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17:26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病因复杂,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一致认为,PBC的致病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感染等,其中,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用。PBC这一自身免疫性肝病综合了自身免疫反应和胆管上皮细胞损伤、增生的特点。从流行病学角度观察,本病具有明显的女性性别优势(男女比例接近1:9),疾病高发阶段(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则进一步提示PBC可能与雌激素相关。由于本病隐匿迁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肝硬化阶段,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障碍,导致无法仅凭雌激素水平准确判断其与疾病的关联度。作为一种类固醇激素,雌激素在体内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ER)发挥生物学效应,可以经由多种途径影响基因表达。近年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能够导致ER表达水平、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而影响雌激素发挥功能,如调节免疫、促进增殖、抑制凋亡等等,但其是否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尤其是是否与中国人患PBC相关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初步判断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关联。研究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ESR1、ESR2上共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通过比较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其在PBC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等位基因与肝功各指标之间的相对危险度。结果初步提示如下: 1、本研究发现ESR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关。 2、ESR2 rs1256030 T等位基因型可能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危险因素。 3、ESR1 rs2234693与PBC患者肝功胆道酶升高程度有关,其T等位基因可能对PBC患者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4、ESR1上rs2234693、rs2228480、rs3798577三个位点构成所有单倍型中,TGC基因型是患PBC的潜在因素,TAC基因型可能是PBC的保护因素,TGT基因型对PBC患者肝脏功能具有保护性作用,TAT基因型则是PBC患者肝功能的危险因素,TAC基因型可能具有加重PBC患者胆汁淤积的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75.2
【图文】: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标签,人类


3.5.1.1 在ESR1上选出可能与中国人疾病遗传易感性相关的位点在 Pubmed 提供的 dbSNP 中查询得出人类 ESR1 上共有 3119 个 SNP 位点。根据 Pubmed 已发表的关于 ESR1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关联性研究的文献,归纳出所有研究关注的功能 SNP 位点。应用 SNPBrowser 软件按照MAF threshold=5 percent. Pairwise r Squared threshold=80 percent 查询中国人ESR1 上的标签 SNP,共有 45 个。参考既往研究结果、MAF 值及 SNP 所在位置,确定出 3 个研究位点:rs223469(3T>C,MAF=0.4,Chr P=152163335intron1)、rs2228480(A>G,MAF=0.144,Chr P=152420095,cds-synon)、rs3798577(T>C,MAF=0.40,Chr P=152421130,UTR-3)。

位点


2 位点rs2234693查询结果Fig 3.2 rs2234693 inquire result图3.3 位点rs2228480查询结果Fig 3.3 rs2228480 inquire result23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


图3.4 位点rs3798577查询结果Fig 3.4 rs3798577 inquire result3.5.1.2 在ESR2上选出可能与中国人疾病遗传易感性相关的位点在Pubmed提供的dbSNP中查询得出人类ESR2上共有878个SNP位点。根据Pubmed已发表的关于ESR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关联性研究的文献,归纳出所有研究关注的功能SNP位点。应用SNPBrowser软件按照MAFthreshold=5 percent. Pairwise r Squared threshold=80 percent查询中国人ESR1上的标签SNP,共有12个。参考既往研究结果、MAF值及SNP所在位置,确定出2个研究位点:rs1256030(C>T,MAF=0.318,Chr P=64747170,intron)和rs1048315(T>C,MAF=0.3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四届全国肝病免疫暨自身免疫性肝病进展研讨会通知[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9期

2 牛丹;甘建和;罗二平;陈丽;黄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1年11期

3 胥莹;杨晋辉;郭涛;徐智媛;刘桂兰;焦健;;AMA-M2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及病理学特点[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4 庄四红;;7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检测结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0期

5 吴启文;陆丽;;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并肝内胆汁郁积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3期

6 王恰;刘苹;越飞;;顺式氯氰菊酯离体拟雌激素活性评价及机制初探[J];中国职业医学;2011年03期

7 杨玉;柯江维;杨利;段荣;谢理玲;;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性早熟女童骨龄指数的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6期

8 加米拉·热扎克;李巍;张朝霞;;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J];新疆医学;2011年06期

9 朱婷婷;赵万;王凯;王蓉;殷咏梅;;瘦素干扰他莫昔芬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作用的机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黄慧;郑芳;彭俊;孙慧;饶艳;;量子点标记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雌激素受体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健;;自身免疫性肝病与其自身抗体谱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雷延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3 单洪丽;黄晶;张钊冠;尹建洁;续薇;;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高会霞;;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吴启文;陆丽;张卡;;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并肝内胆汁郁积疗效分析[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肝病药物合理应用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红;李灿东;任林;梁文娜;林雪娟;;围绝经期阴虚体质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李丽;李静;郭丹;刘苗;范晨玲;王红;张红梅;范世光;单忠艳;滕卫平;;雌激素受体α和β各自活化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发生发展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杨晓燕;曾繁典;陈国俊;Guy SALAMA;;雌激素上调家兔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作用及其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9 邱德凯;;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诊治难点及其对策[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杜鹃;李忠;;三氧化二砷通过脱甲基化诱导雌激素受体α再表达及功能恢复[A];食品、饲料安全与风险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旭;要重视遗传性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冯卫东;硒氨酸具有独特的生物合成路径[N];科技日报;2009年

3 韩咏霞;腺苷蛋氨酸“消黄”效果好[N];大众卫生报;2009年

4 上海长海医院 陈群伟;儿童脂肪肝的防治[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5 朱 光;合理选用中医方药调节免疫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辽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王振坤;驱HBV记[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贾峰;六个新病种纳入范围 血友病取消年龄限制[N];青岛日报;2011年

8 ;换肝十年无恙 定期复查是关键[N];健康报;2009年

9 记者 付东红 通讯员 管九苹;三苯氧胺原发性耐药机制被揭示[N];健康报;2009年

10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教授 罗学宏;莫把AIH误当病毒性肝炎[N];医药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燕;雌激素对心肌L型钙通道及钠钙交换体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蒋逍达;青年黄疸259例临床分析[D];武汉大学;2012年

3 李青南;Smad4与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抑制乳腺癌生长的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张军;性激素及其下游基因LRP16对前列腺癌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5 王梅;ER亚型和ProTα在胃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范铁艳;性别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及雌激素对门脉高压大鼠食管下段粘膜下静脉的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王彦林;CDK11相关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抑制雌激素受体功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邹颖刚;更年甘露饮加小剂量雌激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陈s

本文编号:2776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76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0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