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HBsAg定量测定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病程中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0例纳入试验对象,根据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失代偿期组和代偿期组,其中代偿期组35例,失代偿期组25例。另选取4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滴度,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 结果:1.肝硬化病程中HBsAg滴度的变化:携带者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HBsAg滴度分别为,3746.69±2168.54 ng/ml,5558.41±2073.06 ng/ml和6910.38±1959.20 ng/ml,各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携带者组低于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且肝硬化代偿期组低于失代偿期组(p0.05) 2.肝硬化病程中HBeAg滴度的变化:HBeAg滴度在携带者组最高,肝硬化代偿期组次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最低。但经统计学比较仅在携带者组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肝硬化病程中HBV DNA载量的变化:三组中HBV DNA载量均数值比较,携带者组明显高于肝硬化期两组(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 4. HBsAg与HBeAg的关系:携带者组及肝硬化代偿期组HBsAg与HBeAg间呈负相关(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组HBsAg与HBeAg间无明显相关性。 5. HBsAg与HBV DNA的关系:携带者组HBsAg与HBV DNA间呈负相关(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HBsAg与HBV DNA间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1.随着肝病的进展,HBsAg滴度逐渐上升。肝病程度越重,均值越高。 2.肝病进程中,病毒复制逐渐减弱,由高水平复制到低水平复制。 3.HBV携带者期与肝硬化代偿期HBsAg可以作为病毒复制的间接指标,且在携带者期HBsAg与HBV DNA、HBeAg呈负相关,在肝硬化代偿期HBsAg与HBeAg呈负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与HBV DNA、HBeAg间无明显相关关系,HBsAg不能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国茂,胡章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方法学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4年03期
2 朱平安,申群喜,祝玲玲,李晓玲;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HBsAg最适稀释度的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刘海波;常虹;鲜尽红;文钢;张孟斌;杨黎;;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HBsAg试剂盒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08年09期
4 田沂;唐晓鹏;杨旭;罗开忠;黄力;;HBV标志物定量与病毒载量关系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3期
5 刘灿;翁义锐;陈永东;;乙肝患者HBsAg定量与HBV-DNA及乙肝标志物模式的比较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6年04期
6 陈小晶;王奕忠;郑映玉;肖亮生;;乙肝病毒载量与血清标志物定量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09年02期
7 陶开香;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03期
8 陈从新;;HBV cccDNA的检测及其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年05期
9 陈务卿;江建宁;杨宝精;蒋忠胜;;TRFIA检测HBVM与FQ-PCR检测HBVDNA水平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学;2006年08期
10 申群喜;祝玲玲;苏黎;曾云;朱平安;;电化学发光法HBsAg定量分析最适稀释度及其与HBV-DNA含量关系的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江克;乙型肝炎病毒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结合蛋白基因的筛选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
2781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8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