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62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7 14:56
【摘要】:背景缺血性结肠炎(IC)是肠道缺血性损伤最常见的形式,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过去人们对IC的认识不足,诊断率较低。随着结肠镜检查和CT的广泛应用,以及人口老龄化、人们疾病意识的提高,IC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诊断出来,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对于临床医生来说,IC的及时诊断仍是一个挑战。目前导致IC诊断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IC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与肠系膜缺血混淆,也常被误诊为感染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2.导致IC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危险因素亦尚未完全明确,难以确定诱发IC的因素;3.国际疾病分类缺乏IC的独特诊断代码,临床指南中没有IC的明确诊断标准。虽然IC的整体预后较好,但延误诊断可能会导致IC的进展,重度的IC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且术后死亡率较高,确定诊断并开始适当和及时的治疗对改善IC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对我院近几年确诊的IC患者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探讨IC的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对IC的认识,为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目的本文通过对临床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IC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提高IC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经结肠镜检查或手术确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62例IC患者,并随机选取同期行肠镜检查正常、既往及至今未发现肠道器质性病变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Marston的IC分型标准将病例组分为坏疽型和非坏疽型。搜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2例IC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40例,男女比例为1:1.82,平均年龄为63.00±12.76岁,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80岁之间。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82.3%)、便血(74.2%)、腹泻(25.8%)。腹痛多位于左下腹(47.0%)或脐周(29.4%),血便多为暗红色(56.5%)或鲜血色(37.0%)。3.本组62例IC患者中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有高血压(45.2%)、冠心病(38.7%),脑血管疾病(24.2%),高脂血症(24.2%)、糖尿病(22.6%)、腹部手术史(19.4%)、脂肪肝(19.4%)、便秘(12.9),最常见的口服药物为CCB(17.7%)。4.实验室检查中WBC升高占29.0%,贫血占12.9%,ALB30g/L占6.1%,27D-二聚体升高占43,5%,CT、CTA及腹部大血管彩超的阳性率分别为72.2%、43.8%、33.3%。5.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72.6%),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脾曲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分别占66.1%、64.5%和27.4%),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充血(59.3%)、水肿(44.4%)、糜烂(66.7%)、溃疡形成(35.2%),病理多呈非特异性炎症表现(97.7%)。6.54例非坏疽型IC行内科治疗,8例坏疽型行手术治疗,3例死亡(37.5%),非坏疽组与坏疽组在年龄、性别、便血、心率、孤立性右半结肠缺血、WBC、ALB、D-二聚体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7.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糖尿病是I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IC好发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及脾曲,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IC,对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出现腹痛、便血、腹泻等症状时需高度怀疑IC可能;2.高龄,男性,心动过速,没有便血,孤立性右半结肠缺血,WBC、D-二聚体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可能是坏疽型IC的预测因素;3.年龄(≥60岁)、糖尿病是IC的独立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74.62
【图文】:

性别构成,年龄


例缺血性结肠炎的年龄及性别构成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红霞;王有奎;卢冬梅;;缺血性结肠炎58例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7年06期

2 李明明;孙占埠;韩建阳;;缺血性结肠炎27例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06期

3 李春丽;孟华;刘妍;;缺血性结肠炎48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年15期

4 翁丽芳;程志成;孙莹;何春生;李茜琼;石晋;邱志嵩;陈丽斌;廖联明;金峰;;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年18期

5 潘妙增;钱伟;边屯;周华德;洪伟;徐崇艺;;10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特点及内镜诊断情况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8年22期

6 陶兴慧;;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年05期

7 段旭红;杜晨;李明阳;令狐恩强;;典型缺血性结肠炎1例[J];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2017年03期

8 胡敏;施彦卿;陈婷;蔡长春;;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治(50例)[J];医疗装备;2017年21期

9 刘书花;王健;焦清海;;缺血性结肠炎误诊原因分析及文献复习[J];临床误诊误治;2015年01期

10 杨清清;詹俊;;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进展[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居海红;邓德昌;方晓明;沈文晓;;30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薇;唐喜玉;肖茂林;许奎;查景园;何新英;;缺血性结肠炎36例临床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贺军;吴汉平;董勤勇;;缺血性结肠炎26例诊治分析[A];2013第六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史仁杰;;缺血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杨秀兰;史维;吴立平;农春燕;孙晓滨;袁德强;;72例缺血性结肠炎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6 晁冠群;范一宏;吕宾;;缺血性结肠炎36例临床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7 晁冠群;范一宏;吕宾;;缺血性结肠炎36例临床分析[A];2007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孙为豪;陈国胜;邵耘;薛绮萍;欧希龙;曹大中;俞谦;俞婷;;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29例临床分析[A];第一届全国老年消化内镜和消化道疾病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张琦;杨向东;屈景辉;安辉;;肠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萃[C];2012年

10 黄小民;;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祥;中老年人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N];北京科技报;2002年

2 许锦东  ;动脉有疾病 小心肠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韩咏霞;老人腹痛便血当心缺血性结肠炎[N];家庭医生报;2008年

4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腹痛便血 当心缺血性结肠炎[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5 赵俊精 王爱军 韩作林;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6 杨冬梅;肚子痛当心是“肠梗”[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7 英;FDA对应用 alosetron的特别警示[N];医药经济报;2000年

8 王迪;Lotronex销售远远落后预期[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韦辰;动脉有疾病 小心“肠中风”[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杨春;动脉有疾病 小心“肠中风”[N];中国老年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璐璐;62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2 郝月茗;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3 丁祥利;82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8年

4 吕丽艳;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5 卢良骥;多层螺旋CT和CTA在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探讨[D];浙江大学;2014年

6 仲华;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对比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7 徐立峰;缺血性肠病42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8 张浩;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秦耿;中国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20年文献的系统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唐超;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对比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84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84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