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4 02:14
   目的: 1.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在同时存在食管及胃静脉曲张的患者中两种内镜治疗方案(连续套扎+组织黏合剂注射vs套扎序贯硬化剂+组织黏合剂注射)对预防再出血的疗效,进一步建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验证结论。 2.研究内镜治疗肝癌患者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且了解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情况,进一步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1日—2012年3月27日因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收住入院,经胃镜确诊同时存在食管及胃静脉曲张,并行连续套扎+组织黏合剂注射或套扎序贯硬化剂+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的76例患者。 2.随机对照试验中纳入2012年3月28日—2012年10月26日收住入院,既往经胃镜确诊同时存在食管及胃静脉曲张,曾接受套扎+组织黏合剂注射的50例肝硬化患者。 3.回顾性研究2004年4月1日—2012年10月31日确诊原发性肝癌,并且因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行内镜治疗的117例患者。 4.登记入选时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作为基线特征,进一步随访再出血、生存和并发症等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的方法。 结果: 1.回顾性队列研究中,7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1个月,套扎组与序贯组的累积再出血率(P=0.867)、病死率(P=O.7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曲张静脉根除率(OR=1.53,95%CI0.39-6.03, P=0.80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序贯组中患者发生胸骨后疼痛(OR=4.00,95%CI1.10-15.84, P=0.038)的风险显著高于套扎组。两组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OR=1.67,95%CI0.57-4.84, P=0.34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随机对照试验中,5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其中13例(26.0%)发生再出血,套扎组和序贯组患者的再出血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6.0%vs36.0%,P=0.102)。分层分析发现,同时口服心得安治疗的患者中,套扎组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序贯组(0%vs50%,P=0.039);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套扎组的再出血率亦显著低于序贯组(11.1%vs45.0%,P=0.023)。两组患者曲张静脉的根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中有2例患者(4.0%)死亡,两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0%vs8.0%,P=0.153)。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3.117例肝癌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6个月,60例患者(48.7%)发生再出血,患者1年、2年和5年的累积再出血率分别为46.6%、65.6%和73.2%。65例患者(55.6%)发生死亡,患者1年、2年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8%、46.2%和24.1%。,不同的内镜治疗措施对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或死亡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异,而低钠血症(P=0.028, HR=6.660,95%CI1.225-36.197)和彩超测得门脉主干内径12mm (P=0.001, HR=12.340,95%CI2.692-56.558)是预测患者发生再出血的独立预后因素;AFP20ng/ml (P=0.004, HR=3.851,95%CI1.522-9.743)和凝血酶时间21秒(P=0.001, HR=38.207,95%CI6.196-235.620)是预测肝癌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1.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对于同时存在食管及胃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连续套扎+组织黏合剂注射和套扎序贯硬化剂+组织黏合剂注射在再出血率、曲张静脉根除率、病死率、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序贯组发生胸骨后疼痛的风险显著高于套扎组。 2.随机对照试验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对于同时存在食管及胃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连续套扎+组织黏合剂注射和套扎序贯硬化剂+组织黏合剂注射在再出血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口服心得安治疗或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套扎组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序贯组。两组患者的曲张静脉根除率、胃静脉曲张的复发率、总体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连续套扎+组织黏合剂注射可能更适合作为预防再出血的治疗方案。 3.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癌患者总体预后较差。不同的内镜治疗措施对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异。低钠血症和彩超测得门脉主干内径12mm是预测患者内镜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预后因素;AFP20ng/ml、凝血酶时间21秒是预测肝癌患者内镜治疗后发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573.2
【部分图文】:

曲线,生存曲线,患者,情况


两组患者的早期再出血率早期再出血定义为研究随访开始的6周内发生再出血,套扎组有3例(3. 8生早期再出血,其中1例因出血无法控制死亡,序贯组有2例(8.3%)患早期再出血,其中1例因出血无法控制死亡。对两组患者的早期再出血方检验后发现,两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1.000)。两组患者的6月内再出血率查患者在随访开始的6个月内发生再出血的情况,76例患者中共14例%)发生再出血。套扎组(n=52)中,有8例患者在6个月内发生再出血;(n=24)中,有6例患者发生再出血。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者的再出血情况如图4,通过观察曲线可以发现,套扎组在6个月内的略低于序贯组,然而进一步行Log-rank检验后发现,两组患者再出血的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意义(P=0.470)。

曲线,情况,曲线,患者


Kaplan-Meier曲线描述患者总体生存情况如图4,患者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 6%、89.7%、83. 9%和83. 9%,总体生存情况见图5。1 0-、08-n> 0 6->3(/)E3 0 4-00.2-0.0-_, 1 1 1 1 1 0 6 12 18 24 30Time(months)图5总体生存情况的KapLan-meier曲线2. 3. 2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在随访过程中,套扎组有7例(13.5%)患者死亡,其中3例因上消化道出血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3例死于肝癌晚期;序贯组有3例(12.5%)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t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后发现,套扎组患者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 0%、88. 9%、83. 1%和83. 1%

曲线,生存曲线,情况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套扎组和序贯组的生存情运用Log-rank检验后两条曲线没有显著差异(/M). 756)和序贯组的生存情况病死例 累积生存率(%)炳狀」 数 1月 6月 1年 2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Eun Jung Kang;Soung Won Jeong;Jae Young Jang;Joo Young Cho;Sae Hwan Lee;Hyun Gun Kim;Sang Gyune Kim;Young Seok Kim;Young Koog Cheon;Young Deok Cho;Hong Soo Kim;Boo Sung Kim;;Long-term result of endoscopic Histoacryl~? (N-butyl-2-cyanoacrylate)injection for treatment of gastric varic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1年11期



本文编号:2853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53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f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