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及网膜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在NAFL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8-20 20:04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它明确的损害肝脏的因素,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等关系密切。最近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的表型转换可能在NAFLD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参与了NAFLD的演进。 巨噬细胞有两种不同的表型状态,分别为经典活化型即M1型,替代活化型M2型。M1型亚群巨噬细胞被IFN-γ、GM-CSF、TNF所诱导,M1型亚群巨噬细胞通常被认为是正向作用的效应细胞,是一种炎症介质。M2型亚群巨噬细胞主要通过IL-4、IL-10、IL-13、慢性病毒感染及皮质醇激素等诱导刺激,主要参与寄生虫感染、免疫、炎症下调、组织修复、凋亡小体及诱导血管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有研究认为巨噬细胞的不同表型状态与NAFLD有着密切关系,既往研究主要关注了巨噬细胞在肝脏组织中的作用,很少关注皮下脂肪组织及网膜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在NAFLD中的作用。 临床资料及方法 病例选择: 1.选取2012年4~10月在我院诊断的NAFLD伴单纯性胆囊结石及非NAFLD伴单纯性胆囊结石,且年龄为18~60岁的患者纳入分析。明确为NAFLD的患者27例(NAFLD组),男10例,女17例;排除NAFLD及其他一切肝病,且肝功正常的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28例(非NAFLD组),男5例,女23例。 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登记患者姓名、住院号、年龄、性别、BMI、腹围。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中心备案。肝组织标本、皮下脂肪组织及网膜脂肪组织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通过腹腔镜手术获得,皮下脂肪组织从上腹部的腹壁脂肪组织获得,网膜脂肪从邻近胆囊的大网膜获得。 3.实验室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禁食饮水12h后,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如下血液学指标:血糖、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胰岛素、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4.病理学诊断标准:肝组织行HE染色,皮下脂肪组织、网膜脂肪组织分别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抗CD68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巨噬细胞,抗CD11C和抗CD206分别标记M1亚群巨噬细胞及M2亚群巨噬细胞。对肝组织切片的诊断采用NAFLD活动度评分(NAS)。 5. ELISA检测血清中IL-6、MCP-1的值并分析血清中IL-6与MCP-1和皮下、网膜巨噬细胞、M1亚群巨噬细胞、M2亚群巨噬细胞的相关性。 6.利用SPSS19及Prism5软件,对皮下脂肪组织、网膜脂肪组织的CD68、CD11C及CD206阳性细胞与肝脏脂肪变、N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 NAFLD组与非NAFLD患者比较,在年龄、腹围、血糖、ALT、AST、TB、F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胰岛素、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较非NAFLD组患者升高(P0.05)。 2. NAFLD组与非NAFLD组比较,皮下脂肪组织及网膜脂肪组织CD68、CD11C及CD206阳性染色数量均较非NAFLD组显著增加(P0.05)。 3.两组患者皮下脂肪组织及网膜脂肪组织巨噬细胞、M1亚群巨噬细胞及M2亚群细胞巨噬细胞数量比较,NAFLD组皮下脂肪组织及网膜脂肪组织的巨噬细胞多于非NAFLD组,NAFLD组皮下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数量的均值为(26.5510.74)个,网膜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数量的均值为(41.5010.47)个;非NAFLD组皮下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数量的均值为(15.575.67)个,网膜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数量的均值为(29.9311.49)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AFLD组皮下脂肪组织M1亚群巨噬细胞数量的均值为(9.934.51)个,网膜脂肪组织M1亚群巨噬细胞数量的均值为(14.523.62)个;非NAFLD组皮下脂肪组织M1亚群巨噬细胞数量的均值为(4.181.98)个,网膜脂肪组织M1亚群巨噬细胞数量的均值为(8.174.39)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AFLD组皮下脂肪组织M2亚群巨噬细胞数量的均值为(15.226.74)个,非NAFLD组皮下脂肪组织M2亚群巨噬细胞数量的均值为(9.603.55)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AFLD组网膜脂肪组织M2亚群巨噬细胞数量的均值为(21.1511.25)个,非NAFLD组网膜脂肪组织M2亚群巨噬细胞数量的均值为(19.868.47)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皮下脂肪组织M1/M2的均值为0.660.23,网膜脂肪组织M1/M2的均值为0.590.27;非NAFLD组皮下脂肪组织M1/M2的均值为0.450.16,网膜脂肪组织M1/M2的均值为0.420.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4.在NAFLD组中M1亚群巨噬细胞、M2亚群巨噬细胞的数量与NAS评分的相关性,对NAFLD患者的肝脏损害进行NAS评分,27例NAFLD患者中,1例为7分,4例为6分,7例为5分,3例为4分,7例为3分,4例为2分,1例为1分。在NAFLD患者的皮下脂肪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CD11C阳性细胞及CD206阳性细胞与NAS评分呈正相关(r=0.496,r=0.589, r=0.657, P0.01)。NAFLD患者的网膜脂肪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及CD11C阳性细胞与NAS评分呈正相关(r=0.426,P0.05;r=0.465,P0.01),CD206与NAS评分无明显相关(r=0.32,P0.05)。但皮下及网膜脂肪组织的CD11C/CD206阳性细胞与NAS评分无明显相关(r=0.242,r=0.168, P0.05)。 5. NAFLD组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组IL-6的水平高于非NAFL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NAFLD组MCP-1高于NAFL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AFLD组血清IL-6与皮下及网膜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M1亚群巨噬细胞及M2亚群巨噬细胞无明显相关(r=0.082,r=-0.158,r=-0.010,r=0.212, r=0.019, r=0.277,P0.05);血清MCP-1与皮下及网膜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M1亚群巨噬细胞及M2亚群巨噬细胞无明显相关(r=0.006,r=0.084,r=0.007, r=-0.189, r=-0.059, r=-0.179, P0.05)。血清中IL-6及MCP-1与NAS评分无明显相关(r=-0.166,r=0.077, P0.05)。 结论 1. NAFLD患者的BMI、胰岛素、TG、胰岛素抵抗指数较非NAFLD组显著升高,提示NAFLD患者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2.在NAFLD患者的皮下脂肪组织及网膜脂肪组织的巨噬细胞数量、M1亚群巨噬细胞数量、M2亚群巨噬细胞的数量及M1/M2都同时增加,以M1亚群巨噬细胞增加更为明显,说明皮下脂肪组织及网膜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可能参与了NAFLD的疾病进展。 3. NAFLD患者无论皮下脂肪还是网膜脂肪的巨噬细胞都与肝脏脂肪变、炎症、纤维化密切相关,因皮下脂肪更易取得,临床上可否将皮下脂肪的巨噬细胞及各亚型数量作为预测NAFLD严重程度的指标需进一步研究。 4.血清中巨噬细胞相关的炎症因子IL-6及MCP-1不能很好的反映NAFLD患者肝脏的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5.5
本文编号:2798381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万东;陈东风;;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重庆医学;2009年04期
2 杨洋;徐晓玉;;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年15期
3 李娟;叶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年05期
4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4期
5 况晓东;周晓燕;艾有生;;巨噬细胞极化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2798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983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