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检测血清M30、M65的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发布时间:2017-04-25 20:12

  本文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检测血清M30、M65的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临床独特的肝病症候群,病情凶险,预后很差,病死率高。慢性肝病是ACLF形成的基础。在西方国家ACLF的主要病因以酒精和HCV感染为主,而在我国及其它亚洲国家,慢性HBV感染是ACLF的主要病因。ALCF起病急,病情进展相对一般的慢性肝炎较快,但不及无慢性肝病基础的急性肝衰竭进展迅速,故ACLF从起病至达到肝衰竭仍存在一段时间窗,称之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acute-on-chronic pre-liver failure,pre-ACLF)。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致力于分析pre-ACLF患者临床常规指标变化的特征以指导诊断及预警肝衰竭,但当前Pre-ACLF的诊断标准仍未得到学界广为认可,已有指标是否存在预警效能也有待验证,仍需继续探索,因此亟需发掘辅助pre-ACLF诊治的特异性指标。肝细胞坏死、凋亡在肝衰竭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M30、M65是反应肝细胞坏死、凋亡较敏感的指标。检测M30、M65水平可能对于pre-ACLF的早期诊断及预警肝衰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pre-ACLF患者血清中的M30、M65水平变化趋势在预警肝衰竭中的价值以及在pre-ACLF及ACLF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35例pre-ACLF患者(好转20例、加重15例)、40例HBV相关ACLF患者(好转20例,死亡20例)、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30、M65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和同时期生化指标、血凝等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将35例pre-ACLF患者依据是否进展至ACLF分为好转组与加重组,动态观察治疗前、中、后的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1.pre-ACLF加重组血清M30、M65分别为[(493.80±143.85)U/L]、[(712.47±305.67)U/L]高于pre-ACLF好转组的[(351.40±127.78)U/L]、[(448.15±165.14)U/L],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1=0.047,p2=0.039)。而两组之间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1139.88±1087.26)U/L]、[(555.11±394.09)U/L],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603.00±791.17)U/L]、[(369.58±342.65)U/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133.91±48.20)U/L]、[(117.16±38.51)u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ies,PTA)(44.65±3.57)%、(46.82±2.61)%,血清白蛋白(serum-albumin,ALB)(30.71±8.46)g/L、(31.09±5.00)g/L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CLF死亡组血清M30、M65分别为[(506.65±166.24)U/L]、[(769.67±274.42)U/L]虽然高于ACLF好转组的[(499.94±205.32)U/L]、[(724.32±281.17)U/L),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937,p2=0.719)。3.各组间两两比较:健康对照组M30、M65水平[(88±10.68)U/L]、[(131.91±33.69)U/L]与CHB[(219.16±155.13)U/L]、[(379.63±318.65)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ACLF加重组与ACLF死亡组、ACLF好转组血清M30、M65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pre-ACLF好转组与CHB组M30、M65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1=0.054,p2=0.637),但与ACLF死亡组、ACLF好转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15例pre-ACLF加重的患者确诊为ACLF后血清CK-18 M30、M65的水平[(572.62±174.86)U/L]、[(772.18±260.98)U/L]高于之前的[(493.80±143.85)U/L]、[(712.47±305.67)U/L],但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0.160,P2=0.063)。24例治疗好转的pre-ACLF患者治疗后血清CK-18 M30、M65的水平[(230.15±154.69)U/L]、[(289.27±206.34)U/L]明显低于治疗前[(351.40±127.78)U/L]、[(448.15±165.14)U/L],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35,P2=0.015)。5.pre-ACLF加重组患者血清M30的水平与ALT呈正相关(r=0.617,P0.05),M65也与ALT呈正相关(r=0.516,P0.05),而且血清M30与M65水平呈也正相关(r=0.828,P0.01)。pre-ACLF好转组患者血清CK-18 M30的水平与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呈正相关(r=0.743,P0.01),M65也与ALT呈正相关(r=0.568,P0.05),而且血清M30与M65水平呈也正相关(r=0.724,P0.01)。HBV-SACLF患者血清M30与M65水平呈正相关(r=0.843,P0.01),但两者与ALT均无相关性(r1=0.135,P=0.571,r2=0.388,P2=0.091)。6.pre-ACLF加重组和好转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提示入院时M30的OR值为1.133(P0.05),M65的OR值为1.092(P0.05)。M30、M65在鉴别诊断肝衰竭前期加重和肝衰竭前期好转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77、0.867,95%CI分别为0.775~0.998、0.741~0.992。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AUC分别为0.545、0.560、0.667、0.450。以入院时M30≥453.70 U/L为pre-ACLF发生ACLF的临界值时,敏感度为86.70%,特异度为85.00%。以入院时M65≥626.71 U/L为临界值时,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5.00%。结论1.pre-ACLF患者加重组与好转组血清M65及M30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加重组与好转组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肝细胞坏死和凋亡,但加重组更为严重,且可通过检测M30、M65水平加以区别。2.pre-ACLF加重组与ACLF组M30、M65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pre-ACLF好转组患者与CHB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程度的层面上,pre-ACLF好转组与加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通过检测M30、M65水平可用于预测肝衰竭的风险率。M65及M30水平在各组患者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其是反应肝病患者肝细胞坏死、凋亡较敏感的指标。3.入院时pre-ACLF患者的M30、M65的OR值均大于1,表明M30、M65水平的升高是pre-ACLF患者向ACLF进展的危险因素。而根据ROC曲线的AUC值,可认为M30、M65均较ALT等指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坐标求出的约登指数大小,认为M30≥453.70 U/L、M65≥626.71 U/L时pre-ACLF发生肝衰竭的风险明显增高。4.pre-ACLF患者入院时的血清M30、M65的水平与其血清ALT呈正相关,M30、M65在pre-ACLF加重组中随着病情进展明显升高,好转组中随着病情好转又明显下降,而ALT均出现明显下降。表明pre-ACLF患者的肝组织损伤与肝细胞坏死、凋亡等多种病理状态是并存的,且M30、M65可反应病情轻重变化,而ALT在外周血中不稳定,易受药物等因素影响,不能反应病情轻重变化。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 细胞角蛋白18M30、M65 细胞凋亡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5.3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前言12-18
  • 参考文献15-18
  • 材料与方法18-23
  • 结果23-33
  • 讨论33-37
  • 全文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2
  • 综述 我国肝病现状和细胞角蛋白18及其凋亡片段M30/M65 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42-54
  • 参考文献47-54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5-56
  • 致谢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立峰;王树俊;郑权;胡威;陈宏超;;肝活检病理检查隐源性肝炎的诊断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01期

2 张莉;施军平;;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细胞角蛋白18两个新发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指标[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年02期

3 胡卫;方肇勤;梁超;管冬元;代小平;吴中华;高必峰;;RNAi研究CK18在肝癌增殖中的作用及不同中医治法的调节[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4期

4 刘明;张绪清;毛青;;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概念及预警模型[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年10期

5 丁晓东;范建高;;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的发生机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年04期

6 姚景辉;姚景辉;王建;王晓辉;黄晓碧;黄晓碧;杨晓明;汪思应;;细胞角蛋白18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张超;吴培俊;;细胞凋亡与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19期

8 Eu Jin Lim;Ruth Chin;Peter W Angus;Joseph Torresi;;Enhanced apoptosis in post-liver transplant hepatitis C:Effects of virus and immunosuppressan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年18期

9 王宇明;汤勃;;2012年新版《肝衰竭诊治指南》诊断进展的解读与探讨[J];肝脏;2013年04期

10 蔡雯;宋江美;米合日古丽·热西提;王利芳;郭子双;李格;丁燕;姚华;;血清CK18-M65、M30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年24期


  本文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检测血清M30、M65的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26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0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