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对细菌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维生素D对细菌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amin D, VD)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及UC的营养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将40只3w龄雌性C57BL/6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VD缺乏组、低剂量VD补充组、高剂量VD补充组,共5组。给予正常组和模型组富含VD的正常饲料在正常光照下喂养,其余三组在不含紫外线的黄光灯照射下给予VD缺乏的饲料喂养。7w后,尾静脉采血,检测小鼠血清中25-OH-D3和钙离子的含量。VD缺乏模型建立后,,小鼠禁食4h,除正常组外,每只小鼠给予7.5mg/ml的链霉素溶液0.1ml灌胃,正常组给予等量无菌水溶液。链霉素处理20h后,小鼠再次禁食4h,正常组给予0.1ml无菌Luria-Bertani(LB)溶液灌胃,其余四组每只小鼠给予等量含1×106CFU Salmonellatyphimurium的LB溶液灌胃,继续禁食2h后,自由饮水摄食。实验期间密切监测小鼠体重、精神状态、粪便性状等。3d后,低剂量VD补充组和高剂量VD补充组分别给予1μg/kg、10μg/kg的1,25(OH)2D30.1ml灌胃,其余三组给予等量溶剂:含0.12%乙醇的磷酸盐缓冲液,连续3d后禁食24h处死。采集小鼠血清、结肠并无菌地取出肝脏和脾脏。评价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肝脾重量、结肠的长度与重量、组织学损伤,HE染色后观察结肠组织的炎症程度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中25-OH-D3,1,25(OH)2D3,白介素(Interluekin, IL)-17和IL-23的含量;微板法检测血清钙离子浓度;微生物平板计数法测定肝脾中沙门氏菌负荷;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NF-κB)p65,IL-17和VDR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1.维生素D缺乏小鼠模型成功建立,在黄光灯照射下喂养VD缺乏饲料的小鼠在第7w时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喂养的小鼠(P0.001)。 2. Salmonella typhimurium处理的小鼠精神萎靡不振,体重下降明显(P0.05),部分出现粘液便和血便;肉眼大体损伤评分增加(P0.05),可见充血和溃疡等损伤;HE染色显示粘膜受损、上皮细胞丢失、粘膜下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病理组织学评分显著增加(P0.05);结肠长度变短,结肠湿重指数增加(P0.05)。 3. VD缺乏组HE染色显示结肠粘膜结构严重破坏,病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与VD缺乏组相比,低剂量VD补充可显著降低体重损失(P0.05)、结肠长度损失(P0.01)和病理组织学评分(P0.05);而高剂量VD补充组病理组织学评分与VD缺乏组无差异(P0.05)。 4.模型组和VD缺乏组小鼠肝脾体积增大,呈暗红色,质量高于正常组(P0.01),肝脏和脾脏内Salmonella typhimurium细菌负荷增加(P0.05);低剂量VD补充组肝脾重低于模型组和VD缺乏组,细菌负荷减少(P0.05);高剂量VD补充组无改善(P0.05)。 5. VD缺乏组小鼠血清25-OH-D3和1,25(OH)2D3水平低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低剂量VD补充组高于VD缺乏组(P0.01),与正常组无差异,高剂量VD补充组高于正常组(P0.01)。 6.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VD缺乏组血清IL-17和IL-23蛋白含量均增加(P0.01),且VD缺乏组水平较模型组高(P0.01);低剂量和高剂量VD补充组IL-17和IL-23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高剂量组最低。 7.模型组和VD缺乏组小鼠结肠组织IL-17A,NF-κB p65和VDR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低剂量和高剂量VD补充组可显著降低其表达水平(P0.01),且高剂量VD补充组IL-17A,NF-κB p65和VDR mRNA表达均低于低剂量VD补充组的表达(P0.01)。 8.模型组VDR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VD缺乏组结肠组织VDR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低剂量和高剂量VD补充组VDR蛋白表达高于VD缺乏组(P0.01),且高剂量组较高。 结论: 1.成功建立Salmonella typhimurium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 2.维生素D缺乏的小鼠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加,肠道Salmonella typhimurium细菌负荷增加,加剧肠道炎症。 3.低剂量补充维生素D后能明显改善小鼠结肠炎症状,降低结肠炎症,减少肠道和肝脾中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含量;而高剂量补充维生素D结肠炎症并未得到改善,可能与过度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4.补充活性维生素D后,VDR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 5.维生素D对细菌诱导的结肠炎的调节可能与VDR介导的对NF-κB的抑制作用有关。
【关键词】:维生素D 溃疡性结肠炎 维生素D受体 鼠伤寒沙门氏菌 NF-κB p65 IL-17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4.6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10-11
- 前言11-14
- 材料与方法14-23
- 1. 实验动物14
- 2. 实验试剂与仪器14-15
- 2.1 主要试剂14
- 2.2 主要仪器14-15
- 3. 实验方法15-22
- 3.1 实验饲料与培养基15-16
- 3.2 实验动物分组16
- 3.3 维生素 D 缺乏模型制备16
- 3.4 动物 UC 模型制备和活性维生素 D 干预16
- 3.5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16-17
- 3.6 指标评价与方法17-22
- 4. 统计学处理22-23
- 结果23-30
- 1. VD 缺乏小鼠模型成功建立23
- 2. 小鼠一般状况23-24
- 3. 结肠大体损伤形态学评分及小鼠结肠长度的变化24-25
- 4. 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25
- 5. 小鼠肝脏和脾脏质量及细菌负荷25-26
- 6. 小鼠血清钙和维生素 D 浓度26-27
- 7. 小鼠血清 IL-17 和 IL-23 表达水平变化27-28
- 8. 小鼠结肠组织 mRNA 表达28-29
- 9. 小鼠组织 VDR 蛋白表达29-30
- 讨论30-37
- 1. 沙门氏菌诱导的结肠炎模型的建立30-31
- 2. IL-23/IL-17 信号通路与溃疡性结肠炎31-33
- 3. 维生素 D 通过 VDR 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33-34
- 4. NF-κB p65 在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34-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4
- 综述44-53
- 参考文献49-53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南平;欧阳钦;;IL-23/IL-17轴与炎症性肠病[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8年03期
2 马俊方;陈平南;孔超美;张予蜀;;靶向NF-κB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2年04期
3 张效云;李琦;张颖骞;;中和白细胞介素-17加重小鼠衣原体呼吸道感染[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4期
4 何英;李春明;单景军;蒋萍;;Th17类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J];中国临床医学;2010年04期
5 麻继臣;张晓岚;朱芳丽;安杰;田慧;时晓东;姜慧卿;;CYP27B1在溃疡性结肠炎肠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防御素-2的关系[J];免疫学杂志;2010年06期
6 崔健;陈虹;黄秉仁;;维生素D受体最新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7 杨元生;徐毅晖;陈垦;叶升;陈婧华;杜政委;王晖;;Th17细胞因子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20期
8 李为慧;吴正祥;;Th17细胞及IL-23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年02期
9 郑紫丹;万晓强;刘梁英;;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23和IL-17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2期
10 江学良;崔慧斐;;中国溃疡性结肠炎10218例的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麻继臣;维生素D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维生素D对细菌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1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