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与细胞免疫状况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06:46
目的:了解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损伤与机体细胞免疫状况的关系。 方法:分析98例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及临床特征,其中30例肝脏纤维化分期为S0的感染者同时进行外周血及肝脏免疫组化检测,外周血检测包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mDC/pDC数量及其表面活性物质CD86和CD83的表达、CD4~+及CD8~+T淋巴细胞细胞内细胞因子INF-γ、IL-4的检测、血清IL-10及IL-12的检测;肝脏免疫组化检测包括CD4~+及CD8~+T淋巴细胞、CD83~+的树突状细胞及肝内IL-10表达情况。 结果: 1.94.9%(93/98)的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肝脏存在炎症反应,分别为G1(65.31%)和G2(29.59%);42.86%感染者肝脏存在纤维化,其中23.47%为S1,14.29%为S2,5.1%为S3,未发现有肝硬化者。ALT≤20IU/L的感染者肝脏炎症程度低于ALT介于20~40IU/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介于20~40IU/L的感染者肝脏纤维化分期明显高于ALT≤20IU/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数量高于健康人和免疫清除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耐受期感染者外周血CD4~+/CD8~+比值低于清除期和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耐受期感染者外周血mDC百分比低于健康人,但高于清除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其mDC表面CD86表达率高于健康人,但低于清除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期外周血pDC百分比低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清除期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pDC表面CD86表达率高于健康人和清除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期感染者mDC和pDC表面CD83表达率极低,与其他各组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期感染者外周血Th1和Th2高于健康人,但低于清除期,与清除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受期感染者外周血Tc1和Tc2低于清除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期感染者血清IL-12水平高于健康人,但低于清除期,与清除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期感染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健康人和清除期感染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多于健康人,但明显少于清除期,与清除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期感染者肝内CD4~+/CD8~+比值高于清除期和健康人,与清除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受期感染者肝内CD83~+成熟DC与健康人结果相近,但明显低于清除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期感染者肝内IL-10表达略低于健康人,高于清除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绝大部分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肝脏存在轻度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已出现纤维化;ALT处于正常范围内相对高水平的患者出现纤维化的可能性增加,ALT似乎并不是判定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应尽量动员肝穿检查以准确判定病情,并加强随访。 2、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肝内CD8~+T淋巴细胞普遍增多,提示其体内存在针对HBV的免疫反应,但由于尚不清楚的原因这种反应较弱,不足以清除HBV,但却可能引起肝脏轻度炎症反应,导致持续的肝损伤,使得肝病隐匿进展。 3、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DC亚群数量减少,在存在高载量HBV刺激的情况下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并没有上调表达,这种数量和功能的缺陷可能是耐受期患者的发病机制之一。而造成上述缺陷的可能机制包括骨髓造血干细胞的DC分化诱导障碍、肝脏诱导DC凋亡、HBV感染DC而下调其表面标志物的表达、DC在机体中再分配到肝脏发挥效应等。通过肝组织成熟DC的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并不缺乏成熟DC,尤其免疫清除期患者明显增多,而其外周血DC则是明显减少的,此结果更倾向于外周DC的减少是由于重新分布到肝脏的缘故。耐受期患者肝组织内成熟DC浸润与健康人相似,但是明显少于清除期,因此提示肝内缺乏成熟DC可能是耐受期患者针对HBV的CTL反应缺乏或减弱的重要原因,因而仅表现为肝脏轻度炎症反应,而这种缺乏更多的可能性是在DC迁移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或粘附分子等造成。 4、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反应的研究显示,免疫清除期患者Th1型反应较强,而耐受期明显减弱,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也显示清除期患者更倾向于较强的Th1反应,而耐受期患者更倾向于Th2反应。肝脏IL-10检测结果显示耐受期患者与健康人的微环境更为接近,处于一个相对免疫耐受的状态,这种微环境不利于DC的成熟、不利于激发较强的细胞免疫反应,因此肝脏表现为轻度炎症反应;但同时这也可能是机体的自我保护策略,以尽量避免因清除大量HBV而带来广泛的肝细胞损伤。 5、通过外周血和肝脏CD4~+和CD8~+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研究显示耐受期HBV感染者肝脏的确存在炎症反应,而肝脏内成熟DC的缺乏以及微环境中IL-10水平较高又倾向于抑制炎症反应的程度,因此表现为耐受期HBV感染者的肝脏大多存在炎症反应,但多为轻度炎症。 6、通过比较外周血和肝脏各项免疫指标提示,虽然外周血的相关免疫指标检测并不能代表肝脏的实际情况,但是部分指标与肝脏情况类似(如IL-10水平),部分指标(CD8~+T淋巴细胞、mDC、pDC)可以间接的推测肝脏的情况,因此部分外周血的相关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肝脏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学位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R512.62
【部分图文】:
图1外周血DC亚群的流式点图注:Rl圈定的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2圈定的是Linl一HLA一DR+的DC,R3圈定的分别是Linx一甩A一DR+enlxe+的mne和Linl一HLA一oR+eD123+的poe。b几飞一一,曰a亡弓日·:蕊.几二.安山。,幼汽.帐令.=.山喻豁。?一。一O一口SQ口日迪1611CDll62C人PC16316闷16316闷l6l淤未。。一l盏。。一CDI62C人PC
除期患者肝内CD4+T淋巴细胞明显多于其他各组,汇管区可见大量浸润,肝小叶内坏死灶也见明显增多,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及图1一4为各组肝脏内CD4+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表2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cD4+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组别例数汇管区(个数/汇管区)肝小叶(个数/hpf)健康组 55.89士2.94“1.76士0.72”免疫耐受期 309.06士5.32’3.67士2.44’非活动复制期 1010.37士5.67“4.13士2.36’免疫清除期 1027.23士 7.017.76士3.58方差齐性检验:扩汇躯 =7.6679,xZ肝小叶 =7.7393,,均p>0.05。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汇,二29.8518,F肝小叶 =8.2021,均p<0.01。“与免疫清除期组比较p<0.01。图1健康人肝组织内CD4+T淋巴细胞
非活动复制期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CD4十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AEC染色(400x),汇管区及肝小叶内红色阳性细胞稍增多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45956
【学位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R512.62
【部分图文】:
图1外周血DC亚群的流式点图注:Rl圈定的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2圈定的是Linl一HLA一DR+的DC,R3圈定的分别是Linx一甩A一DR+enlxe+的mne和Linl一HLA一oR+eD123+的poe。b几飞一一,曰a亡弓日·:蕊.几二.安山。,幼汽.帐令.=.山喻豁。?一。一O一口SQ口日迪1611CDll62C人PC16316闷16316闷l6l淤未。。一l盏。。一CDI62C人PC
除期患者肝内CD4+T淋巴细胞明显多于其他各组,汇管区可见大量浸润,肝小叶内坏死灶也见明显增多,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及图1一4为各组肝脏内CD4+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表2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cD4+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组别例数汇管区(个数/汇管区)肝小叶(个数/hpf)健康组 55.89士2.94“1.76士0.72”免疫耐受期 309.06士5.32’3.67士2.44’非活动复制期 1010.37士5.67“4.13士2.36’免疫清除期 1027.23士 7.017.76士3.58方差齐性检验:扩汇躯 =7.6679,xZ肝小叶 =7.7393,,均p>0.05。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汇,二29.8518,F肝小叶 =8.2021,均p<0.01。“与免疫清除期组比较p<0.01。图1健康人肝组织内CD4+T淋巴细胞
非活动复制期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CD4十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AEC染色(400x),汇管区及肝小叶内红色阳性细胞稍增多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亚琴;广西桂北地区HBV基因型在HBV相关性肝癌及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中的分布[D];桂林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845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459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