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失衡对肠道Reg Ⅲ及GLP-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7
【部分图文】: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一、肠道微生态调节肠道 Reg III 表达及相关免疫机制研究1.2 结果1.2.1 肠道菌群移植对无菌小鼠肠道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接受肠道菌群移植 4 周后的无菌小鼠,以未接受菌群移植的同龄无菌小鼠为对照,各实验组肠道组织进行 HE 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发现:未接受菌群移植的无菌小鼠,小肠壁较薄,小肠绒毛发育不成熟,排列稀疏,未见病理异常,小肠腺体稀疏,肠黏膜淋巴样细胞贫乏;接受肠道菌群移植 4 周后的无菌小鼠,小肠肠壁明显增厚,小肠粘膜发育良好,小肠绒毛丰厚,排列紧密,未见病理异常,小肠腺体丰富,腺窝深度增加,黏膜淋巴样细胞丰富(图 1.1)。同样的,未接受菌群移植的无菌小鼠,结肠壁较薄,排列稀疏,未见病理异常,结肠腺体稀疏,肠黏膜淋巴样细胞贫乏;接受肠道菌群移植 4 周后的无菌小鼠,结肠壁明显增厚,结肠粘膜发育良好,未见病理异常,结肠腺体丰富,腺窝深度增加,肠黏膜淋巴样细胞丰富(图 1.1)。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一、肠道微生态调节肠道 Reg III 表达及相关免疫机制研究平结果一致。可见,无菌小鼠肠道抗菌肽 Reg III 低水平表达,肠道菌群移植 4周,可重构无菌小鼠肠道抗菌肽 Reg III 的表达,也就是说肠道共生菌在维持肠道抗菌肽 Reg III 的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 1.4 T 细胞分化相关细胞因子谱系图为检测肠道菌群移植对无菌小鼠肠道适应性免疫及 T 细胞分化的影响和改变,我接下来应用 Real-time RT-PCR 的方法对实验小鼠肠道组织细胞因子表达谱的 mRNA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接受菌群移植 4 周后的无菌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 IL-12 mRNA 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未接受菌群移植的无菌小鼠(图 1.5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菌群移植 4 周后的无菌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 INF- mRNA 表达水平与未接受菌群移植的无菌小鼠无明显差异(图 1.5 B);接受菌群移植 4 周后的无菌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 IL-4 mRNA 表达水平与未接受菌群移植的无菌小鼠无明显差异(图 1.5 C); 接受菌群移植 4 周后的无菌小鼠小肠(P<0.01)和结肠(P<0.05)组织 IL-6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接受菌群移植的无菌小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图 1.5 D);同样的,接受菌群移植 4 周后的无菌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 IL-17A 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接受菌群移植的无菌小鼠(图 1.5 E),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的,接受菌群移植 4 周后的无菌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 IL-22 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接受菌群移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滔彬;姚宏亮;严曾豪;苏薇薇;;肠道微生态对疾病的影响及其与中药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8年03期
2 涂宏飞;费素娟;;肠道微生态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肝脏;2018年04期
3 陈瀚宇;王振宁;;胃肠道微生态与胃肠肿瘤术后腹泻[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4 王长江;;调节肠道微生态疗法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11期
5 张俊美;孙滨滨;张秀;;肠道微生态重建与粪菌移植[J];现代医药卫生;2017年10期
6 王玉兰;王保红;吴俊芳;江向洋;唐惠儒;Ole H.Nielsen;;病理状态下肠道微生态的调节[J];Engineering;2017年01期
7 陈坚;张会禄;;肠道微生态与大肠癌的关联及其机制[J];上海医药;2016年19期
8 秦环龙;尹明明;;肠道微生态和肠道营养[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5年03期
9 方明;;肠道微生态的生理学研究进展[J];现代养生;2017年12期
10 孙之梅;袁瑜;何兴祥;;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昕;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失衡对肠道Reg Ⅲ及GLP-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2 彭鑫;《伤寒论》阳明、太阴病证与肠道微生态及人体反应性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杨展;衰老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及干预措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4 孙丽莹;人体小肠微生态研究及肝移植受者肠道微生态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归崎峰;肠道微生态在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孙平良;基于代谢组学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安肠汤干预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7 曹婷;中医药调节慢性肝病肠道微生态的文献分析及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陈路芳;乳酸杆菌制剂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肠道微生态与血清、粪便代谢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9 万晓;肠内营养对小鼠肠道粘膜屏障及肠道微生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陈燕飞;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玥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研究肠道微生态变化分析化痰平喘法治疗AECOPD的疗效机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曾通旭;小鼠2型糖尿病发病进程中肠道微生态变化的初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3 付斌;Lb.paracasei HD1.7对小鼠肠道微生态体系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向芸庆;不同饲料饲养家蚕其肠道微生态优势菌群的类型组成及差异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牛辉;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微生态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6 陈丽;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其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邵鑫;人体胃肠道微生态消化模拟系统的构建及其稳定性评估[D];暨南大学;2016年
8 冉曦;腹盆腔放疗模拟照射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变化与肠炎发生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9 王文君;替吉奥与肠道微生态失衡之间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对失衡的修复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10 孙柳;益气活血方改善奥美拉唑致消化性溃疡患者肠道微生态改变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6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5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