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不同侧枝循环特征的临床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7 05:40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研究门静脉高压的不同侧枝循环形成,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供血静脉、引流血管及食管旁静脉等门静脉高压不同侧枝循环特征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102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64螺旋门静脉成像检查观测门静脉的侧枝循环情况,了解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供血静脉、引流血管、食管旁静脉等不同侧枝循环特征。70例有消化道出血史,64例出现腹水,4例出现肝性脑病。常规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检查,B超检查测定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并行胃镜检查确定有无食管和/或胃底曲张静脉。用SPSS11.0软件系统分析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与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常见临床表现及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浓度、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等临床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02例患者均行CT门静脉成像,91例可见食管静脉曲张,75例可见胃底静脉曲张,其中仅有食管静脉曲张的24例,食管合并胃底静脉曲张67例,孤立的胃底静脉曲张8例。79例患者的曲张静脉由胃左静脉单独供血,15例由胃左静脉和胃后静脉或胃短静脉双重供血,5例由胃左静脉、胃后静脉和胃短静脉多重供血。观测到胃肾分流9例,...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TA显示从脾门角发出的胃左静脉(绿箭头)增粗,迁曲向上分布于货门及食管下段,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红箭头)
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模拟图
胃左(红箭头)、胃后静脉(蓝箭头)双重供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T门静脉成像诊断胃底静脉曲张侧支循环的价值[J]. 赵丽琴,贺文,赵红,于永征.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11)
[2]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 周建尧,单平囡,王玲子,冯幼菊,杨金荣,孔园珍,丁修民,宣国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6(02)
[3]血小板计数/脾脏长径比值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J]. 孙波,程时丹,慎睿哲,瞿晴,张曙,吴云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5(03)
[4]16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胃周侧支循环研究[J]. 张刚,邓开鸿,周翔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03)
[5]肝硬化失代偿期超声征象与评价[J]. 汤治民,高继康.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04)
[6]CT门静脉成像对门脉高压患者侧支循环治疗效果的观察[J]. 贺文,于淑霞,何青.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4(02)
[7]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冠状静脉解剖变异及临床意义[J]. 吴性江,曹建民,吴学豪,黎介寿. 中华外科杂志. 2000(02)
[8]脐与副脐静脉在门脉高压侧支循环中的意义[J]. 林贵. 中华医学杂志. 1989 (10)
本文编号:2921501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TA显示从脾门角发出的胃左静脉(绿箭头)增粗,迁曲向上分布于货门及食管下段,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红箭头)
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模拟图
胃左(红箭头)、胃后静脉(蓝箭头)双重供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T门静脉成像诊断胃底静脉曲张侧支循环的价值[J]. 赵丽琴,贺文,赵红,于永征.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11)
[2]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 周建尧,单平囡,王玲子,冯幼菊,杨金荣,孔园珍,丁修民,宣国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6(02)
[3]血小板计数/脾脏长径比值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J]. 孙波,程时丹,慎睿哲,瞿晴,张曙,吴云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5(03)
[4]16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胃周侧支循环研究[J]. 张刚,邓开鸿,周翔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03)
[5]肝硬化失代偿期超声征象与评价[J]. 汤治民,高继康.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04)
[6]CT门静脉成像对门脉高压患者侧支循环治疗效果的观察[J]. 贺文,于淑霞,何青.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4(02)
[7]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冠状静脉解剖变异及临床意义[J]. 吴性江,曹建民,吴学豪,黎介寿. 中华外科杂志. 2000(02)
[8]脐与副脐静脉在门脉高压侧支循环中的意义[J]. 林贵. 中华医学杂志. 1989 (10)
本文编号:2921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9215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