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及幽门螺杆菌的发病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09 02:15
目的:分析胃息肉检出率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探讨影响二者的潜在因素,为预防胃息肉发生及H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从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共计109,150例。总共4,515例良性上皮性胃息肉患者纳入研究,包括多发息肉患者1,639例,单发息肉患者2,876例。分析不同时间点的胃息肉检出率及病理类型构成比,并探讨年龄、性别和Hp感染等因素与胃息肉发生的相关性。2.收集自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进行健康查体的正常人群(年龄≥18岁),共计51,299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尿素酶抗体确定Hp感染状态。收集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提供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家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析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Hp感染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探讨经济状况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1.胃息肉总检出率的动态变化:胃息肉的检出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R2=0.95),从2007年的1.5%增加到2017年的7.1%。进一步分析表明胃多发息肉和单发息肉的检出率呈现相似的升高趋势,提示...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胃息肉检出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图 1.2 胃息肉不同年龄段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检出率胃息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胃底腺息肉,占 64.7%(2920/4515);其次为增 33.6%(1515/4515);腺瘤占 1.1%(48/4515)。胃底腺息肉好发部位在胃底.8%(2651/2920);增生性息肉好发部位亦在胃底腺区,占 60.5%(917/151发部位在胃窦腺区,占 72.9%(35/48)。各病理类型胃息肉的背景胃黏膜特性胃炎为主(表 1.1)。表 1.1 胃息肉各病理类型的内镜及病理特征项目胃底腺息肉(n=2920)增生性息肉(n=1515)腺瘤(n=48)其它c(n=32)发生部位胃底腺区 2651(90.8%)*917(60.5%)*12(25.0%) 16(50.0%)胃窦腺区 149(5.1%) 365(24.1%) 35(72.9%)#11(34.4%)其它部位 120(4.1%) 233(15.4%) 1(2.1%)5(15.6%)
图 1.3 不同类型的检出率随时间变化趋势。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近 10 年来,增生性息肉所占比例由 53.3%下降到 2年下降趋势(R2= 0.83)(图 1.4),胃底腺息肉所占比例由 23.2%上升到 7年增加趋势(R2= 0.87)。腺瘤变化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近年来胃底腺息险呈加速增加趋势。
本文编号:2965772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胃息肉检出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图 1.2 胃息肉不同年龄段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检出率胃息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胃底腺息肉,占 64.7%(2920/4515);其次为增 33.6%(1515/4515);腺瘤占 1.1%(48/4515)。胃底腺息肉好发部位在胃底.8%(2651/2920);增生性息肉好发部位亦在胃底腺区,占 60.5%(917/151发部位在胃窦腺区,占 72.9%(35/48)。各病理类型胃息肉的背景胃黏膜特性胃炎为主(表 1.1)。表 1.1 胃息肉各病理类型的内镜及病理特征项目胃底腺息肉(n=2920)增生性息肉(n=1515)腺瘤(n=48)其它c(n=32)发生部位胃底腺区 2651(90.8%)*917(60.5%)*12(25.0%) 16(50.0%)胃窦腺区 149(5.1%) 365(24.1%) 35(72.9%)#11(34.4%)其它部位 120(4.1%) 233(15.4%) 1(2.1%)5(15.6%)
图 1.3 不同类型的检出率随时间变化趋势。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近 10 年来,增生性息肉所占比例由 53.3%下降到 2年下降趋势(R2= 0.83)(图 1.4),胃底腺息肉所占比例由 23.2%上升到 7年增加趋势(R2= 0.87)。腺瘤变化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近年来胃底腺息险呈加速增加趋势。
本文编号:2965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9657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