07:41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诱因相对复杂、除酒精等损肝因素所致的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理复杂,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肥胖、胰岛素耐受和血脂异常等。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治疗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主要使用降血脂药物和抗氧化剂,其安全性和疗效不能得到保障,寻求研究NAFLD的发病机理并探究较低毒副性的药物在该领域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本论文研究益生乳双歧杆菌V9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40只120g左右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即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HFD)、黄连素阳性药物组(Berberine)、益生菌V9治疗组(NFD/V9)或益生菌V9对照组(V9)。除空白组和益生菌V9对照组给予普通维持饲料,其他给予高脂饮食连续喂养六周。六周后,所有组都换成普通饲料。阳性药物组给予黄连素50mg/kg灌胃。益生菌治疗及V9对照组给予1×10~9CFU/ml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处理后四周,在禁食不禁水12h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液、肝脏及肠组织。检测血清中的ALT、AST、空腹血糖及TC水平和肝脏中肝糖原、TC、TG和FFA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检测血清及肝脏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Toll样受体(TLRs)及脂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FAS和PPAR-α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p-AMPK,p-AKT,p-JNK,p-ERK及p-NF-κB的表达。结果表明,益生菌V9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ALT和AST水平;TC、TG、FFA和血糖水平;降低了血清及肝组织中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HE染色结果表明,益生菌V9能有效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肝损伤。益生菌V9显著抑制肝脏中SREBP-1c和FAS的mRNA水平。同时肝组织和肠组织中ASC和NLRP3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益生菌V9促进了肝组织中p-AMPK的蛋白水平的活化。免疫印迹法显示了益生菌V9抑制了TLR4及其下游分子AKT、JNK、ERK及NF-κB和的磷酸化。本实验研究表明益生菌V9通过调节AMPK/PPAR信号通路及肠肝轴TLR4/NLRP3信号通路减轻NAFLD的症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75
【图文】:

血清,益生菌,机制研究,高脂饮食


8 益生乳双歧杆菌 V9 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3.实验结果与分析3.1 益生菌 V9 对血清中中 ALT 和 AST 的影响检测血清中重要的肝功指标 AST 和 AST 的影响,如图 1 所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FD 模型组中的 ALT 和 AST 水平显著升高(P<0.01);和模型组相比,益生菌V9 治疗组和阳性药物组中血清中 ALT、AST 含量显著降低(P<0.01)。

组织切片,HE染色,益生菌,肝细胞损伤


图 1 血清中 ALT 和 AST 的含量Fig.1 The levels ofALT andAST in the serum3.2 HE 染色结果如图 2 所示,相比正常组,模型组中有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内部有白色脂滴,伴气球样变,阳性药物组、益生菌 V9 治疗组明显改善减轻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对肝组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和肝,血清,益生菌,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3.3 益生菌 V9 对血清和肝脏中 TC 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益生菌 V9 对高脂饮食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我们检测了大鼠肝脏和血清中糖脂代谢等相关生化指标。如图 3A 和 3B 所示,益生菌 V9 治疗组能显著抑制血清和肝脏中 TC 的水平(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 TC 的水平显著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和益生菌 V9 对照组中TC 含量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Alejandra de Moreno de Le Blanc;Jean Guy Le Blanc;;Effect of probiotic administration o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current knowledge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44期

2 李国芝;武建新;苏东海;刘丽娜;刘成玉;武学宁;高智利;郝素梅;郑元生;刘鑫峰;;乳酸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乳业;2012年01期

3 陈萍;张灿权;张春;;益生菌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09期

4 王海波;马微;钱程;张兰威;;益生菌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食品科技;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延超;具有益生特性发酵乳杆菌的筛选及其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76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76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6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