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耐药相关基因变异位点的动态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7 11:45
  目的:拉米夫定是抗病毒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拉米夫定易复发和血清转换率低。因此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最大问题是长期治疗后产生病毒变异而耐药和停药后HBV DNA的反跳。本研究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位点出现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发生机制,对进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分析YMDD变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14例,常规离心后收集外周血清,定量PCR扩增,纯化后通过双脱氧测序的方法获得HBV DNA序列,最后通过计算机Mclone软件进行分析,动态观测不同耐药时段HBV DNA变异位点发生规律。结果:应用拉米夫定的患者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HBV DNA水平逐渐转阳,经过测序发现大部分的患者都出现YMDD变异,其中有11例为YVDD变异,而3例出现YIDD变异。随着用药时间的进一步延长,部分患者出现ALT反弹,进行第2次测序中发现,在原有YMDD变异基础之上,又出现许多新的变异位点,主要发生位点有:A181V T184S,A181T S202I,A181T S202I,A181T V214,T184S V214A,...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耐药相关基因变异位点的动态分析


拉米吠陡治疗中HBVDNA阳性患者p基因

紫外灯,琼脂糖电泳,标本,PCR扩增


1.PCR扩增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后 HBVDNA阳性患者间隔6个月P基因的扩增,所获得的阳性标本共14个(图l),同时进行6个月后的样本进行第2次PCR扩增(图2),片段大小为932bp,扩增产物通过5%的琼脂糖电泳,40v电泳40min后,紫外灯下照相。

位点,YMDD变异,突变频率,异株


T1845VZ14A, A181VT1845,T1845’52021, A181VQ2155, A18lVT1845,VZ14AA181T, A1815V214A, SZOZT5239CC3045等变异株的发生,变异位点集中于181位点,214位点等,见图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拉米夫定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YMDD野毒株和变异株的变化[J]. 刘传苗,张欣欣,陆志檬.  肝脏. 2004(02)
[2]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和耐药株监测[J]. 蒋栋,魏来.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02)
[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YMDD变异基因的检测及分析[J]. 叶晓光,王若伦,郭海波.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04)



本文编号:3540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540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