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青海同德藏族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变异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06:34
   目的:了解青海省同德县藏族自然人群感染乙肝病毒(HBV)基因型、血清亚型分布特征,并初步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类型之间的关系;了解青海省同德县藏族自然人群感染HBV核心基因启动子(BCP)T1762/A1764双突变、前核(PreC)A1896突变的分布状况并初步分析其与基因型、HBeAg状态、临床类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06年经青海同德藏族人群乙肝患病率调查发现的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311份血清,通过提取核酸和巢式PCR扩增,获得HBV S和C基因片段并直接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将样本HBV S基因和C基因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的HBV参考株比对并进行系统发生树分析,确定其基因型;依据样本S基因序列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根据HBV包膜蛋白S上的共同抗原决定簇α与第122、127,160位氨基酸确定其血清亚型;以参考序列AB033556为标准,将样本C基因测序结果与之相比,确定是否发生BCP T1762/A1764双突变、PreC A1896突变。最后,使用SAS 8.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错误!未指定书签。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1、311例来源于自然人群的HBsAg阳性血清中,S基因扩增阳性304例,扩增阳性率为97.8%;扩增产物测序成功298例,测序成功率为98.0%。C基因扩增阳性296例,扩增阳性率为95.2%; C基因扩增产物测序成功283例,测序成功率95.6%。S、C基因均扩增阳性并测序成功的271例,占311例HBsAg阳性血清的87.1%。 2、271例基因型可确定样本中,C/D重组型261例,占96.3 %,C型基因10例,占3.7 %;血清ayw2亚型259例,占95.6%,adr亚型10例,占3.7%,adw2亚型2例,占0.7%。C/D重组基因型中,男性128例,女性133例;C基因型中,男性4例,女性6例,不同基因型的性别构成没有差异(P=0.5745)。15岁组、15~组、30~组、50~组中C/D重组基因型分别有54、95、90、22例,C基因型分别有4、4、1、1例,不同基因型年龄别构成亦无显著差异(错误!未指定书签。P=0.3261)。 3、271例基因型可确定样本中,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126例,其中C/D重组基因型119例,C基因型7例; 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32例,其中C/D重组基因型32例,C基因型0例;非活动性慢性乙肝90例,其中C/D重组基因型88例,C基因型2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23例,其中C/D重组基因型22例,C基因型1例;不同基因型的临床类型构成没有差异(P=0.3862)。 4、271例基因型可确定样本中,发生BCP T1762/A1764双突变的有56例,突变率为20.7%;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44);各年龄组人数分别为8、14、23、11,突变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05);C基因型与C/D重组型中分别为0、56,C/D重组型突变率高于C基因型( P=0.0294);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中分别为20、36,HBeAg阴性者突变率高于HBeAg阳性者(P0.0001);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非活动性慢性乙肝、HBeAg阳性慢性乙肝、HBeAg阴性慢性乙肝者中分别为12、29、8、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3),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者BCP T1762/A1764双突变发生率高于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肝者(P0.0001)。 5、271例基因型可确定样本中,发生PreC A1896突变的有27例,占10.0%;男性、女性中分别为1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各年龄组分别为5、10、8、4,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25);C基因型与C/D重组型中分别为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3);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中分别为5、22,HBeAg阴性者突变率高于HBeAg阳性者(P0.0001);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非活动性慢性乙肝、HBeAg阳性慢性乙肝、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中分别为4、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中非活动性慢性乙肝突变发生率高于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P0.0001)。 结论:青海省同德县藏族人群感染HBV基因型以C/D重组型为主,血清型以ayw2为主;青海同德藏族人群感染HBV BCP T1762/A1764双突变与PreC A1896突变流行程度相对较低;这两种突变与HBeAg阴性有关,BCP T1762/A1764双突变可作为预测该地区慢性乙肝病人结局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学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512.62;R45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青海同德藏族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变异的初步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晓彬;;胸腺肽α_1联合乙肝转阴方治疗慢性乙肝65例[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2 戈蕊;;爆炒动物内脏可能感染乙肝病毒[J];食品与健康;1999年10期

3 杨建宇;李杨;白桦;;经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2期

4 李卫国;;地榆升白片干预慢性乙肝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3期

5 蒋国美;;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4期

6 周英;刘桂花;刘黎;;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疗;2011年20期

7 ;新世纪攻克乙肝病毒的特色治疗 国营广州市穗康肝病研究治疗中心[J];学问;2001年09期

8 王俊学;;乙肝患者要正确对待耐药[J];健康天地;2011年08期

9 何华兰;;慢性乙肝的健康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4期

10 张继明;;慢性乙肝治疗抗病毒是关键[J];肝博士;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传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宿主淋巴细胞HLA-I类分子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徐振华;X蛋白与p73对乙肝病毒转录复制的影响和肝癌相关新基因HCRP1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3 刘韬韬;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孙世仁;转录因子FoxO3a在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王甦;HBV基因组HNF3结合位点的突变对肝细胞核因子3β抑制HBV转录复制作用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6 陈素清;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石铭;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株变异率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何晓文;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9 黄月华;乙肝病毒基因型和病毒变异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10 马瑞萍;乙肝病毒体外自然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嘉;乙肝病毒C基因区变异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2 牛红梅;苯胺衍生物的氨氮氧化物的合成[D];天津大学;2007年

3 丁劲;TAT-乙肝病毒靶向核糖核酸酶的表达纯化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何永刚;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Pres结合肽寻找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结合蛋白[D];兰州大学;2006年

5 吴亚滨;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4与乙肝病毒增殖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祝美琴;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胡蓉;赣州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杨慧;RNA干扰技术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9 孙永红;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吕维红;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L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76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76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d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