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乳酸菌的筛选

发布时间:2017-03-31 12:02

  本文关键词: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乳酸菌的筛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症状,许多因素如酒精、药物、病毒等均能导致肝损伤的产生,若诊治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目前,临床尚缺乏理想的预防药物。乳酸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已广泛地应用到食品和医药中,因此筛选获得对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乳酸菌为相关保健食品应用奠定基础。 本文对不同来源样品中筛选获得的乳酸菌,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抑菌能力及破坏内毒素能力研究,筛选获得具有良好特性乳酸菌,并以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进行验证。 1.研究了不同乳酸菌SOD活性。对本实验分离保藏的58株乳酸菌的SOD活性进行了比较,有12株乳酸菌发酵液SOD活性较高,超过了24.45U/mL,分别为:RS_5、C_8M、AP_3、GP_1、ST_1、BF、绿杆、白杆、Lr-4、R26、F、LV108,而ST1的SOD活性最高,达到30.01U/mL。从长寿老人粪便中分离的菌株(除R02)SOD活性普遍较高,均超过24U/mL;从腐乳中分离的菌株活性普遍较低,活性最高仅为14.90U/mL(W_4M)。 2.研究了12株乳酸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由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曲线来看,各菌株的清除能力均不强。比较而言ST_1清除能力相对最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曲线为y=12.53x+10.78,清除50%自由基时,所需消耗的发酵液浓度仅为3.13%,其次为GP_1,发酵液浓度为3.34%,BF,发酵液浓度为3.37%,绿杆,发酵液浓度为3.39%,AP_3清除能力最弱,发酵液浓度为4.26%。 3.研究了12株乳酸菌总抗氧化能力。通过研究发现,菌株GP1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发酵18h时达到17.35U/mL,其次为ST_1,发酵18h时达到16.39U/mL,绿杆,发酵24h时达到15.92U/mL,BF,发酵18h时达到15.05U/mL,而C8M总抗氧化能力最低仅为8.37 U/mL。发酵时间对各菌株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大部分菌株在12h至18h,抗氧化活性呈上升趋势,在18h至24h之间,抗氧化活性比较强,趋于比较稳定的阶段,24h后呈下降趋势。细胞破碎后各菌株的抗氧化能力均有所提高,菌株ST1提高的程度最大,总抗氧化能力上升了3.07U/mL,而AP3仅提高了0.14U/mL。 4.研究了12株乳酸菌的抑菌能力。通过比较抑菌能力,有6株乳酸菌抑菌能力较强,分别为:GP_1、ST_1、BF、绿杆、LV108、Lr-4。其中,GP_1抑制大肠杆菌能力最强,抑菌直径达到23.5mm,其次为Lr-4,抑菌直径为22.75mm,最弱为C8M和白杆,抑菌直径为19.75mm;GP1和F抑制沙门氏菌能力最强,抑菌直径达到26.75mm,其次为BF、ST_1、Lr-4,抑菌直径为26mm,最弱为C8M,抑菌直径为24mm。调节pH值至6后,AP_3、C_8M、F、RS_5失去抑菌能力,但其余菌株仍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GP1抑菌能力仍最强,抑制大肠杆菌直径为13.50mm,抑制沙门氏菌直径为14.00mm。 5.研究了抗氧化能力及抑菌能力均较强的6株乳酸菌破坏内毒素能力。结果显示,各菌株代谢产物直接破坏内毒素能力弱。当内毒素浓度为0.5eu/mL时,阳性对照OD值为0.376,此时破坏能力最强的绿杆OD值为0.316;当内毒素浓度为1eu/mL时,阳性对照OD值为0.627,此时破坏能力最强的BF的OD值为0.488,内毒素的残留量仍很高;当内毒素浓度为2eu/mL时,阳性对照OD值为1.11,而此时破坏能力最强的绿杆OD值为0.767,破坏效果仍不明显。而与内毒素共培养时乳酸菌破坏内毒素能力均具有明显效果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破坏能力不断增强。GP1在培养24h时OD下降到0.19,BF、绿杆、ST1OD值也分别下降到0.27、0.28、0.35,而阳性对照OD值高达0.82。并且发现内毒素与乳酸菌共培养时,对乳酸菌生长影响不大。 6.对筛选获得的菌株绿杆、GP1和ST1进行了鉴定。通过API系列鉴定条和16S rDNA基因测序与BLAST在线比对,发现API系列鉴定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得出绿杆、GP_1、ST_1分别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7.对筛选获得的菌株以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进行验证。乳酸菌表现出保护肝脏损伤的特征,乳酸菌组与模型组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蛋白(TP)和肝脏中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醇脱氢酶(ADH)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效的保护了肝脏。普通乳酸菌对照C_8M的护肝特性总体上不如GP_1、绿杆、ST_1、BF(阳性对照),而GP1的总体效果最好,尤其是在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几项指标中效果接近于空白组(P0.05),优于药物组和BF组。由此,所筛选获得的S. thermophilus GP1、E. faecium ST_1、L.rhamnosus绿杆、Bifidobacterium lactis BF为具有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优良乳酸菌。
【关键词】:乳酸菌 肝损伤 抗氧化活性 小鼠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75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1 绪论11-26
  • 1.1 肝脏及功能11
  • 1.2 肝损伤11-20
  • 1.2.1 肝损伤的分类11
  • 1.2.2 酒精性肝损伤11-15
  • 1.2.2.1 酒精性肝损伤定义及类型11-12
  • 1.2.2.2 酒精性肝损伤机制12
  • 1.2.2.3 酒精性肝损伤的危害12-14
  • 1.2.2.4 保护酒精性肝损伤的功能评价14-15
  • 1.2.3 肝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15-18
  • 1.2.3.1 肝损伤与自由基15-16
  • 1.2.3.2 肝损伤与内毒素16-17
  • 1.2.3.3 肝损伤与肠道微生态系统17
  • 1.2.3.4 肝损伤与其它17-18
  • 1.2.4 肝损伤保护的研究进展18-20
  • 1.3 乳酸菌20-24
  • 1.3.1 乳酸菌的定义20
  • 1.3.2 乳酸菌的保健功能20-22
  • 1.3.3 乳酸菌保护肝损伤的机制22-24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24-25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25-26
  • 2 乳酸菌抗氧化性的研究26-40
  • 2.1 实验材料26-27
  • 2.1.1 乳酸菌26
  • 2.1.2 主要试剂26-27
  • 2.1.3 仪器设备27
  • 2.2 实验方法27-29
  • 2.2.1 乳酸菌的培养27
  • 2.2.2 SOD 活性的测定27-28
  • 2.2.3 清除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能力测定28
  • 2.2.4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28-29
  • 2.2.5 数据统计29
  • 2.3 结果与讨论29-38
  • 2.3.1 不同来源乳酸菌SOD 活性比较29-34
  • 2.3.1.1 乳扇中分离的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的SOD 活性比较29-30
  • 2.3.1.2 臭干、豆腐乳中分离的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的SOD 活性比较30
  • 2.3.1.3 新疆马奶酒中分离的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的 SOD 活性比较30-31
  • 2.3.1.4 新疆天然混合菌株gz-08 中分离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的SOD 活性比较31-32
  • 2.3.1.5 新疆传统乳制品中分离的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的 SOD 活性比较32
  • 2.3.1.6 长寿老人粪便中分离的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的 SOD 活性比较32-33
  • 2.3.1.7 乳酸菌SOD 活性比较33-34
  • 2.3.2 乳酸菌清除 DPPH·能力比较34-36
  • 2.3.4 乳酸菌总抗氧化能力比较36-37
  • 2.3.5 细胞破碎后对菌株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37-38
  • 2.4 结论38-40
  • 3 乳酸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研究40-46
  • 3.1 实验材料40-41
  • 3.1.1 主要试剂40
  • 3.1.2 培养基40
  • 3.1.3 菌株40
  • 3.1.4 仪器设备40-41
  • 3.2 实验方法41
  • 3.2.1 乳酸菌的培养41
  • 3.2.2 乳酸菌发酵液的处理41
  • 3.2.3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培养41
  • 3.2.4 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抑制作用41
  • 3.3 结果与讨论41-45
  • 3.3.1 乳酸菌不同发酵时间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41-42
  • 3.3.2 乳酸菌不同发酵时间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42-44
  • 3.3.3 发酵液经调节pH 值后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抑制作用44-45
  • 3.4 结论45-46
  • 4 乳酸菌体外破坏内毒素的研究46-52
  • 4.1 实验材料46
  • 4.1.1 主要试剂46
  • 4.1.2 培养基46
  • 4.1.3 主要仪器设备46
  • 4.2 实验方法46-48
  • 4.2.1 器材去热原处理46-47
  • 4.2.2 乳酸菌培养47
  • 4.2.3 破坏内毒素能力测定47
  • 4.2.4 乳酸菌活菌数量的测定47-48
  • 4.3 结果与讨论48-51
  • 4.3.1 乳酸菌代谢产物直接破坏内毒素能力比较48
  • 4.3.2 乳酸菌破碎细胞壁后破坏内毒素能力比较48-49
  • 4.3.3 与内毒素共培养时不同生长阶段乳酸菌破坏内毒素能力比较49-51
  • 4.3.4 内毒素对不同乳酸菌生长的影响51
  • 4.4 结论51-52
  • 5 乳酸菌的鉴定52-60
  • 5.1 实验材料52-53
  • 5.1.1 主要试剂52
  • 5.1.2 主要仪器设备52-53
  • 5.2 方法53-54
  • 5.2.1 API 系列鉴定条鉴定53
  • 5.2.2 乳酸菌16SrDNA 序列测定及分析53-54
  • 5.2.2.1 乳酸菌 DNA 的提取53
  • 5.2.2.2 乳酸菌16SrDNA 扩增53-54
  • 5.3 结果与分析54-59
  • 5.3.1 API 系列鉴定条鉴定54-55
  • 5.3.2 乳酸菌基因组DNA 电泳图谱55-56
  • 5.3.3 16SrDNA 扩增及测序56-59
  • 5.3.4 16SrDNA 序列在线 BLAST 结果59
  • 5.4 结论59-60
  • 6乳酸菌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60-69
  • 6.1 实验材料60-61
  • 6.1.1 实验动物60
  • 6.1.2 主要试剂60
  • 6.1.3 主要仪器60-61
  • 6.2 方法61-64
  • 6.2.1 动物分组及处理61
  • 6.2.2 样本处理61
  • 6.2.3 指标检测61-64
  • 6.2.3.1 肝脏乙醇脱氢酶活力(ADH)测定61-62
  • 6.2.3.2 丙二醛(MDA)生成量测定62
  • 6.2.3.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62
  • 6.2.3.4 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62
  • 6.2.3.5 血清 ALT、AST 活性测定62-63
  • 6.2.3.6 总蛋白(TP)的测定63
  • 6.2.3.7 白蛋白(ALB)测定63
  • 6.2.3.8 甘油三酯(TG)的测定63
  • 6.2.3.9 病理检查63-64
  • 6.2.4 数据处理64
  • 6.3 结果与分析64-67
  • 6.3.1 造模后小鼠状态特征64
  • 6.3.2 乳酸菌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指标的影响64-65
  • 6.3.3 乳酸菌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指标的影响65-67
  • 6.3.4 小鼠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67
  • 6.4 结论67-69
  • 7 结论与展望69-72
  • 7.1 结论69-71
  • 7.2 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80
  • 附录80-86
  • 致谢86-8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春颖;刘斌;李云旭;冯谦;龚虹;李康宁;刘彦民;;乳酸菌保肝护肝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宁波;乳酸菌胞外多糖化学组成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乳酸菌的筛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9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6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