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PD-1表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T、CD8+T淋巴细胞表达PD-1的情况以及影响PD-1表达的可能的因素。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包括HBeAg(+)患者32例,HBeAg(一)患者31例)、35例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18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T、CD8+T淋巴细胞中表达PD-1的百分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及健康人PD-1表达的差异;观察PD-1表达与HBV感染者ALT水平、乙肝e抗原、病毒复制指标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HBV健康携带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最高;CHB组次之;健康对照组最低。HBV健康携带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CHB组,CHB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只在健康对照组和HBV健康携带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他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T、CD8+T淋巴细胞上表达PD-1百分比与血清ALT及HBV-DNA水平无相关性。CHB患者eAg是否阳性对PD-1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表面表达率有一定影响:HBeAg(+)组和HBeAg(-)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表达PD-1比率分别为:25.88±20.09%和15.39±10.64%,较健康对照组(10.85±4.45%)明显升高,HBeAg(+)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组PD-1表达比率显著高于HBeAg(-)组,P0.01。HBeAg (+)组、HBeAg(-)组、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PD-1表达率分别为:9.15±6.46%、8.65±6.84%、2.37±1.16%,HBeAg(+)组及HBeAg(-)组健与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组、HBeAg(-)组、健康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分别为:3.71±2.79%、3.23±2.39%、1.40±0.31%,HBeAg(+)组及HBeAg(-)组健与康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又明显低于HBV健康携带者。PD-1表达可能与HBV感染者的免疫状态相关。血清HBeAg可以明显影响CHB患者外周血T单个核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是影响其PD-1表达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淋巴细胞系Molt-4细胞PD-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和PD-1表达的关系的研究 目的以T淋巴细胞株Mo1t-4细胞为模型,探讨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胞苷(5-Zac)对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基因启动子的去甲基化作用及其诱导的PD-1基因表达的改变,并进一步研究去甲基化作用与PD-1基因表达之间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的5-Zac(0μmol·L-1、5μmol·L-1、10μmo1·L-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molt-4细胞72h,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表面表达PD-1的Molt-4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Zac作用后PD-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亚硫酸氢钠处理各组Molt-4细胞DNA, PCR扩增PD-1启动子基因片段,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挑克隆测序,检测扩增的PD-1启动子片段甲基化状态。 结果0μmol·L-I、5μmol·L-1、10μmol·L-1的5-氮杂胞苷作用于molt-4细胞72h后,PD-1在细胞表面的表达率分别为:1.13±0.01%;18.96±1.87%;63.09±6.25%,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D-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相比,加5μmol·L-1、10μmo1·L-1的5-氮杂胞苷处理72h后molt-4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三组凋亡率分别为:1.9%+0.06%;8.98%+1.36%;24.5%+3.68%,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DNA亚硫酸氢钠测序结果表明,加入甲基化抑制剂5-Zac处理后,PD-1启动子上-601bp和d-553bp CG点去甲基化程度明显增高。 结论甲基化抑制剂5-Zac可导致体外培养的T淋巴细胞系Molt-4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显著增加,PD-1基因mRNA表达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这种增高可能与PD-1基因启动子区域出现的低甲基化有关。 第三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和PD-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的关系,以及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PD-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的影响 方法筛选健康对照组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者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性者10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亚硫酸氢钠处理PBMCs细胞DNA, PCR扩增PD-1启动子基因片段,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挑克隆测序,检测扩增的PD-1启动子片段甲基化状态。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0.10±0.023)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1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慢性肝炎患者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PD-1表达在HBeAg阳性患者(0.44±0.046)中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0.18±0.014)。PD-1启动子上多个CpG点(-601、-553、-538、-483、-463、-317)甲基化程度与PD-1在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呈负相关;PD-1启动子上-553bp、-538、-483CpG位点甲基化程度与血清中e抗原可能存在相关性。 结论PD-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可能影响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PD-1表达;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能受到乙肝病毒e抗原影响。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化平;;SF-36量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年02期
2 赵蔚鹏,刘育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16期
3 郭夕珍;付益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J];四川医学;2006年04期
4 杨婉凤;;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更需“护心”[J];肝博士;2010年06期
5 彭丽花;;1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08期
6 石铭,王永安,韩博,许琳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损害程度与肝内HBV-DNA关系的研究[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09期
7 涂燕云;刘旭东;丘海先;李益忠;陈黎;黄彬;谈驰;林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脂代谢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年05期
8 张晨光;高继君;李方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年01期
9 纪民;王淑兰;祝英华;王志东;林海燕;梁恩富;;慢性HBV携带者与HBeAg阳性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的病理比较[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1期
10 苏丽;周晓荣;汪晓莺;汤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与CD_4~+Th细胞分化的关系(英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仁志;邬小萍;向天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4水平变化[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萧正德;;慢性乙型肝炎甲胎蛋白增高时的治疗(摘要)[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杜发斌;蔚林兰;孙晓峰;冯明辉;张瑞;;芍地兰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程瑗;金晓芝;叶超;陈永平;章圣辉;洪炜龙;谷甸娜;张磊;郑明华;;不同病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变化[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江宇泳;王融冰;孙静媛;刘军民;吴云忠;周桂琴;孙凤霞;王晓静;;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临床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娄金丽;闫艳;李秀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程瑗;金晓芝;叶超;陈永平;章圣辉;洪炜龙;谷甸娜;张磊;郑明华;;不同病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变化[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旭明;魏争;;三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徐克成;吴建文;;慢性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张永宏;;慢性乙型肝炎防治进展[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5年消化系及肝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莎;如何正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N];工人日报;2001年
2 曾历;新研究带来新启示[N];健康报;2008年
3 ;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原则[N];大连日报;2005年
4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感染五科主任 陈翠英;再谈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N];石家庄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魏平;干扰素有助于实现免疫控制[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剑钟;“丹参酸乙”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7 汪承柏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乙型肝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汪承柏;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乙型肝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汪承柏;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乙型肝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汪承柏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乙型肝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的特征及其与肝脏病变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2 辛桂杰;替诺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宿主的免疫应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e
本文编号:2808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0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