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PEG/J辅助下营养支持疗法治愈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例报告
发布时间:2021-04-04 13:28
<正>1病人资料1.1病例一病人,女,17岁,2014年12月16日因"反复腹胀、呕吐1年余"入院。病人2013年8月自觉肥胖,开始健身,以腹部运动为主。一个月后病人体重下降10 kg,出现腹胀症状,以上腹部为主,进食后明显。2013年10月病人出现进食后呕吐,呕吐物为墨绿色胃内容物(含胆汁),非喷射性,呕吐和改善餐后体位后症状可稍缓解。曾到外院行CT与CTA检查提示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之
【文章来源】: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7,24(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a:病人入院后腹平片显示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明显;b,c:病人腹部C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距离偏小
7.125746.91421.036个月4116.07.729344.61450.271.2病例二病人男,13岁,2014年5月19日因“反复恶心、呕吐伴间断腹痛半年”入院。者于2013年11月因身高突然增高十公分而体重没有明显增减后出现进食后恶心、腹痛、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其后病人进食后恶心呕吐症状反复出现,并渐行加重,呕吐症状可为:进食后即发生呕吐或食后数小时呕吐,呕吐物为夹有黄绿色粘液的酸味食糜。呕吐次数较多时,伴阵发性上腹部和脐周疼痛不适,腹胀、嗳气明显,伴有便秘。曾于外院查消化道钡餐+电子胃镜提示:十二指肠淤积症。(图3,a);查腹部血管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较小(图3,b)。给予促胃肠动力抑酸、保护胃粘膜、改善肠道菌群等对症治疗后,病人症状缓解。此后,病人腹痛,呕吐反复发作。病程中病人体重下降明显。入院查体病人体重48.2kg,BMI:15.9kg/m2体质分析显示:体重48.2kg,骨骼肌24.3kg,体脂肪1.3kg。体脂肪含量为2%,提示脂肪含量极度不足。病人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148g/L,白蛋白:41.5g/L。入院CT显示病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距离过校(图4a,b)。2014年5月21日,病人在全麻下行PEG/J术。术后自空肠造口管滴入肠内营养液,自40ml/h逐渐增加滴注速度(病人4h无不适的情况下增加5ml/h)。病人每日自空肠造口管滴入肠内营养液瑞素2500ml,能量供给为2500kcal/d。一周治疗后,病人前白蛋白增加到161g/L,白蛋白42.5g/L。一个月后,病人体重明显增加,体质分析显示体重50kg,骨骼肌25.5kg,体脂肪3.70kg。病人出院继续行家庭营养治疗。建议开始ONS及少量口服饮食,并逐步减少肠内营养液的滴注。三个月后,病人体重明显增加,体质分析显示:体重53kg,骨骼肌27.5kg,体脂肪5.40kg。继
383肠外与肠内营养2017年11月第24卷第6期Parenteral&EnteralNutrition,Vol.24,No.6,November,2017图4病人行院内腹部C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距离过小图5治疗半年后上消化道造影特查示无异常表现表2:病人治疗过程中体质分析和营养检测指标Table2Constitutionanalysisandnutritiontextindexduringthetreatmentofpatients时间体重(kg)骨骼肌(kg)体脂肪(kg)前白蛋白(g/L)白蛋白(g/L)IGF-1(ug/L)GH入院48.224.31.3014841.54760.301个月5025.53.7026442.34295.533个月5327.55.4027542.960710.296个月56.727.56.9030341.97006.95以上,十二指肠压迫缓解,病人上消化道梗阻症状消失,均恢复正常饮食,疾病治愈。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又被称为Wikie并压迫性十二指肠梗阻,是一种罕见的却可以危及病人生命的胃肠道疾病[1]。其症状以餐后腹痛,按压或改变体位可缓解,恶心及胆汁性呕吐为主。上消化道钡餐、腹部CT有助诊断此疾病以及分析其严重程度,但是诊断的金标准,依然是CT血管造影。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依靠肠系膜中的脂肪组织填塞而维持在25~60°,从而可以避免十二指肠第三段(水平部)受压。可是当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重逐渐降低,夹角内的脂肪骤减,导致夹角小于25°,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继而发生SMAS[2]。(图6)本文中两例病人均出现经典症状,且影像学检查出现“笔杆征,刀切征”,造影剂通过受阻:俯卧位或加压按摩后,造影剂下行顺畅。CTA显示其夹角均小于25°。根据文献报道,造成十二指肠被SMA压迫的图6A:正常人的SMA与腹腔干夹角结构的解剖;B:当脂肪组织减少时,十二指肠受压的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皮内镜胃空肠造瘘在普外科的应用[J]. 马建,雷霆. 医药论坛杂志. 2011(16)
本文编号:3118118
【文章来源】: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7,24(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a:病人入院后腹平片显示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明显;b,c:病人腹部C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距离偏小
7.125746.91421.036个月4116.07.729344.61450.271.2病例二病人男,13岁,2014年5月19日因“反复恶心、呕吐伴间断腹痛半年”入院。者于2013年11月因身高突然增高十公分而体重没有明显增减后出现进食后恶心、腹痛、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其后病人进食后恶心呕吐症状反复出现,并渐行加重,呕吐症状可为:进食后即发生呕吐或食后数小时呕吐,呕吐物为夹有黄绿色粘液的酸味食糜。呕吐次数较多时,伴阵发性上腹部和脐周疼痛不适,腹胀、嗳气明显,伴有便秘。曾于外院查消化道钡餐+电子胃镜提示:十二指肠淤积症。(图3,a);查腹部血管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较小(图3,b)。给予促胃肠动力抑酸、保护胃粘膜、改善肠道菌群等对症治疗后,病人症状缓解。此后,病人腹痛,呕吐反复发作。病程中病人体重下降明显。入院查体病人体重48.2kg,BMI:15.9kg/m2体质分析显示:体重48.2kg,骨骼肌24.3kg,体脂肪1.3kg。体脂肪含量为2%,提示脂肪含量极度不足。病人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148g/L,白蛋白:41.5g/L。入院CT显示病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距离过校(图4a,b)。2014年5月21日,病人在全麻下行PEG/J术。术后自空肠造口管滴入肠内营养液,自40ml/h逐渐增加滴注速度(病人4h无不适的情况下增加5ml/h)。病人每日自空肠造口管滴入肠内营养液瑞素2500ml,能量供给为2500kcal/d。一周治疗后,病人前白蛋白增加到161g/L,白蛋白42.5g/L。一个月后,病人体重明显增加,体质分析显示体重50kg,骨骼肌25.5kg,体脂肪3.70kg。病人出院继续行家庭营养治疗。建议开始ONS及少量口服饮食,并逐步减少肠内营养液的滴注。三个月后,病人体重明显增加,体质分析显示:体重53kg,骨骼肌27.5kg,体脂肪5.40kg。继
383肠外与肠内营养2017年11月第24卷第6期Parenteral&EnteralNutrition,Vol.24,No.6,November,2017图4病人行院内腹部C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距离过小图5治疗半年后上消化道造影特查示无异常表现表2:病人治疗过程中体质分析和营养检测指标Table2Constitutionanalysisandnutritiontextindexduringthetreatmentofpatients时间体重(kg)骨骼肌(kg)体脂肪(kg)前白蛋白(g/L)白蛋白(g/L)IGF-1(ug/L)GH入院48.224.31.3014841.54760.301个月5025.53.7026442.34295.533个月5327.55.4027542.960710.296个月56.727.56.9030341.97006.95以上,十二指肠压迫缓解,病人上消化道梗阻症状消失,均恢复正常饮食,疾病治愈。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又被称为Wikie并压迫性十二指肠梗阻,是一种罕见的却可以危及病人生命的胃肠道疾病[1]。其症状以餐后腹痛,按压或改变体位可缓解,恶心及胆汁性呕吐为主。上消化道钡餐、腹部CT有助诊断此疾病以及分析其严重程度,但是诊断的金标准,依然是CT血管造影。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依靠肠系膜中的脂肪组织填塞而维持在25~60°,从而可以避免十二指肠第三段(水平部)受压。可是当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重逐渐降低,夹角内的脂肪骤减,导致夹角小于25°,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继而发生SMAS[2]。(图6)本文中两例病人均出现经典症状,且影像学检查出现“笔杆征,刀切征”,造影剂通过受阻:俯卧位或加压按摩后,造影剂下行顺畅。CTA显示其夹角均小于25°。根据文献报道,造成十二指肠被SMA压迫的图6A:正常人的SMA与腹腔干夹角结构的解剖;B:当脂肪组织减少时,十二指肠受压的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皮内镜胃空肠造瘘在普外科的应用[J]. 马建,雷霆. 医药论坛杂志. 2011(16)
本文编号:3118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1181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