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西南地区HCV基因型的变迁及抗病毒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5 10:10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1.8亿以上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且约有8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因此HCV感染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HCV目前分为六种基因型和多种亚型。HC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特性,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指标。然而近年来有报道发现西方国家HCV基因型的分布随着其主要感染方式的改变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开始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强制性HCV筛查以来,通过输血或血液制品感染HCV的人数已明显下降,然而静脉吸毒者明显增加。中国西南地区与世界主要毒品生产地之一的东南亚国家相邻,更是静脉吸毒的高发地。因此,我们猜测静脉吸毒可能已成为西南地区新发HCV感染的主要途径,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基因型(3型和6型)也可能随之逐渐传入,从而使该地区HCV基因型的分布更加多样化。 有研究认为多次暴露的患者有可能同时或先后感染不同基因(亚)型HCV而产生混合感染。不同基因(亚)型HCV感染同一宿主后一般只有一种基因(亚)型先成为优势基因(亚)型,但随访过程中优劣势基因(亚)型可以发生转换。最近还报道了多种不同基因(亚)型HCV间的重组体病毒。不同基因(亚)型HCV混合感染及混合感染后在宿主体内的生存状态变化对丙型肝炎的防治可能带来更大挑战,但目前报道的不同基因(亚)型HCV混合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混合感染后发生基因重组和优劣势基因(亚)型转换的机率更是存在很大争议。既然具有多次暴露机会的静脉吸毒可能已成为西南地区新发HCV感染的主要途径,且该地区HCV基因型的分布呈现明显多样化,这在理论上更加增加了宿主感染多种基因(亚)型HCV的可能性。因此,研究该地区不同基因(亚)型HCV混合感染情况已刻不容缓。 HCV基因型也是影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疗程的主要因素。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以HCV1型、2型和3型为主,目前对这些基因型HC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较多。HCV2型和3型对治疗的敏感性较好,治疗24周约有80%可以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virological response,SVR);HCV1型对治疗的敏感性较差,治疗48周仅约有50%的患者可以获得SVR。然而,对HCV4型、5型和6型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至今还研究较少。随着西南地区HCV6型感染者的逐渐增多,研究HCV6型感染者对抗病毒治疗的疗效预测和疗程优化也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本研究连续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间西南医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的HC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和临床资料,系统分析HCV基因型和感染方式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应用目前公认的准确性最好的CE1区PCR克隆测序法对24份随机抽取的具有多次暴露机会的HC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不同基因(亚)型HCV混合感染的检测,同时对反复暴露的患者中所有能够收集到的随访系列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亚)型的纵向比较,并在较大范围内筛查不同基因(亚)型HCV间的重组体病毒;对2010年3月以前完成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主要研究结果 1、371例HCV基因分型成功的患者中,HCV1a亚型3例(0.8%),1b亚型156例(42.0%),2a亚型36例(9.7%),3a亚型45例(12.1%),3b亚型78例(21.0%),4a亚型1例(0.3%)和6a亚型52例(14.0%)。HCV3型和6型所占的比例,40岁或40岁以下年龄组(63.6%)明显高于40岁以上年龄组(21.6%,P=0.000),1997年以后感染者(54.4%)明显高于1997以前感染者(27.3%,P=0.001),静脉吸毒的感染者(85.4%)明显高于其他感染者(32.5%,P=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40岁或40岁以下(OR=3.880;95%CI:2.303-6.537,P=0.000)和有静脉吸毒史(OR=8.115;95%CI:4.270-15.421, P=0.000)是HCV3型和6型的独立预测因素。静脉吸毒者占总病例数的27.8%,且40岁或40岁以下年龄组(40.4%)明显高于40岁以上年龄组(7.1%,P=0.000),1997年以后感染者(40.3%)明显高于1997以前感染者(16.2%,P=0.000)。 2、用PCR克隆测序法对具有多次暴露机会的HCV感染者进行不同基因(亚)型HCV混合感染的检测,发现47.4%(9/19))的病人和45.8%(11/24)的标本存在混合感染。20例静脉吸毒者和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者能够收集到两次或两次以上HCV RNA定量为阳性的随访系列血清标本,对每例患者的随访系列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亚)型的纵向比较,均未发现HCV基因(亚)型发生转换。对来自222例患者的243份血清标本(其中包括107份来自92例静脉吸毒者,26份来自20例血液透析者,110份来自110例其他感染者)分别以CE1区和NS5B区作为靶序列进行测序遗传树比对分析基因分型,未发现两区基因分型结果不一致者。其中有两例患者确定存在不同基因型HCV混合感染分别达5月与12月,仍未见优势基因型转换及发生基因重组。 3、对103例已完成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者(其中HCV2型、3型和6型感染者治疗24周,HCV1型感染者治疗48周)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HCV6a感染者获得SVR的比例(81.8%)与HCV2型或3型感染者(83.3%,P=0.879)相似,高于HCV1b型感染者(59.0%,P=0.068)。HCV6a感染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al response, 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 EVR)和治疗末病毒学应答(end of 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 ETVR)的比例分别为83.3%、95.5%和90.9%,均与HCV2型或3型感染者无统计学差异,高于HCV1b型感染者。在获得ETVR者中,HCV6a感染者的复发率为10.0%,低于HCV2型或3型感染者(12.5%)和HCV1b感染者(23.3%),但无统计学差异(P=0.344)。RVR(86.7% vs. 90.0%,P=0.683)和EVR(85.7% vs. 86.8%,P=0.904)的阳性预测值,HCV6a型感染者与HCV2型或3型感染者无统计学差异。3例未获得RVR的HCV6a型感染者完成24周疗程后,2例获得EVR者均获得SVR,但1例未获得EVR者亦未获得SVR。 结论 1、静脉吸毒已成为西南地区新发HCV感染的主要方式,也是HCV3型和6型的主要传播途径,HCV3型和6型在该地区的比例也已明显增加。 2、虽然具有多次暴露机会的患者不同基因(亚)型HCV的混合感染率较高,但具有随访系列血清标本的高危感染者并未发现HCV优势基因(亚)型的变化;西南地区目前也未发现不同基因(亚)型HCV间的重组体病毒。 3、HCV6型感染者应用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的疗效,与HCV2/3型感染者相似,优于HCV1型感染者治疗48周。
【学位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R512.6
【部分图文】:

基因分型,页面,序列分析仪,软件


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析由 DNA ABI PRISM 3730 序列分析仪完成。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的遗传树比对分析用 NCBI 上的 Viral Genotyping Tool 完成。HCV 基因分型的操作页面如图 1-1 所示。具体网址为 http://www.ncbi.nlm.nih.gov/projects/genotyping/formpage.cgi。

分布情况,琼脂糖凝胶电泳,产物,分布情况


图 1-2 CE1 区 RT-1stPCR 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M 为 DNA Marker DL2000,从上至下依次为2000bp、1000bp、750bp、500bp、250bp、100bp,N 为阴性对照,1、2、4 标本血清 HCV RNA≥108拷贝/ml,3、6 标本血清 HCV RNA 定量均为 107拷贝/ml,5 标本血清 HCV RNA<107拷贝/ml,目的 DNA 片段约 494bp。图 1-3 CE1 区 2ndPCR 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M 为 DNA Marker DL2000,从上至下依次为 2000bp、1000bp、750bp、500bp、250bp、100bp,N 为阴性对照,1、2、3、4 标本血清HCV RNA≥103拷贝/ml,目的 DNA 片段约473bp。二、HCV 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1、HCV 基因型的分布情况1a1%1b4a0%6a14%

分布情况,琼脂糖凝胶电泳,产物,分布情况


图 1-2 CE1 区 RT-1stPCR 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M 为 DNA Marker DL2000,从上至下依次为2000bp、1000bp、750bp、500bp、250bp、100bp,N 为阴性对照,1、2、4 标本血清 HCV RNA≥108拷贝/ml,3、6 标本血清 HCV RNA 定量均为 107拷贝/ml,5 标本血清 HCV RNA<107拷贝/ml,目的 DNA 片段约 494bp。图 1-3 CE1 区 2ndPCR 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M 为 DNA Marker DL2000,从上至下依次为 2000bp、1000bp、750bp、500bp、250bp、100bp,N 为阴性对照,1、2、3、4 标本血清HCV RNA≥103拷贝/ml,目的 DNA 片段约473bp。二、HCV 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1、HCV 基因型的分布情况1a1%1b4a0%6a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倩;丁克琴;喻荣彬;;宿主遗传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归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年26期

2 刁秀竹,王伟,阚晓宏,李盛,张乐新;合肥地区血透患者及献血员丙肝病毒感染者HCV基因分布[J];安徽医学;2000年04期

3 李洪权,李卓,张作文,李俊红,刘英,高冀荣,勾春艳,郭新惠,李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在无症状感染者、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中分布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4 刘成永;高玉金;侯远沛;杨友国;钱秀梅;孙庆;宋丽;;乙型肝炎病毒家族聚集性感染者的基因型和基因变异特征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年18期

5 丁静娟;张权;彭亮;刘悦晖;李忠;刘三都;胡莲;;贵州省四城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调查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11期

6 阮冰;王军伟;白雪玲;;双环醇片对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7年04期

7 朱丰村;奚经巧;;HCV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年02期

8 李鹏;张大可;周莉;董培玲;李秀惠;姚勤伟;王淑珍;丁惠国;曾长青;;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S区基因缺失及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年03期

9 孙华宝;吕定英;曹立;庄小红;徐龙;敖琴芳;鲁纯腾;刘淑萍;;微流芯片检测南昌地区HBV基因分型及临床相关性研究[J];临床荟萃;2009年11期

10 赵中夫 ,陈刚 ,刘明社;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民;中国HBV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基因突变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刘丽凤;应用DNA pooling发现GRIN2A基因多态性影响中国汉族慢性HBV感染者的疾病进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周彬;乙型肝炎病毒CD重组体的分布以及临床和病毒学特点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4 鲁晓擘;新疆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准种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5 高秋菊;慢性HCV和/或HBV感染者Th1、Th2主要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6 孙晓风;新疆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亚型、变异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7 赵文华;云南省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Edward Zumbika;HBV感染的肝病患者HBV基因型和HBV X 基因选择性突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黄月华;乙肝病毒基因型和病毒变异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10 马世武;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对T细胞免疫学应答影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友乾;西南地区HCV基因型的变迁及抗病毒疗效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2 叶珺;安徽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与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性[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3 张玲;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家系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4 蔡阳;IL28B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自发清除和治疗应答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尚晓丽;昆明地区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6 刘晶玉;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与四种农药急性致死作用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7 王玎;生物被膜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和基因型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8 钊守凤;钩端螺旋体属特异性表面蛋白抗原融合基因lipL32/1-ompL1/1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表达和鉴定及酵母表达系统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志勤;重症乙型肝炎HBV DNA CP 区及前S区基因变异与河南地区HBV DNA 基因型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10 丁利军;猪发情周期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表达丰度及E区cDNA克隆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2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42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1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