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12 16:28
   背景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崭新的内镜诊疗技术,主要被用于胰胆管系统疾病的诊断。随着新技术的发展,ERCP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尽管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内镜(EUS),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等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可部分替代诊断性ERCP,但ERCP在组织活检、胰胆管内超声(IDUS)的使用等方面仍有着重要的作用,且其在胰胆管疾病治疗上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第一部分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对胆胰疾病发生发展及ERCP操作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目的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um,PAD)是行ERCP检查时的常见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发生发展间的关系、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ERCP操作成功率的影响以及其对ERCP下不同胆管结石取石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9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诊治的患者共6390名,其中有PAD的患者1489名,对照组1500名从无PAD患者中随机挑选,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胆管结石发病情况、ERCP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AD组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及胆管炎患病率均高于无PAD组(P0.01)。PAD组和无PAD组的ERCP插管成功率相似(98.59%vs.99.07%,P=0.225),同时两组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与无PAD组相比,PAD组的EST取石成功率要较低(83.53%vs.94.31%,P=0.005)。在PAD组中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EST的取石成功率要低于EPBD和ESBD;但三种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各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和胆管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存在并不应该被视为ERCP成功插管的阻碍。另外,在对存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EST、EPBD和ESBD同样安全,但是EST的取石成功率要低于EPBD和ESBD。第二部分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导管内超声内镜(IDUS)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胆管狭窄上的应用价值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导管内超声内镜(ERCP/IDUS)在胆管良、恶性狭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0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导管内超声内镜(ERCP/IDUS)诊治的病人的临床资料。ERCP/IDUS的诊断结果将同“最终”诊断,即“金标准”手术/活检病理结果或随访超过12个月所获得的最后诊断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93例胆管狭窄患者。ERCP/IDUS正确诊断了97例恶性胆管狭窄中的94例和96例良性胆管狭窄中的76例。IDUS/ERCP在鉴别诊断胆管良、恶性狭窄上的灵敏度、特异度与精确度分别为96.91%,79.17%和88.08%。除此之外,ERCP/IDUS在鉴别诊断近端胆管良、恶性狭窄上的精确度要明显高于诊断远端胆管狭窄(98.08%vs.82.73%,p=0.006)。另外,分析结果表明恶性胆管狭窄的狭窄长度明显大于良性胆管狭窄,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13.76±7.37mm vs.19.97±11.37mm,p0.001);同时,恶性胆管狭窄所累及处的胆管壁厚度也明显大于良性胆管狭窄(3.06±0.92mm vs.7.03±3.70mm,p=0.008)。统计结果显示,当狭窄处胆管壁厚度大于7mm时,其对恶性胆管狭窄的阳性预测值为100%,与此同时,当胆管狭窄段长度超过20mm时,其对恶性胆管狭窄的阳性预测值也可达到93.44%。结论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导管内超声内镜(ERCP/IDUS)能有效的鉴别胆管良、恶性狭窄,从而进一步指导接下来的临床诊疗。
【学位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7
【部分图文】:

胆管狭窄


2.3.5 IDUS 下狭窄处管壁厚度和狭窄长度经过仔细查阅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的 ERCP/IDUS 操作记录,共获得了 162 名患者胆管狭窄处的狭窄长度和 22 名患者胆管狭窄处管壁厚度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图2),恶性胆管狭窄的狭窄的狭窄长度要显著大于良性胆管狭窄(19.97±11.37mm vs.13.76±7.37mm, P<0.001)。当将狭窄长度≥20mm 作为划分良性胆管狭窄和恶性胆管狭窄的节点时,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其对诊断恶性胆管狭窄的阳性预测值为 93.44%,而阴性预测值则为 53.47%。除此之外,良、恶性胆管狭窄狭窄处的胆管壁厚度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恶性胆管狭窄处的管壁厚度要明显大于良性狭窄(7.03±3.70mmvs. 3.06±0.92mm, P=0.008)。无外部压迫时,当将狭窄处胆管壁厚度≥7mm 作为划分良性胆管狭窄和恶性胆管狭窄的节点时,其对诊断恶性胆管狭窄的阳性预测值为 100%,与此同时,阴性预测者则为 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月华;王小平;;良性胆管狭窄内镜诊疗研究新进展[J];河北医药;2018年05期

2 杨文雄;郑永;王阿勇;康利民;施红宁;吴洁;;肝胆管结石合并高位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04期

3 张博皓;张小文;;良性胆管狭窄临床诊疗现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3期

4 王永利;;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狭窄及结石的综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89期

5 王坚;陈炜;;胆肠吻合术在高位胆管狭窄治疗中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年10期

6 刘仁学;;肝胆管结石伴肝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24期

7 于良;师建华;王博;孙昊;郝杰;;闭合性肝外伤导致高位胆管狭窄患者的手术治疗[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3年04期

8 黄峻松;李光早;;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3年02期

9 武峤;何小东;陶连元;蔡磊;;良性胆管狭窄发生机制的分子学研究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年01期

10 邵黎明;蔡建庭;;良性胆管狭窄的内镜治疗[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滔;紫杉醇-改性壳聚糖缓释膜制备、性质及抑制兔胆管瘢痕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2 王敬;损伤性胆管狭窄的病因分析及防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3 范应方;3D技术在精准肝胆管结石外科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杨瑾;紫杉醇生物可降解支架对损伤后胆管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疗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2 郑亮;胆管狭窄的ERCP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导丝超选和生存期预测[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3 李山林;胆道术后胆管狭窄内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D];青海大学;2012年

4 郝立校;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对良性胆管狭窄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祝宇明;带蒂脐静脉胆管修补术与胆肠吻合术对良性胆管狭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6 肖宏生;兔损伤性胆管狭窄模型的建立及丝裂霉素C涂层支架的制作[D];苏州大学;2012年

7 穆琼;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8 李仕总;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9 杨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李自强;良性胆管狭窄胆肠吻合术疗效分析及曲安奈德缓释膜特性[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38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38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8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