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愈疡汤对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大鼠胃黏膜三叶因子2、3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10 02:14
   目的:研究愈疡汤对冰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胃黏膜三叶因子2、3表达的影响,探讨愈疡汤在治疗胃溃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胃溃疡模型组、愈疡汤高剂量组、愈疡汤中剂量组、愈疡汤低剂量组、雷贝拉唑对照组,每组10只。用冰乙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胃黏膜TFF2、TFF3的表达情况,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其阳性信号平均光密度了解其表达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胃黏膜TFF2、TFF3表达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组胃黏膜溃疡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雷贝拉唑组比较,愈疡汤高、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愈疡汤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HE染色显示各组大鼠胃黏膜大体形态比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胃组织结构正常,胃黏膜表面光滑,呈粉红色,黏膜皱襞整齐清晰,未见糜烂及溃疡。模型组大鼠可见溃疡形成,黏膜面表层见坏死组织,其下见肉芽组织增生,并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肌层和浆膜完全被破坏,溃疡周围黏膜腺体间质充血、水肿,可见新生小毛细血管;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表层坏死组织减少,黏膜腺体重现,粘膜下层逐渐近似正常,间质充血水肿减轻、浆膜结构逐渐恢复完整,炎症细胞及渗出物逐渐消失。(3)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TFF2及TFF3阳性细胞显著增多,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愈疡汤高、中剂量组与雷贝拉唑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愈疡汤低剂量组与雷贝拉唑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RT-PCR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可见少量TFF2mRNA、TFF3mRNA的表达,愈疡汤高、中剂量组与雷贝拉唑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愈疡汤低剂量组与雷贝拉唑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疡汤能通过上调TFF2、TFF3的表达保护大鼠胃黏膜组织,改善溃疡的愈合质量,促进溃疡愈合。
【学位单位】:桂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573.1
【部分图文】:

大鼠胃,理变,苏木精-伊红染色,黏膜


(P<0.05).低剂量组与雷贝拉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E 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的组织形态学见图 1。各组大鼠胃黏膜大体形态比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胃组织结构正常,胃黏膜表面光滑,呈粉红色,黏膜皱襞整齐清晰,未见糜烂及溃疡。模型组大鼠可见溃疡形成,黏膜面表层见坏死组织,其下见肉芽组织增生,并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肌层和浆膜完全被破坏,溃疡周围黏膜腺体间质充血、水肿,可见新生小毛细血管;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表层坏死组织减少,黏膜腺体重现,粘膜下层逐渐近似正常,间质充血水肿减轻、浆膜结构逐渐恢复完整,炎症细胞及渗出物逐渐消失。

胃黏膜,基因表达


型组;3:愈疡汤高剂量组;4:愈疡汤中剂量组4胃黏膜中 TFF2mRNA 基因 4 PCR amplification products of thT-PCT 检测TFF3mRNA 的表达,与意义(P<0.01 或 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唑组、模型组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5。黏膜中 TFF3mRNA 基因表达

胃黏膜,基因表达,基因


胃黏膜中TFF3mRNA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瑞庆,刘爱莲;抗复愈疡汤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50例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4年08期

2 孙德俊;良附金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J];湖北中医杂志;1998年03期

3 吴南f ;自拟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阳性117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4 刘松涛;自拟佛手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6年12期

5 周男华,郑惠虹;愈疡汤维持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刘静;愈疡汤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年10期

7 张明,苏明廉,王文,孙守宏;七硝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J];中国乡村医生;1997年04期

8 解淑华,颜廷成;祛毒敛溃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山东中医杂志;2004年04期

9 董德保,高尚社;益胃愈疡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78例临床观察[J];河南医药信息;1999年12期

10 林芸;安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泽民;;清幽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2 张明华;;自拟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迟莉丽;石敏;;安肠愈疡汤合加味生肌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药效学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勇;王严戒;余国雨;向阳;高茜;李文辉;张云;;两栖类三叶因子活化人血小板的分子机制[A];第九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5 任建林;卢雅;丕王琳;陈建民;施华秀;叶震世;钟燕;林逊汀;林辉;潘金水;;三叶因子1在胃粘膜中的表达及存在的分子形式[A];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董秀云;周丽雅;林三仁;茹炳根;方敏;;基因重组人小肠三叶因子保护胃粘膜促进胃溃疡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海波;佟云鹏;茹炳根;;人三叶因子3诱导的人结肠上皮癌细胞差异展示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卢雅丕;董菁;周飞;王琳;张波;陈美娅;任建林;;人三叶因子1真核载体的构建与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9 茹炳根;;一种尚未开拓的新型化妆品添加剂——人小肠三叶因子[A];2006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方敏;茹强;王洪云;茹炳根;;人三叶因子3体外拮抗顺铂诱导HCT116细胞凋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路敏;骨折别吃盖胃平[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周涛;有十种恶习特伤胃[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3 王洁;胃有十怕[N];民族医药报;2007年

4 杭向真;服胃药要分“四时五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5 朱本浩;伤胃的10种不良习惯[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李全达;慢性胃炎的诊治[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记者白毅;胃黏膜修复“中介”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 庄庆平;治胃病,别忘黏膜保护剂[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指导专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黄兴兰副教授 特约记者 黄学超;服胃药 餐前餐后有区别[N];医药导报;2007年

10 王树平;按“四时五类”服胃药[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莉丽;安肠愈疡汤口服合生肌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高茜;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复合物生物化学特性与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韩俊岭;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致病因素、诊断、发病机理及清热理气冲剂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4 肖景东;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对乙酸致胃溃疡大鼠溃疡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任健;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模型表征与胃黏膜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相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王纯雁;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对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抑制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彭树灵;大鼠乙酸性胃溃疡及维胃方治疗的代谢组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封迎帅;从eHSP释放与TLR信号转导途径探讨艾灸对Hp胃黏膜炎性损伤的干预机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聂时南;三叶肽在胃黏膜应激性损伤中的修复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10 林坚;脾胃湿热证与三叶因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静;愈疡汤对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大鼠胃黏膜三叶因子2、3表达的影响[D];桂林医学院;2013年

2 孙大娟;安肠愈疡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宇;生肌愈疡汤治疗郁热型胃溃疡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程晓云;和胃愈疡汤治疗NSAIDs相关性胃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魏攀;生肌愈疡汤治疗肝胃气滞型胃溃疡及对幽门螺旋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石淑青;三叶因子Ⅰ和Ⅱ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的表达及意义[D];浙江大学;2004年

7 钟丹丹;三叶因子2表达在胃溃疡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龙胜勇;严重烫伤后早期大鼠胃黏膜组织中HSP70表达变化及胰岛素干预作用[D];昆明医学院;2010年

9 何绍珍;乙醇性胃黏膜损伤中氧自由基与线粒体DNA ATPase6,8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10 石磊;TFF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OX-2、VEGF和MVD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4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34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8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