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的治疗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2:59
【摘要】: 本研究为实施、评价、验证及比较胶体果胶铋(CBS)联合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包括内镜下及组织病理学和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从中探讨最适宜方案。 本研究是在胃炎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通过基线调查采集既往/现病史、用药史、体检、相关实验室检查、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细菌培养/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筛选Hp阳性的胃炎患者。在完成了胃炎患者的筛选评估(随访1)后,共入选18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并随机分入任意一个三联治疗组: 治疗组A:胶体果胶铋(CBS)+克拉霉素+呋喃唑酮 治疗组B:胶体果胶铋(CBS)+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治疗组C:胶体果胶铋(CBS)+交沙霉素+呋喃唑酮 患者在分配研究用药后,在各自的三联治疗组治疗7天后,随即进行随访2,患者在此次随访中归还剩下的研究药物,评价依从性、消化道症状、搜集不良反应及伴随用药史。患者停药4周,即在进入研究的第5周后进行随访3,评价依从性、消化道症状,搜集不良反应、伴随用药史,再次行RUT、细菌培养/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随访2和随访3均需收集不良事件。 研究的主要有效性变量是Hp感染根治,其标准是在随访3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阴性,以微生物学(RUT和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 总体结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治率是73.89%,三组三联治疗方案的Hp感染根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如下: 治疗组A:85.48% 治疗组C:77.97% 治疗组B:57.63% 综合本研究获得的各项有效性数据(主要和次要有效性变量)和分析结果,治疗组A: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在三个方案中有效性最高,获得最高的幽门螺杆菌根治率,在内镜、组织病理学和消化道症状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全球性日益严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下,该三联疗法治疗方案可被视为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根治的最适宜方案。 同时所获得的安全性数据显示所有三个三联疗法治疗组均安全。 而铋剂三联疗法相对低廉的价格,使其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中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中的推广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道福;菊保文;王莹;;罗红霉素为主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03期

2 马东瑞;冯义超;;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朱立辉;王云瑞;;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观察[J];吉林医学;2011年18期

4 刘波;许春梅;秦炳照;;10天序贯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年23期

5 沈迁;哈月花;马正义;;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44例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0年12期

6 王长钧;王筱莉;;以法莫替丁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22期

7 窦爱燕;;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32期

8 代小松;张新星;陈和平;李良平;韩盛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0年02期

9 张丽平;;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1年02期

10 钟能洪;刘焱;;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洪;;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荨麻疹4例[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徐东江;;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李月;张德纯;;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洪;;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荨麻疹4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田雨;高文;王蔚虹;张孝平;胡伏莲;;阿司匹林对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6 张孝平;王蔚虹;田雨;高文;李江;胡伏莲;;阿司匹林影响幽门螺杆菌外膜对抗生素的通透性[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7 李慧臻;;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邓天魁;汪一平;;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9 胡伏莲;;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10 张映甜;江颖;平丽;;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依;莫让抗生素变成“强弩之末”[N];健康时报;2003年

2 本报特约撰稿人 朱军生;一季度抗生素市场更趋理性[N];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记者  刘颖;动物也吃“黄金搭档”[N];解放日报;2006年

4 于洁 红韬;抗生素时代de辉煌yu忧患[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徐铮奎 法新;抗生素再不能“为所欲为”[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河南科技学院 崔艳红 博士;扼制细菌抗药性的主动权在哪里?[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7 魏开敏;阑尾炎手术后用几种抗生素[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8 左翎;什么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9 刘元江;成人抗生素治疗剂量也应体重化[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张博;避免宝宝吃“两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爽;幽门螺杆菌σ~(54)调节稳定期细菌存活及硫代蒜素抗菌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郑海伦;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中抗生素在胃内转运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袁文臻;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纠正H.pylori阳性患者缺铁性贫血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4 鲍峻峻;抗幽门螺杆菌抗菌药左氧氟沙星经胃和胆汁转运、分布特点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5 郝庆;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的分子基础[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6 刘祥;乳酸杆菌膜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aA的活菌载体疫苗株的构建及保护效果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赵英会;IFN-γ对幽门螺杆菌和胃黏膜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山东大学;2011年

8 王广;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毅超;幽门螺杆菌微球疫苗制备及其免疫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宋春芳;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凋亡特性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晁园;含莫西沙星的PPI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郑云鹏;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李文杰;幽门螺杆菌感染补救方案疗效分析及成本—效果分析[D];内蒙古医学院;2008年

4 李惠影;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陆志瑛;15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率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6 杨晓平;江西地区幽门螺杆菌分离株抗生素敏感性分析[D];南昌大学;2009年

7 卢娜;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前病变的监测及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8 陈静园;幽门螺杆菌ArsRS信号标签突变体的构建及STM文库构建方法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9 丁力;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克隆及表达[D];郑州大学;2005年

10 肖丽君;培菲康对幽门螺杆菌治疗中胃内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78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78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5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