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武汉市高危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综合征的现况特点及临床特征。 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3月至7月在本院保健科参加健康体检人群,目标人群主要为办公室作业人员,共1928人。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个人病史、家族病史、体格检查等四方面内容,其中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个人病史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血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脏B超。脂肪肝诊断标准依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建议标准,代谢综合征使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2005)建议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 2004)建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结果所调查人群代谢综合征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8.2%(IDF标准)、16.9%(CDS标准)及26.5%,高血压病、糖尿病、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49.9%、9.8%、21.8%、7.8%、47.1%、2.8%。血压血糖异常随增龄患病率增加,高TG、全身肥胖及NAFLD的患病年龄高峰基本一致,40岁到70岁为患病高峰,腹型肥胖和MS的患病高峰集中在50岁到70岁,NAFLD患病年龄高峰较MS提前一个年龄段。18岁到30岁的青年人中存在27%~30%的TG升高及超重或肥胖,而MS (IDF 2005)及NAFLD的患病率也达到10%左右。高血压病患者、高TG血症患者、高TC血症患者、及低HDL-C血症患者中NAFL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伴有血糖血脂紊乱者NAFLD患病率显著高于MS,而血糖伴有血脂紊乱者MS患病率高于NAFL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NAFLD患者或MS患者中,高血压病、高TG血症及糖尿病均为主要的代谢紊乱疾病。本高危人群NAFLD总患病率约为2005上海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2倍,且高发年龄段提前10岁。本高危人群MS患病率低于北京地区2009年所报道北京地区MS患病率,高于前两次武汉市居民MS报道的患病率。 结论以办公室作业为主的武汉市居民NAFLD及MS发病率高于目前报道的全国普查结果,各类代谢相关的疾病中NAFLD及MS患病率高,目NAFLD患病情况更为普遍,NAFLD与MS人群中各代谢异常疾病患病率亦高,且MS及NAFLD的低龄化与全国普查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青年人患病率的增加变化趋势一致,警示我们预防工作应从青年就开始。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探讨。 方法从第一部分体检人群中选出研究对象共1107人,分为单纯代谢综合征组(MS),单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N)及对照组。所有个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脏B超。参考Framingham研究模型计算各研究对象十年冠心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百分比。脂肪肝诊断标准依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建议标准,代谢综合征使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建议标准。 结果MS、NAFLD及MN三组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的现患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MS、NAFLD及MN三组与对照组相比,舒张压、BMI、腰围、腰臀比、WB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ALT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增高,HDL-C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S组血压、腰围、腰臀比及TG均显著高于NAFLD组(P<0.05或P<0.01)。MN组BMI、WBC、TC及TG显著高于MS组(P<0.05或P<0.01),血压、BMI、腰围、腰臀比、WB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均显著高于NAFLD组(P<0.05或P<0.01)。MS及MN组Framingham十年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百分比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N组十年冠心病风险百分比显著高于MS及NAFLD组(P0.01),MS组显著高于NAFLD组(P0.01)。腰围及ALT为三组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OR波动于1.03~1.81,P0.01),而BMI为NAFLD及MN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25及1.34,P0.01),收缩压、空腹血糖及LDL-C为MS及MN两组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OR波动于1.02~1.74,P0.01)。TG为人群同时患MS及NAFLD的最强危险因素,其次由强到弱依次为LDL-C、FBG、BMI、WC、ALT及收缩压。 结论NAFLD与MS代谢异常组分及程度类似,而二者合并存在时代谢异常程度更明显,且十年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TG升高为人群同时患MS及NAFLD的最强危险因素。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MS、NAFLD者循环中炎症因子IL-18的水平以及其天然拮抗剂IL-18BP水平,并进一步检测内脏脂肪组织中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肥胖相关的慢性炎症在MS及NAFLD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从本次调查对象中选取的人群,分两组,一组为健康对照者,共160(男114例,女46例)人,一组为MS合并NAFLD组,共140(男100,女40)人;另一部分为留取脂肪组织的人群,9例(男5例,女4例)为MS合并NAFLD,7例(男3例,女4例)无NAFLD及MS为对照组。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等。根据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NAFLD。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建议的MS诊断标准诊断MS。取隔夜空腹12小时静脉血测空腹血糖、血TC、TG、HDL-C、LDL-C肝肾功能在本院标准化生化实验室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在我院核医学科测定。血浆IL-18、IL-18BP、TNF-α、脂联素采用ELISA法测定。腹腔镜取内脏网膜及皮下脂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脂肪组织脂联素、IL-18、IL-18受体、TNF-αmRNA等表达并分析脂肪组织IL-18基因表达水平与血IL-18水平的关系。 结果:MS合并NAFLD组WC、WBC、GC、UA、BMI、TC、LDL、SBP、DBP、ALT、GGT、IL-18、IL-18/IL-18BP ratio、TNF-α、TG、空腹胰岛素、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HDL、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IL-18/IL-18BP ratio与WC、血压、UA、ALT、GGT、BMI、FBG、TC、TG、LDL-C、TNF-α、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波动于0.183与0.585之间,P0.01或P0.05),与脂联素、HDL-C成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2、-0.369,P0.01);控制年龄、白细胞数、ALT、GGT、UA、血压、血糖、血脂、BMI后,IL-18/IL-18BP ratio与WC、insulin及HOMA-IR的偏相关系数波动于0.266与0.341之间(P0.01);控制年龄、白细胞数、ALT、GGT、UA、血压、血糖、血脂、BMI、空腹胰岛素、HOMA-IR后,IL-18/IL-18BP ratio与WC仍呈显著独立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229,P0.01);对IL-18及IL-18/IL-18BP ratio行四分位法比较病例数的差异,并行趋势卡方检验。随着IL-18(x2=32.17,P=0.000)及IL-18/IL-18BP ratio(x2=77.65, P=0.000)四分位数增高,MS合并NAFLD的患病人数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LT(OR=1.036, CI: 1.00l~1.072;P=0.042). IL-18/IL-18BP ratio(OR=18.043, CI:2.852~114.139;P=0.002).TNF-α(OR=1.364,CI:1.062~1.752;P=0.015)及TG(OR=2.864,CI:1.269~6.462;P=0.011)为患MS合并NAFLD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MS合并NAFLD组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组织IL-18.IL-18R.TNF-α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与内脏组织IL-18mRNA表达水平与血浆IL-18水平相关性好。相关分析示,相关系数波动于0.668到0.692之间(P0.01)。 结论:提示脂肪相关的脂肪炎症在MS合并NAFLD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提示结合IL-18BP评估IL-18的作用可能更为合理。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R57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年03期
2 顾东风,Reynolds K,杨文杰,陈恕凤,吴锡桂,段秀芳,蒲晓东,徐丽华,吴先萍,陈祥福,魏仁敏,陈娜萦,吴天一,王礼桂,姚才良,牟建军,马义峰,王晓飞,Whelton P,何江;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年03期
3 范建高,朱军,李新建,李锐,戴菲,宋晓敏,陈兰,李锋,陈世耀;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02期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03期
5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姚崇华,向红丁,翟凤英,马冠生,杨晓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执行组;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07期
6 赵林双;陈玉石;向光大;侯洁;乐岭;蒋文;曹红燕;徐琳;郑敏;;武汉地区中老年常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相关因素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年03期
7 刘佩文;陈璐璐;孙晖;周瑞;马杰;王炳双;张红梅;周约伟;耿明霞;王望东;王文工;曾庆玲;何峰容;陶燕;;武汉地区成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相关因素[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年05期
8 杨文英;;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胰岛素抵抗的早期标志[J];中华内科杂志;2007年03期
9 卢伟;刘美霞;李锐;傅华;金泰^
本文编号:2825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2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