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多肽MMI-0100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症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3 03:0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亚型,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其发生与发展过程复杂,遗传、免疫、环境以及微生物等因素参与其中。p38是炎症状态下活跃的主要信号之一,活化的p38可活化其下游的MAPKAPK2(MAP kinas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2,MK2)信号,激活的后者能够促进TNF-α、IL-6等炎性因子的合成从而能加速炎症发展,研究表明UC中p38通路扮演了重要角色。多肽MMI-0100是一个连接细胞穿膜肽的多肽抑制剂,研究证其能够抑制MK2的磷酸化。因此我们通过UC小鼠模型,检测MMI-0100是否能够通过抑制MK2信号而抑制TNF-α,IL-6等因子表达及分泌,从而发挥减缓UC小鼠结肠炎症的作用。我们通过给小鼠饮用2%DSS一周以形成急性UC模型,同时将1 mg/kg的MMI-0100给予小鼠,期间监测小鼠体重等特征;且在后期收集小鼠结肠,观察了结肠受损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并检测了TNF-α,IL-6等因子分泌,以确认MMI-0100是否具有抑制UC小鼠结肠炎症发展的效果。此外,使用5 mg/kg5-ASA作为对照来比较其效果。在体外条件下1μg/mL的LPS刺激RAW 264细胞,并且将THP-1细胞在用20 ng/mL的PMA诱导72h使其分化后以同样剂量LPS刺激,同时将浓度为100、10nM的MMI-0100作用细胞24h,在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了相关促炎的因子表达,以观察MMI-0100是否也能抑制体外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最后检测了MK2信号的磷酸化以验证MMI-0100在UC上的作用机制是否也是通过抑制MK2信号而实现的。我们的结果表明:多肽MMI-0100能够减缓UC小鼠体重下降以及结肠缩短,并且能够阻碍炎性细胞向结肠组织的浸润,下调TNF-α、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分泌,也能够减缓炎症对结肠的损伤;同时发现MMI-0100也能够下调细胞水平TNF-α、IL-6等炎症性因子的表达及分泌,且多肽MMI-0100是通过抑制MK2信号的磷酸化而抑制DSS小鼠炎症的发展,下调体外细胞LPS引起的促炎因子的合成和分泌的。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74.62
【部分图文】:

病理学特征


1.1.2 病理学特点UC 和 CD 是 IBD 主要的两种不同发病形式,虽然二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临床特征等方面有较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仍有差异存在。其一是 UC 症容易复发容易引起并发症,而且对肠道造成的损伤持续时间较长,而 CD 发病并无此特点[11]。其二在于,UC 发病时炎症从直肠粘膜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扩散,然后会产生炎症介质等复杂混合物,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在粘膜层浸润且可见脓肿而形成的隐窝,常见杯状细胞受损严重等特征[1];而对于 CD 发病主要呈现不连续,节段性的特点,虽然肠道任何部位都容易受到感染,但是炎症的发生最常见于回肠的末端,在病理组织上常见由巨噬细胞(Macrophagocyte,Mφ)形成的肉芽肿[1,12]。再有报道称,较之 UC,CD 的发病更容易受遗传因素的影响[1, 13],有研究者陆续研究发现患有 CD 的人群,下一代患有该病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14]。

信号通路,易感基因


据已有的报道,一方面,有研究者发现高达 20% 的 IBD 患者其家族史中存在患 IBD 的先例,且患者第一代亲属的患病概率最高[14],另一方面发现不少与IBD 发病有关的敏感基因是与其它免疫疾病关联基因重合的[2, 23]。最早开展的与 CD 的敏感基因相关的筛选研究,发现了 NOD2 基因的两组CARD15 和 IBD1 [24, 25]。自此之后又陆续发现了较多其他的 IBD 易感基因,截止 2010 年时被发现的 IBD 敏感基因已经达 60 个之多[26],直到最近几年研究成果已经报道了将近 100 个 IBD 敏感基因[27]。并且这些已经被发现的 IBD 易感基因涉及到细胞免疫、肠道粘膜屏障等方面。如下图-2 所见,被发现的这些敏感基因部分是 UC 高敏感(下图红色标注),部分是 CD 高敏感(下图蓝色标注),还有部分基因是对 IBD 的这两种亚型都高敏感。同时可以看出 IBD 敏感基因中涉及免疫调节的较多,并且与细胞自噬等相关的敏感基因在 CD 的发病机理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而 UC 发病敏感基因与肠道粘膜屏障关系更密切[28]。此外研究还发现遗传变异会使得 CD 的发病率增加[29],这些基因主要是通过 NF-κB,MAPK 等信号通路来参与调节。

细菌含量,患者,肠道


甚至在 IBD 的发生、发展机理中发挥着很关键D患者肠道内的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数量比正常果见下图-3[34],而且这些致病类菌群可粘附到肠效率影响其他有害因素对肠上皮的入侵[34, 35]。者通过自发性 UC 小鼠模型也证实了肠道菌落群下,在实验性小鼠的肠道观察不到与结肠炎现象关发性 UC 发生时则会出现致病性菌群粘附在肠道粘况依赖于肠道的典型致病微生物数量[36, 37]。于肠道微生物菌群本身的认识目前仍不是非常完整多样性认识的限制性以及可利用手段的局限性,阻互影响的深入探讨[38, 39]。因此,将肠道微生物通可能会在了解与 IBD 发病微生物的相关性、功能和[40, 41]。了解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动力学及其在疾会给探讨微生物在病灶中的分布提供新的研究和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Joshua C Berkowitz;Joanna Stein-Fishbein;Sundas Khan;Richard Furie;Keith S Sultan;;Declining use of combination infliximab and immunomodulator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the community setting[J];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8年01期

2 Graziella Guariso;Marco Gasparetto;;Treating children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urrent and new perspectiv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7年30期

3 Elizabeth R Mann;Xuhang Li;;Intesti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in mucosal immune homeostasis:Crosstalk between dendritic cells,macrophages and B-cell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29期

4 Peter Laszlo Lakatos;;Recent trends in the epidemiolog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Up or down?[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年38期



本文编号:2868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68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