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MELD及MELD联合血清钠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10 08:16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MELD联合血清钠公式(MELD-Na、MESO、iMELD)在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方面的能力。 方法 对233例具有完整病例资料和随访结果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回顾性评估,随访1年。计算每例患者MELD评分及MELD联合血清钠公式(MELD-Na、MESO、iMELD)的评分,运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及其下的面积(AUC)评价各公式的预测能力,并利用截断值绘制出Kaplan-Meier生存曲线。 结果 在233例患者中,在3个月内有37例死亡,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19.03±9.61与9.69±5.32),MELD-Na(24.75±12.98与10.16+6.21),MESO(1.45+0.77与0.71±0.40),iMELD(43.76±10.49与30.09±7.01)比较均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内有45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17.80±9.16与9.59±5.38),MELD-Na(22.80±12.57与10.00±6.25),MESO(1.35±0.74与0.70±0.40),iMELD(42.28±10.08与29.87±7.05)比较差异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1年内有62例死亡,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16.24+8.64与9.34±5.33),MELD-Na(20.00±11.94与9.74±6.29),MESO(1.22±0.69与0.68±0.40),iMELD(39.41±10.35与29.67±7.08)比较差异也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0.01)。这四种评分(MELD、MELD-Na、MESO、iMELD)3个月的AUC值分别为0.828、0.901、0.835和0.891,6个月的AUC值分别为0.805、0.876、0.815和0.874,1年的AUC值分别为0.775、0.828、0.781、0.808,各时期MELD-Na的AUC值均高于其它评分,且MELD-Na与MELD、MESO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ELD-Na与iMELD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从生存曲线中可以看出,MELD及其联合血清钠公式均可以判断患者3个月和1年是否存活。 结论 MELD评分及联合血清钠公式均能很好的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和中期预后,且预测短期预后更为准确。在这四种评分中,MELD-Na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较好的模型。
【学位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R575.2
【部分图文】:

ROC曲线,ROC曲线,死亡率,统计学意义


注:①与生存组比较P<0.01;②与生存组比较P<0.05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及四种评分预测预后的准确性MELD、MELD一Na、MESO、iMELD在预测3个月内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901、0.835和0.891(图l);6个月内死亡率的AUC值分别为0.805、0.876、0.815和0.874(图2);l年内死亡率的AUC值分别为0.775、0.828、0.781、0.808(图3)。其中MELD一Na的AUC值较其他三种评分高,且MELD一Na与MELD、MESO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ELD一Na与iMELD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ROC曲线,ROC曲线,死亡率,统计学意义


MELD、MELD一Na、MESO、iMELD在预测3个月内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901、0.835和0.891(图l);6个月内死亡率的AUC值分别为0.805、0.876、0.815和0.874(图2);l年内死亡率的AUC值分别为0.775、0.828、0.781、0.808(图3)。其中MELD一Na的AUC值较其他三种评分高,且MELD一Na与MELD、MESO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ELD一Na与iMELD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厂厂{二二.:口}一“M〔50坦丫厂}一少性L。品」’}一份艳renCe 12.lln.—MELD—MELD一a-一MESO一一iMELD_R.怕renC. 0.00.20一40一‘1·sPeci们e勺 0.8, .00.002 0.40.61·sPec既勺 0.81.0图1,3个月内四种评分预后判断的ROC曲线图2,6个月内四种评分预后判断的ROC曲线沙—MELD—MELD一日-一MESO一一iMELD_R

曲线,失代偿期肝硬化,低钠血症,并发症


MESO评估1年预后的图11,iMELD评估1年预后的K即lan一Meier曲线K即lan一Meier曲线讨论自2001年KamathPs等121对“MayOTIPs模型”公式进行了改动,并得到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公式,MELD评分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学者都已证明,MELD评分较CTP分级能更好的预测肝脏疾病的预后件9]。但MELD评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等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过去曾被认为是供肝分配的原则之一,上述并发症的存在对患者生命造成直接的危害,但在MELD评分中并没有反映上述并发症的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低钠血症与肝硬化的预后密切相关。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低钠血症非常常见。在本研究中的23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45例存在低钠血症,其原因为:第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程长,长期摄入、吸收、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通宝;软肝化纤汤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功能作用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2 张茂根,张茂荣;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48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3 付月箫;张振强;谷灿立;李文现;田中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103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4 吴福宁;李猛;李振前;朱幼芙;;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肝活体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相关性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3期

5 张鸣;金晓东;;不同证型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6 张照如;朱立雨;陈红;;亮菌甲素对慢性乙肝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J];安徽医学;2008年03期

7 吴娟;胡乃中;;肝硬化合并糖尿病99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12期

8 杨中菊;胡乃中;;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12期

9 单金颖;;大学新生乙肝感染的调查分析及疫苗的接种和指导[J];安徽医药;2008年07期

10 胡冬梅;谭林;;超声评分在慢性HBV携带肝纤维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药;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刚;肖影群;尹燕跃;吴宝灵;余海滨;;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涂相林;;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学[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刘鸿彬;张衍强;张桃凤;吴沁聿;;拉米夫定及联合大黄嚺虫丸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聂广;;重型肝炎的分型、分期与分级[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5 冯建德;;苦参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的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6 席启辉;于强;彭伟明;;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阿拓莫兰治疗活动性肝硬化48例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7 赖丽霞;王桂良;文萍;文剑波;徐林芳;龚敏;韩明;;拉米夫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肝后肝硬化120例疗效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8 汤雄;袁涛;陶冶;;拉米夫定单药及其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血清标记与病理评价[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熊德琴;谢南;敖琴芳;;异甘草酸镁联合丹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李雪芬;叶波;杨先知;陈瑜;鲁海峰;吴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应答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相关性[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新;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及非结构蛋白5A的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2 陈辉;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G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王鲁文;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1年

4 史华新;加味补肝散含药血清对肝细胞损伤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吴健;肝移植病人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于淑丽;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策略的评价[D];复旦大学;2003年

7 赵红兵;清化瘀毒滋养肝肾论治慢性乙型肝炎[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邢同海;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及其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4年

9 王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氧化损伤和免疫调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10 孙建光;滋肾化纤饮抗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卓婷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与乙型肝炎重症化相关的标志性免疫分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黄燕;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原彤彤;hFgl2凝血酶原酶蛋白的表达与慢性重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癌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米俊杰;BMP5和BMP 6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杨芳;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ACE2及Ang-(1-7)的变化[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孙瑛;中药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的系统综述以及序贯META分析检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黎凤娇;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侯要素与其Ishak组织学评分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马丽君;乙肝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无创诊断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魏东庆;肝细胞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时间和复发类型影响因素的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10 许勇;不同血清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4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34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d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