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西藏地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征的单中心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21:01
   研究目的初步了解西藏地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不同分型的临床发病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更好地开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工作,为进一步研究西藏地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特点提供数据和思路。研究方法1.数据资料:(1)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和部分完成24小时pH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2)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藏族医学院实习生对2017年7月~2018年12月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窥镜室完善胃镜检查的胃食管反流病病人和健康体检病人行问卷调查登记。2.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对筛选出来有意义的单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2014年1月~2017年12月4年间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病房检出率为12.00%(574/4782)。反流性食管炎的男女性别比为5.6:1,其中男女的检出率分别为14.92%(487/3265)和5.74%(87/1517),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男性检出率较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51,P0.0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藏族检出率为11.95%(534/4470),汉族检出率为13.03%(31/238),其他民族检出率为12.16%(9/74),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各民族之间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51,P0.05)。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平均年龄为(44.2±14.5)岁,18岁阳性率为1.39%(8/574),18~44岁阳性率为51.74%(297/574),45~59岁阳性率为31.36%(180/574),60岁阳性率为15.51%(89/574)。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表现为A、B级者比率为89.02%(511/574),C、D级者比率为10.98%(63/574)。随着年龄增加,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2,P0.05)。通过内镜检查得出反流性食管炎的伴发疾病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64/57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7/574)、胃溃疡(96/547)、糜烂性胃炎(58/574)、萎缩性胃炎(27/574)、复合性溃疡(20/574)、Barrett食管(17/574)、食管裂孔疝(9/574)、高山胃食管粘膜像(6/574)。(2)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发生率分别为胸痛(12/31,38.71%)、反胃和烧心(16/31,51.61%)、反酸(21/31,67.74%)。食管外症状发生率分别为吞咽痛(4/31,12.90%)、吞咽困难(6/31,19.35%)、咳嗽(5/31,16.13%)、气短(8/31,25.81%)、咽部异物感(10/31,32.26%)、牙痛(5/31,16.13%)。反流性食管炎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发生率分别为胸痛(16/36,44.44%)、反胃(19/36,52.78%)、烧心(26/36,72.22%)、反酸(27/36,75.00%)。食管外的发生率分别为吞咽痛(1/36,2.78%)、吞咽困难(1/36,2.78%)、咳嗽(9/31,25.00%)、气短(13/31,36.11%)、咽部异物感(9/31,25.00%)、牙痛(8/31,22.22%)。非糜烂性反流病组和反流性食管炎组在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外反流症状发生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反流性食管炎组以男性(29/36,80.56%)、超重(25/36,69.44%)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糜烂性反流病组大学及以上学历(11/31,35.48%)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糜烂性反流病组Zung氏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为(54.72±6.74)分,Zung氏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为(43.96±7.70)分,反流性食管炎组Zung氏抑郁量表评分为(50.66±6.56)分,Zung氏焦虑量表评分为(43.42±5.99)分。非糜烂性反流病组较反流性食管炎组Zung氏抑郁量表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为年龄(χ~2=9.328,P0.05)、职业(χ~2=11.669,P0.05)、BMI(χ~2=8.111,P0.05)、吸烟(χ~2=6.298,P0.05)、饮酒(χ~2=10.642,P0.05)、高脂饮食(χ~2=9.935,P0.05)。对以上单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饮酒[OR值=2.590,95%CI:1.201~5.587]、高脂饮食[OR值=2.394,95%CI:1.079~5.312]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24小时pH检测中pH4的百分比时间、DeMeester积分、5分钟以上反流次数检测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情况的阳性率分别为83.3%(55/66)、80.3%(53/66)、74.2%(44/66)。非糜烂性反流病组男性总反流次数为(89.48±71.38)次,女性总反流次数为(191.40±200.20)次,女性较男性总反流次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西藏地区反流性食管炎以轻度为主,男性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常伴发胃及十二指肠疾病,需综合治疗。(2)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在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外症状上无明显差异。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男性、超重人数较多,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高学历人数较多,Zung氏抑郁量表评分较高,应注重个体化治疗。(3)饮酒、高脂饮食是西藏地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对患者行饮食宣教。(4)pH4的百分比时间、DeMeester积分、5分钟以上反流次数是检测西藏地区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情况比较灵敏的阳性指标,非糜烂性反流病组女性较男性总反流次数更多。
【学位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婧;赖虔青;高远;林平;;林平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撷菁[J];亚太传统医药;2019年06期

2 纪浩洋;孟化;;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年06期

3 王秋生;;胃食管反流病之发病机制与辩证施术[J];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9年02期

4 安丽娟;俞永江;;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J];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9年02期

5 向雪梅;;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62期

6 郑洁;;胃食管反流病[J];中国水电医学;2003年03期

7 卜庆萍;;经常泛酸 当心胃食管反流病[J];山西老年;2019年08期

8 ;郑州陇海医院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中心 院士团队坐阵:打造多学科协作的单病专科[J];河南医学研究;2018年21期

9 阿迪来·阿布都热西提;高峰;;胃食管反流病新型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04期

10 ;郑州陇海医院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中心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河南医学研究;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源媛;牛丽娜;方明;余凡;尤昱斐;沈丽娟;陈吉华;;磨牙症与胃食管反流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2 李建锋;谢胜;刘礼剑;黄晓燕;杨成宁;刘园园;陈广文;李娟;戴文杰;陈明冰;;谢胜教授从肺肾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撷菁[A];第三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3 刘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A];第二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4 郑亮;;中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陈彩艳;;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健康教育[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游;;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认识对比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唐旭东;赵迎盼;;近二十年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的文献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尚莹莹;王宏伟;黄天生;朱生j;;从“气”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9 贾永兰;李金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3例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李黎;朱生j;;胃食管反流病患病人群年龄分层研究——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临床比较[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包晓凤 李惠钰;关注胃健康 携手健康人生[N];科学时报;2011年

2 记者 闻有成;向“胃食管反流病”宣战的院士和他的团队[N];经济参考报;2019年

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 于磊;经内镜治胃食管反流 疗效与风险并存[N];健康报;2019年

4 上海仁济医院消化科教授 陈胜良 耳鼻喉科 徐吉 袁惠芸 整理;预防喉癌 须提防胃食管反流[N];健康报;2018年

5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永帅 马骏名老中医工作室 李学军;马骏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6 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李增烈;治疗胃食管反流要关注“小事”[N];健康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李颖;年轻白领更要当心胃食管反流[N];科技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朱国旺;胃食管反流病,伤害的不止是食管[N];中国医药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周丽;胃食管反流病人易找错诊室[N];河北日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裘炯华;胃食管反流按需治疗[N];医药经济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路亭;慢性胃食管反流病动物模型制备与HO-1在食管和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2 孙晓红;抗胃食管反流机制及胃食管反流病非药物治疗途经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3 许大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餐后胃内体积和酸分布特征及其在反流机制中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查慧;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食管动力及感觉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尚文t

本文编号:2815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15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f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